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潮涌向未来 西岸壮丽美画卷丨非凡十年

相链区块链

  洪虹

  这是一座千年古城面向未来擘画的精彩蓝图:约十年前,长沙作别“五一路时代”,迈入“湘江时代”,以大河西先导区建设为重点,拉开了“沿江建设、跨江发展”的大都市骨架;

  这是一处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希望“试验田”:2015年5月,湖南湘江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全国第十二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肩负起“三区一高地”建设的国家使命,湘江西岸敢闯敢试、先行先试、从新出发;

  这是一位永葆“闯创干”劲头不断书写高质量发展“成绩单”的勤勉“考生”:以湖南省5‰的面积创造了6%的GDP,2021年经济总量在全国19个新区中列第6位,培育了工程机械、新材料等千亿产业,“山水洲城”璀璨如画,宜居乐业令人神往,一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协奏曲持续在西岸大地回响。

  回首湘江西岸的发展历程,每一步都凝聚着中央、省、市的厚爱与支持。站上“再次腾飞”的起点,这片创新、发展的热土又迎来了全新的时代机遇和挑战。

  长沙市委副书记、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岳麓区委书记谭勇表示,湖南湘江新区将紧紧围绕“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当好“强省会”战略主力、当好全省发展龙头、当好高质量发展示范,力争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建成区面积达3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300万人,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产业新区、前沿创新新区、开放活力新区、一流品质新区,挺进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成为长株潭都市圈建设、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支点。

  风起麓山,湘江潮涌;大道如虹,砥砺逐梦。且看西岸一路行来一路歌。

  新 创新引擎,激活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麓山下,湘江畔,敢为天下先的脉搏已跳动千年。

  “跳出老城区,打造先导区,建设大河西”——十多年前,当这座城市迎来全新的发展思路和图景,湘江西岸再度站上敢想、敢闯、敢干的逐梦舞台。

  事实上,有别于此前11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在出生之日便被赋予了“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先试”的重大任务,这也成为西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迫切需求。

  改革先改观念。湘江西岸幅员辽阔,高校多、园区多甚至跨多个行政区,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岳麓区等上下一盘棋,坚持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激发干部积极性,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释放社会生产力。

  仅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湘江新区就先后推行了6轮改革。如今47项审批事项、68个子项全部进驻大厅受理,真正实现办事“只进一扇门”,所有审批事项均“在线平台”办理,创造了全国领先、全省示范的行政审批样本。如此营商环境,让投资者倍感惊喜。

  如何让基层干部甩开膀子、敢闯敢试?湘江新区积极用好用活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权,首创改革创新风险备案、干部担当作为风险备案“两个备案”的特色做法,形成了容错纠错机制升级版、廉政风险防控、澄清正名、关爱回访等5个制度,让基层干部在探索性工作中敢于“试错”。这一创新得到充分肯定——在今年1月发布的“中国改革2021年度案例”名单中,“湖南湘江新区风险备案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入列。

  探索区校合作模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获评“中国改革年度案例单位”;在全国率先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获评“中国改革年度案例”……

  正是在一次次理念转变中,在一场场探索试错中,湘江西岸的建设发展加速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房地产主导向产业主导转变、从粗放扩张向精明增长转变、从统筹发展向融合发展转变。

  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未来。湘江西岸最大的未来,就在麓山脚下。

  9月中下旬,邱冠周、桂卫华、王耀南三位院士的成果转化项目两周内接连落户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一个瞄准生物技术,一个主攻智能制造,一个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

  为促进成果出校园即进园区,大科城管委会成立以来,已推动张尧学、王耀南、刘少军等17个院士(团队)项目就近转化,累计转化企业613家。收集成果9803项、技术需求4980项、专利42189项,特别是收集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清单800余项,实行“揭榜挂帅”,面向全国发布核心技术攻关项目8个,建立“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院所解题”的组织模式,合力解决企业核心技术难题。仅去年一年,新区扶持科创项目就兑现2454万元。

  岳麓山下,最好的地段往往都拿出来搞科研园区,赚钱的商业项目必须让位于自主创新基地建设。在这里,奇思妙想层出不穷,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高端人才不断汇聚,软件信息、人工智能、高技术服务业等新型产业风生水起。

