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姜国 通讯员 潘东晓)在长沙县果园镇花果村,村民家里产生的生活污水,均需经过三道关口,洗掉脏污后,达到地表三类水质标准,才汇入湘江支流——捞刀河。今日,记者来到这里,循水道、访湖泊、走家串户,解码该村的干净“水密码”。
果园镇花果村张公塘生态湿地最宽阔处,水波粼粼,俨然一处美丽的乡村景点。生活污水在这里经过第三次“洗澡”,汇入捞刀河。长沙晚报通讯员 章帝摄
“家家户户都有两个池子,它们就像生活污水的‘洗澡池’。”正在晒谷子的村民李建良,放下手中的耙子,兴致勃勃地带记者去看屋后新添的两个污水处理设施。
“一个是隔油池,一个是化粪池。”李建良指着盖着水泥板的1-2平方米大小池子说,刷碗做饭的水,染上了油渍,经过隔油池能“洗”掉油污;而冲厕所的水则需经过化粪池,“洗”掉粪便等。
“污水在各自池子里‘洗一洗’,才能出我家门。”李建良说,有了这两个池子,农户家里产生的两种主要污水就都能“净身出户”。
果园镇花果村村容秀美、生态优美。图为村民民居。长沙晚报通讯员 章帝 摄
循着水流继续往前探。经过第一次“洗澡”的水汇合其他生活污水通过生态沟渠流向家门口的小河。与小河交汇处,又有一个池子将水拦截下来。
“这是复合制剂吸附降解池。”果园镇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办主任叶欣为记者解惑。池子里装入适量生物制剂,能吸附并降解污水当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她介绍,经过这个池子一‘洗’,污水基本就无害了。
污水“洗”了两次澡后,进入小河,并经小河流入该村的张公塘人工湿地,接下来开始了第三次“洗澡”过程。
第三次“洗澡”的“澡盆”大多了。其过程也最为生态,是利用各种水生动植物,来吸附水中的杂质,并解决水富营养化问题。张公塘生态湿地有数百亩,湿地内遍植荷花、茭白、睡莲等水生植物,湿地两侧是新修的柏油马路。湿地内水波粼粼,水鸟翩跹,岸边杨柳依依,俨然一处亮眼的乡村景点。
“从这里流出的水,达到了地表三类水质标准!”叶欣拿着一份检测报告告诉记者,“经过这三次‘洗澡’,农民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基本上就在家门口得到净化,干干净净汇入捞刀河。
水好了,也带动了当地的水产养殖业。记者了解,该地的花果小龙虾品牌已经享誉长沙市的餐饮场。而就在前不久,湖北省一家水产企业也选择落户花果村。该企业老板说起落户原因:“我们主要从事鳖、虾育苗,考察了很多地方,还是这里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