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十中百名老师家访访出责任和爱心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2月1日讯(记者 贺文兵) 老师上门家访,对上了点年纪的人来说,仍记忆犹新。那年代的学生,一听说老师要上门家访,既兴奋又害怕,兴奋的是,“老师要来我家了”;害怕的是,“老师肯定要给父母告我的状了”。而时至今日,“老师家访”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家访”被“家长会”取而代之,然而,在宁乡十中,连续3年,“家访”一直在延续着。今日,该校放月假,本学期的“家访”也随之拉开,本报记者跟随该校高二213班的3名老师一起,踏上了家访之路,体验、感受了老师们家访的辛苦和责任……
老师上门到学生刘乐坚家中家访。长沙晚报记者 贺文兵 摄
赶路,爬山涉水去家访
上午8时许,宁乡十中操场上,110多名老师列着整齐的队伍,正在听校长崔海坤作家访动员。“户户必进,生生必访,要把学校的声音带下去,把家长的意见收上来……”5分钟的简短动员后,老师三个一组,四个一队,出发家访。记者跟着高二213班的3名老师一起出发。“我们第一个家访的学生是刘乐坚。”班主任刘新局开着自己的车上了路,他告诉记者,自己是组长,另外两名成员是英语老师谢小宁,生物老师易建红,校长崔海坤随队家访。
“从学校到学生家有多远?”“25公里左右。” 宁乡十中地处宁乡西部山区巷子口,而学生刘乐坚的家则在龙田镇隔山村。汽车在山间马路上一路颠簸……25分钟后,汽车在一户人家停了下来。“终于到了。”记者说。“还要走10多分钟的路才能到,他家里去不了车。”下车后,一行人继续赶路。
19分钟后,到了刘乐坚的家。见老师来访,刘乐坚出门迎接,其母亲从菜地里赶了回来,没有过多的寒暄,老师、学生、家长围坐在一起聊开了。“这次月考,乐坚的英语打了47分,比上次月考30分进步了17分,高二了,英语必须得赶上去才行……”英语老师谢小宁向家长反馈着。“别的科目成绩还行,他的特长画画在年级算优的了,建议在特长上加加火……”班主任刘新局告诉家长。
“我想补补特长,还想补补英语,但爸妈拿不出钱。”刘乐坚小声说道。记者发现,刘乐坚话不多,性格内向。经过一番交谈,家访的老师才知道刘乐坚的父亲患了口腔癌,母亲患了宫颈癌,现阶段正在接受化疗,为治病已负债10多万元。“我们回去向政府报告,为你争助困难补助。”校长崔海坤表态。“下一步我抽出时间专门给你补英语。”英语老师老师安慰着刘乐坚……上午9点半,一行人继续赶路往下一家。
看到老师来访,刘乐强(左一)出门迎接。长沙晚报记者 贺文兵 摄
互动,搭起家校同育桥梁
“那么多学生,一家家访有必要吗,为何不开家长会?”记者问随队家访的校长崔海坤。“之前也是开家长会的,但每次家长会每个班的家长能到40%就不得了了。”崔海坤介绍,学校1300多名学生中,有60%的学生父母在外打工,每到家长会,家长就委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来参加。“爷爷奶奶大都七八十岁的人了,走不动。”于是,3年前,学校决定重拾“家访”之宝。“老师虽然辛苦点,但家长喜欢,学生也高兴。”
记者了解到,宁乡十中每学期一次的集中家访,3年下来,雷打不动。“家访都安排在月假期间统一进行,所有老师各自负责所教班级学生的家访。”崔海坤告诉记者,为了搞好家访,学校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实施方案,以3人或4人为一小组,确定最合理的家访路线和每组成员的分工安排。“为了搞好家访,老师有车的自己开车,没车的骑摩托踩单车。”
宁乡十中的生源片区包括巷子口、沩山、龙田、沙田、黄材5个乡镇,最远的学生家离学校有三四十公里。“家访过程中,老师要向学生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并通过家长了解学生月假回家的表现和思想动态等。”崔海坤告诉记者,家访小组还要详细了解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发现困难的学生家庭要做好记录及时上报,倾听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力求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
老师上门家访,家长欢不欢迎?下午2时许,家访组来到了巷子口黄鸽村陈堂同学家。“家访好,我倒希望老师每月来家访一次。”陈堂的父亲对记者说,自己上学时,老师来家访是家常便饭。“家访能让老师带着责任和爱,去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教育教学,虽然老套,但很实用。”校长崔海坤告诉记者,宁乡县教育局在11月启动的教育系统第五届“廉洁文化月”活动实施方案中,将“家访”纳入到了“万名教师服务大行动中”。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