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钻研,助国之利器逐梦星辰大海

相链区块链

人物名片

聂世刚,男,高级工程师,长沙市C类高层次人才,长沙湘计海盾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湘计海盾”)党委书记、总经理。从事特种信息装备研发生产25年,带头攻克多个行业重大技术难题,主持和承担了20余项国家重点工程硬件平台产品研制,填补我国载人航天信息交互领域、特种计算、特种显示、特种网络交换设备等多个行业空白,带领企业成为国内特种计算与信息装备主要研制单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用显示器定点研制生产单位。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24日讯(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周秋燕 通讯员 程伟)“当初找到我们时,他们说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深深影响、激励了我们。现在,我们依旧秉承这个理念,紧跟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研制生产更多重大项目需要的产品,为国家发展贡献绵薄之力。”记者采访聂世刚时,他坚定的话语和眼神,令人印象深刻。

20多年前,大学毕业的聂世刚主动选择“更换赛道”,一头扎进刚起步、基础薄弱的特种加固信息设备和航天领域,与同事一起埋头苦干、潜心钻研,研制国内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某特种网络加固设备、自主研发载人飞船用显示终端产品,实现多项“航天首次应用”,在国家重大型号装备,神舟、天宫等系列航天器上应用,见证并推动行业从薄弱走向蓬勃发展。而今,他仍然秉持初心,潜心钻研,持续助力国之利器逐梦星辰大海。

结缘

一次展览,锚定高新电子信息领域

“缘于一次展览。”对于进入这个行业,聂世刚用“机缘巧合”来总结。时间回溯至1997年,那时聂世刚还是北京工程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的前身)机电一体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

毕业前,湖南计算机厂(湘计海盾前身)到北京举行了一场展览,聂世刚和同学正好一起参观了这场产品展。“当时就被展出的东西深深吸引了,越参观越觉得有意思,就萌生了换领域工作的想法。”聂世刚坦言。然而“更换赛道”并不容易,当时大学生毕业是包分配的,他所在的学校归属国家冶金部,学生毕业后一般会分配至冶金部相关企业和机构工作。如果到湖南计算机厂工作,属于跨部分配,难!

抱着一定要去的信念,聂世刚广泛搜集资料,主动跑到就业处、冶金部、湖南计算机厂进行沟通说明。“虽然是跨部分配,但我的专业其实是契合这个行业需求的,是能够胜任工作的。”他展现出的兴趣、意志、专业实力以及对行业前景的分析等,最终打动了相关负责人。毕业后,他如愿跨入“高新电子”领域,进入湖南计算机厂工作。

“现在我国的计算机、载人航天产业实力强,但当时很薄弱。那时,其实没啥人看好我的选择。”聂世刚坦言。但他并没有理会外界的声音,反而格外珍惜“自己求来的缘分”,在这个赛道埋头苦干。

2001年,湘计海盾成立,从湖南计算机厂原有业务剥离出来,更专注于加固信息设备的研发与生产。4年后,公司承接了载人航天仪表显示设备的研发生产任务。这也让聂世刚接下来的人生,与载人航天显示终端这一科研领域结下不解之缘。

“我们这一行,有很强的国家使命。接到研发生产指令时,内心很激动,也很自豪,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大家拧成一股绳,一门心思把这件事干成、干好。”聂世刚坦言,与大家高昂激情对比鲜明的是当时的行业现状:二十多前,西方的计算产业已非常成熟,载人航天显示终端早已投入使用,而我国才开始摸索研制。

然而,这更加坚定了聂世刚的信念。“如果研制成功,我们就有了我国自主研发的载人航天显示终端,这多么有成就感,多么令人振奋啊!”怀揣着这样的信念,聂世刚和同事一头扎进载人航天人机交互领域。

苦干

攻坚克难,实现多个行业首创

湘计海盾为航天器配套的显示终端和信息指令切换控制设备,组成了一套完整的航天员与载人飞船交互系统,以载人飞船为例,在太空中运行时,航天员需实时掌握飞船轨迹、姿态、飞行状态以及飞船内部环境、宇航员体征、实验情况和数据等信息。这些信息是千千万万个分支信息被处理后的结果,简而言之,就是众多数据同时输入,经过叠加、融合、处理后的直观、可视化展示。

