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 | 长沙市博物馆首次迎来现场写生的小学生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7日讯(记者 谭琳静 石祯专)15日下午,长沙市博物馆《皇家气象——沈阳故宫清代宫廷生活用品展》的展厅里来了25位背着画板的小学生,他们来自长沙市望城区光明村的光明小学,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长沙市博物馆里写生的,这是长沙市博物馆首次迎来现场写生的小学生。
龙袍、点翠头簪、青花瓷瓶 、古代的“皇家冰箱”……面对一件一件精美、精致的文物,第一次来博物馆里上写生课的小学生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陌生感。此前,为了这次写生课,长沙市博物馆和光明小学都做了充分的准备。长沙市博物馆社会教育部特别提供了大量展览素材给学校老师做导入课,而学校的吴敏、金瑶老师又创新性地带着孩子们在白色的布袋上进行了临摹创作。这次站在真实文物面前写生,孩子们带的就是自己手绘的独一无二的写生包,成为展厅里的特色风景。
在展厅里,孩子们或站着,或坐着,或独自一人,或三五一群,每个人选择着自己最喜欢的一件文物进行着现场作画。来自乾隆年间的珐琅缠枝花万寿无疆盘吸引了潘宇萱同学,她站在这件美丽的文物专注而又迅速地作画。她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三次来到博物馆,以前都是拍拍照就走了,现在站在这里,几十分钟在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我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这个盘子,去感受它。”宇萱告诉记者,这件展品,自己最喜欢中间的“寿”字纹,“觉得它很清晰。”
青花瓷极简却有着最中国的审美。范佳红、邓依玲、刘可馨、吴雨瑄、张艺5位小朋友不约而同地被乾隆款青花三果执壶吸引。记者发现,站在精美的文物面前,孩子们是完全没有隔阂的,他们选那些在自己眼中有趣的有意思的器形、图案、花纹,这跟大人看文物掂量一下眼前的东西值几千万几亿不同。
记者问潘宇萱,在博物馆写生跟关在教室里画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六年级的她非常有主见地说:“我不喜欢被强行画画,我觉得站在这里画画很自由。”
“当心灵的感受力被打开后,技法技巧真的不重要。我带着他们来到博物馆里画画,就是希望提高他们眼睛的精度,从800万到2000万像素。”据悉,杨洢老师就是这样带孩子们上美术课的,自由地选材,自由地画。
光明小学无论一年级还是六年级,只负责提供素材和场地,环境,笔墨纸张,其余怎么画都由孩子自己作主。
“这是大家的博物馆,我们欢迎和感谢大家来。”长沙市博物馆副馆长李历松地参与了整场教育活动,孩子们现场对艺术的感知、呈现出来的作品、教师的教育理念都让他由衷感叹:“这是真正的做教育,是在用最单纯最人性的方法在教美术。”
活动的后半部分,李历松欣然接受了师生的邀请,在博物馆里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妙趣横生的博物艺术课:“艺术不需要去考试打分,学艺术不是为了成为画家,做艺术不是为了卖钱,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在我眼里,你们手绘的包包比那些千篇一律地奢侈包包有价值有意思得多。”
据悉,从2017年12月起,由长沙晚报社牵头和发起,联合长沙市博物馆、中国红瓷馆、湖南京剧院等多家单位,以岳麓一小、光明小学等多家中小学为种子学校,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发起了“博物创新课”的社会公益实践项目。项目以“讲好中国故事和长沙故事”为主线,以传承文明和培养文化自信为目的,组建“三师”队伍,旨在打破校园围墙,带着孩子们在真实的世界中学习和塑造核心价值观。其中,岳麓一小以大语文为特色,光明小学以美育为特色,带着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到博物馆、非遗馆等广泛行走,打造了独具特色的行走课堂,受到了外界的瞩目。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