  今年9月举办的2022年全国双创周上,湖南分会场湖南湘江新区双创展馆人流如织。万为机器人、华曙高科金属及高分子增材制造(3D打印)产品、汇思光电量子点激光器外延片、圣湘生物iPonatic移动分子诊断系统、三诺生物iCARE-2000便携式全自动多功能检测仪……“黑科技”展品琳琅满目,吸引不少客商驻足,彰显了西岸强大的“智造”力。

  全面构筑前沿创新新区,湘江西岸蓝图已绘、实干正酣——

  奋力“强省会”,湘江新区加紧实施的“五个十大”项目中,有“两个十大”剑指创新。今年上半年,包括极端环境电能变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等在内的“十大创新引领项目”,已完成总投资10.1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7.6%;包括硅基量子点激光器、高性能碳纤维、区块链底层技术等在内的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完成总投资1.4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50%。

  今年上半年,新区完成954家企业申报,完成164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七年年均增长12.3%,R&D(研究与开发)占GDP比重稳定在4.85%以上。

  今年7月,湘江西岸新增湘江实验室、岳麓山实验室两大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新区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步伐大大提速。

  今年9月,除了可享受免费乘坐地铁、机场和高铁站贵宾服务、岳麓书院免费参观等福利外,岳麓山大学科技城1180位“人才服务卡”的持卡人又获得新福利:手机一键咨询,医生迅速线上问诊。

  ……

  改革创新,无远弗届。相信到2026年,湘江西岸不只是新建了多少个研究机构、转化了多少个项目,拉动了多少GDP,也不只是成功打造了全国领先的自主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地和高端人才集聚地,而是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大潮中,解放思想、拥抱创新、尊重知识、礼遇人才,擎稳了高质量航行的大旗。

湖南湘江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扎堆。图为一家入选2022湖南未来之星TOP100榜单的智能科技公司。均为湘江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高 产业攀高,发展成色耀目全省亮眼全国

  这座城,没有哪片土地,像曾经的湘江西岸般渴求城市化;也鲜有区域,似而今的湘江西岸般拥有如此高质量的产业集群、高水准的开放活力。

  当年的西区调整为岳麓区后,西岸除了岳麓山下的几所院校,银盆岭附近的老工业基地,溁湾镇零散的商户,几乎没有可支撑发展的现代化规模产业,算不上一个城市。

  十多年间,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湖南湘江新区三大战略平台相继汇聚在此,这意味着湘江西岸的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必然是高能级的,是引领性的。

  带动全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湘江西岸首要发力产业,且瞄准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岳麓山下,兴产业的定力从未如此强大——

  在岳麓高新区,1天完成工商注册,10天完成土地审批转让,120天鲲鹏生产线建成,第一台湘江鲲鹏服务器顺利下线……从湖南省政府与华为签署协议,决定引入鲲鹏到项目落地投产,仅用时8个月,创下了让全国惊叹的“湘江速度”;

  在长沙高新区,经全体建设者日夜奋战,中联智慧产业城10个月完成整体规划设计、招标采购,6个月实现首开区六大厂房主体结构封顶,如今土方园区、高机园区臂式装调厂房、北区大数据与研发中心建设正酣。项目达产后预计年总产值超1000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年收入超500亿元,成为长沙、湖南湘江新区面向全球的一张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的国际名片;

  三安半导体产业项目开工以来完成了50余栋厂房建设,90天完成设备采购,实现年内开工、年内竣工、年内投产、年内见效,刷新了11个月建成试产的业界纪录,且项目二期规划已提上议事日程。

  ……

  岳麓山下,求发展的气场从未如此宏大——

  坚定产业强区,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锚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在此战略推进下,湘江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实现全国领跑,“工程机械之都”和“智能驾驶之城”两张名片星光熠熠;

  湘江新区将实施十大百亿产业项目,加快构建“5000亿园区、千亿产业、百亿企业”产业格局,力争到2026年,涌现1个以上5000亿园区、3个以上千亿产业、30家以上百亿企业,加快打造高端产业新区,实现规模工业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

  2021年湘江新区经济总量在全国19个新区中列第6位,以湖南全省5‰的面积创造了6%的GDP。根据计划,到2026年这些目标都将提级;

  ……

  强产业关键在抓项目。湘江西岸今年以来的项目建设势头之强劲,从一组数据可见一斑:2022年新区共铺排重大项目730个,年度计划投资1628.06亿元。一季度结束时完成投资542.3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3.31%。到了8月份,投资则完成了158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7.8%,同比去年高12个百分点。