因此,这些设备不是简单的“屏幕”,而是信息采集、计算、存储、传输、显示,是计算与显示的融合,被喻为设备的“眼睛”。研发中,涉及空间热学、力学、辐照等学科知识,同时还要综合考虑运行状态、产品可靠性等现实因素,研制生产殊为不易。当时,国外一些先进技术,对国内实行封锁,可供参考、借鉴的资料并不多。

直接购买外国现成设备?聂世刚坦言,行不通。国外只提供标准产品,不能定制、满足特定需求。而载人航天领域,需要配置个性化功能。此外,载人航空领域,必须确保自主、安全。所以,即使很难,也一定要走自主研发之路。

怀揣着理想和信念,聂世刚和同事迎难而上,构思、模拟、修正、验证,夜以继日待在实验室。“科研攻关就是这样,攻克问题、遇到问题、再攻克问题,周而复始。从原理样机、实验件、初样、正样,每个阶段都要经过不同空间、环境的无数次实验验证。”聂世刚回忆。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两年多的潜心研发,湘计海盾终于研制出

首款国产化的载人航天显示终端,并在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上应用。该设备具有适应极端环境、智能化、易操作等特定,相关指标达到了国外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在当时引起强烈轰动。

此后,聂世刚还相继参与、主导了系列重大航天工程的智能显示终端研制。全国第一个智能显示器、首创舱外显示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湘计海盾实现多个行业首创,获得省级及以上的科技进步奖逾5个,逐步为空间站搭建了智能仪表显示器、键盘、控制器等多种设备。

深耕

坚守初心,确保自主安全可控

随着时代发展以及技术更迭,我国航天事业进入蓬勃发展期,对于智能终端设备的数量、特定功能需求也越来越多。聂世刚介绍,客户需求也从终端显示,到更加注重人机交互,比如宇航员与地面视频通话、收看新闻联播、外出作业勘探等。

去年7月24日发射的问天实验舱上,就有聂世刚带领团队研制的首台舱外显示器。这台设备,攻克舱外空间环境特殊,高低温交替、且无外部供电系统等制约,具有温度适应性强、低功耗等优势。将操作工具前端微型摄像头获取的图像信息清晰地展示在航天员眼前,功能类似于“医用窥镜”,成为航天员的第二双“眼睛”,实现了显示器可用于舱外作业的历史性突破。

这样的创新和突破,还有很多。天宫课堂、空间生命实验载荷等,每一项功能、技术的创新,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和付出。作为在航天领域深耕多年的“老兵”,湘计海盾构建了信息处理装备的完整解决方案。目前,中国空间站“三舱三船”中均有湘计海盾的产品。湘计海盾为航天器配套的产品,同步在轨运行数量近30台套。

“我们聂总,不是在对接客户需求,就是在确定研发方向和分解研发任务。”规划科技部副经理陈志才介绍,为了节省时间,聂世刚出差期间经常赶最早和最晚的航班或高铁,当天来回基本已成常态。采访前一天下午,聂世刚乘高铁到武汉对接客户,当晚赶最后一班高铁回长沙。采访当天,一早参加公司重要接待活动,下午还有两拨客户需要对接。间隙,还不忘见缝插针了解行业动态、前沿技术以及企业管理等信息。20多年来,他也从技术专员,逐步成长为开发部经理、计算机设备部经理、副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总经理,完成了纯技术人员到既懂技术又懂产品和市场的复合人才转变。

需求在变,职务在变,不变的是聂世刚对行业的热情。“我们将一如既往紧紧围绕国家发展重大战略,坚持自主创新创造,继续为我国国防装备和载人航天任务提供有力的信息化保障。”聂世刚笑言。在他看来,随着行业发展,特别是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以来,湖南产业集群氛围更加浓厚,产业生态构建得更加完善。以前我们做较大设备的可靠性试验,需要利用省外资源,不仅设备要长途运输,而且要安排人员保驾,更麻烦的是遇到问题还要安排技术人员出差排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不说,设备转运还要承担风险。目前,长沙已建立多家大型综合性试验室,改变了这一历史。

利好消息不断传来。3月29日,国家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计算机检测中心在湘计海盾揭牌。依托自身2000多平方米专业实验室,湘计海盾与长沙市国链安全可靠计算机产业促进中心联合共建该检测中心。这也意味着,未来配套将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继续干热爱的、擅长的,不断用创新成果助力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载人航天事业迈向新高度。”展望未来,聂世刚眼神坚毅。

一审:何希

二审:周秋燕

三审:余 纯


【作者:周秋燕】 【编辑:何希】
关键词:湖南湘江新区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