  作为湖南参与国内外合作和竞争的战略最前沿区域,湘江西岸的开放程度、活力水平直接关系到高质量发展成色。

  以更大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西岸正进一步完善对外交通通道,同时深度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强化开放平台互动发展,持续推进招大引强,深化开放交流合作。

  比如今年,湘江新区就成功获批国家中欧区域政策合作中方案例地区,启动海归小镇建设,成功举办欧美同学会第二届“双创”大赛、中非青年创新创业论坛、第八届“海归论坛”等活动。

  不靠海、不沿边,湘江西岸却以海纳百川的心胸、敢谋善谋的作为,高地之上攀高峰,在高质量发展航道上标注了新的刻度。

  融 人民至上,“人产城”高质量融合样板呼之欲出

  昔日,长沙河西河东被称作“半边乡下半边城”,不知不觉间,数百万人汇聚湘江西岸,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新城崛起。

  决策层对这片土地心生敬畏,因而大河西开发建设,摆在首位的是治山、治水。

  2010年前后,湘江上游坪塘老工业区的20多家水泥化工企业被强制性腾退,取而代之的是大王山旅游度假区。投资数十亿元整治湘江西岸及支流,确保湘江西岸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第一时间修复岳麓山天马山景区,并将长期荒废的山野打造成4300亩桃花岭公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无可比拟的环境优势转化成发展胜势,雕琢出如今西岸大美的山水洲城。

  傍晚,滨江金融片区华灯初上如璀璨星河,长沙银行、三湘银行等标志性楼宇鳞次栉比,湘江基金小镇沿江岸线蜿蜒伸展,从前的工业老区已蝶变为高品质湖南金融中心;

  梅溪湖片区,国际视野复合型新城,也是全国五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之一,绿色建筑全覆盖,六大公园总面积超过8300亩,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如湖畔怒放的“芙蓉花”,高品质文艺演出、互联网岳麓峰会、中非投资论坛等重量级活动轮番上演。这里如湘江西岸的一颗明珠,资本青睐、产业汇聚、人流聚集,成为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的缩影;

  大王山片区,快乐尖叫响彻湘江欢乐城,悠悠清风拂过电影小镇,在巴溪洲上来一场野外露营,在朗豪酒店开一场国际会议,地处长株潭融城核心区,向南再造一个“山水洲城”指日可待;

  ……

  一流品质,是颜值与内涵兼修,是底蕴与国际皆有,是宜居乐业,是人民至上。

  近年来,湘江新区以人为本,统筹推进“人产城”融合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居民幸福感不断升级。新建城市骨干道路70余条,“十三纵十三横”路网通达四方;公共服务提标提质,走出小区500米就有小学、1000米就有中学,15分钟生活、医疗服务圈基本成型。

  仅今年9月,湘江新区就实现了麓山国际、师大附中、长郡双语、博才小学等品牌管理的9所新建学校同步开学,提供学位近2万个,“岳麓山下好读书”实至名归。

  然而,瞄准“四精五有”,全面建设一流品质新区,湘江西岸还有更大抱负、更高标准、更实举措。

  来到这座城的西北方,走进备受瞩目的高铁西城片区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30平方公里的高铁西城片区建成后,将成为国家级交通枢纽及创新门户,助力长沙向国家中心城市挺进。

  这只是西岸正在轰轰烈烈推进的城市品质提升行动的缩影。当下,滨江金融片区、梅溪湖片区、洋湖片区、大王山片区、高铁西城片区、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片区、金洲新城、大泽湖片区、湘阴新片区、湘潭九华新片区“十个重大城市片区”建设正在加速推进,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一期工程、过江通道(暮坪湘江特大桥、湘雅路过江通道、香炉洲大桥)、市妇幼保健院河西分院等“十大重大基础设施及重大民生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

  2026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5万亿元,文化旅游产业总收入在1500亿元左右,50%以上的乡镇、村达到五星级示范标准,每个街道至少建成1个具有示范效应的托育机构,每5平方公里拥有1处中型体育文化活动设施或户外体育设施、1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湘江为鉴,麓山为证。湘江西岸务实奋进的弄潮儿,以紧跟时代、胸怀大局的定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以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魄力,正应和着时代的发展节拍,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以人为本,统筹推进“人产城”融合发展,西岸面貌日新月异,居民幸福感不断升级。

  相关链接>>>

  大家谈|他们为何看好湘江西岸

【作者:洪虹】 【编辑:张日】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