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群众冒雨自发悼念袁隆平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良 刘俊

  23日上午,天气阴沉,细雨纷飞,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长沙明阳山殡仪馆,各界群众自发前来献上鲜花,悼念敬爱的袁隆平院士。“国之脊梁,功在千秋,国士无双。”“饮水不忘挖井人,吃饭不忘育种人。”“袁爷爷,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怀念您!”……市民们送上鲜花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心里话写在卡片上寄托哀思。

  替爸爸送他的班主任最后一程

  上午8时20分左右,记者来到明阳山殡仪馆,这里已排起两路长长的队伍。菲菲细雨中,人们手捧一束或一朵鲜花,神情肃穆,随着队伍缓缓前行。

  长长的队伍中,一名50岁左右的女子神情悲伤,双眼红肿,在丈夫的搀扶下缓缓前行。

  “我父亲谭兴宗曾是袁老的学生,今年86岁。听说袁老逝世,非常悲痛,想从邵阳老家赶过来看老师最后一面。我们考虑到他年纪大了,怕出现意外,好不容易才把他劝住,并由我代替他向老师告别。”这位名叫谭戴芬的女子告诉记者,父亲经常跟她讲袁老的故事,所以她和全家人对袁老都非常崇拜,是袁老的“铁粉”。

  谭兴宗是1953年8月进入安江农校读书的,当时刚好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毕业后分配到这里任教,当上了谭兴宗的班主任,并教植物学和遗传育种两门课。“父亲告诉我,只比他大5岁的袁隆平没有一点老师的架子,在课余时间经常带他们骑自行车、游泳、打乒乓球,和同学们打得火热,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袁隆平的夫人就是我父亲的同学。”谭戴芬告诉记者,可惜的是,袁隆平只当了父亲一年班主任。“

  谭兴宗从安江农校毕业后,先后在衡阳、邵阳等地的农业部门从事农艺工作,在基层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有一次,袁隆平到邵阳开会,谭兴宗专门去看他,两人在宾馆就杂交水稻研究和种植谈了一个晚上。“2009年6月,我父亲和班上10多个同学齐聚长沙,为袁隆平庆祝80岁(虚岁)生日。”谭戴芬说,他们当时曾相约定期来看望袁老师,但因为年纪大了,又都身处全国各地,最终一直没有实现。“没想到袁院士就这么走了,父亲要我一定来殡仪馆,替他送老师最后一程。”

  大学生代表全村人前来悼念

  “功著神州音容宛在,名垂青史恩泽长存。”在明阳山殡仪馆特设的群众悼念场所明阳厅门口,看到这幅挽联,湖南工商大学大二学生小邓说:“这样的评价一点也不为过。”

  “今天6点钟我就起来了,坐地铁再转公交来到这里,只为了给袁爷爷献上一束鲜花。”小邓说,她是益阳农村人,从小就听大人们说起袁隆平和杂交水稻。“昨天,我爸打电话给我,要我一定来殡仪馆,代替他和全村人悼念袁爷爷。”

  爸爸在电话中告诉小邓,小时候家里人多,最主要的是当时水稻产量不高,一年收成不多,所以粮食不够吃,要在米中掺上一些干红薯粒,然后多放上一些水,这样饭就能多一些。即使这样,他和家人仍会经常饿肚子。“上世纪80年代,杂交水稻全面推广,我家也种起了这种据说产量高的水稻。果然,这一年的稻谷比往年大大增产,少粮问题一下就得到了缓解。”后来,种植技术越来越成熟,水稻产量越来越高,家里再也不缺粮食了。

  “爸爸对我说,是杂交水稻让他能吃饱饭,不再饿肚子。袁院士是他的恩人,他一直希望能见到袁隆平本人,但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小邓说,她按照爸爸的意思,昨晚特意去花店买了一大束鲜花,今天一大早就赶来了。“听说我要来殡仪馆悼念袁隆平,村里很多人都要我爸转告我,让我替他们鞠个躬,表达哀思。”

  一家老少一起来悼念袁院士

  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同样排着长长的队伍,不少市民手捧鲜花前来悼念袁隆平院士。记者注意到,其中很多是一家三口,甚至几代人一起来的。

  今年4月从湖南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退休的王利群,就带着侄子、侄孙一行8人前来悼念。

  “袁老特别爱打气排球,经常在下午5时左右和爱人叫上几个同事,一起来到气排球馆打球。如果谁没打得好,他还会‘策’对方为‘瓢师傅’。袁老气排球打得好,扣杀、补救、跃起都不在话下。后来由于年龄原因,他打得比较少了,但是经常叫上家人参与。”王利群回忆道,袁老是农科院的明星,去年11月农科院举办气排球比赛,袁老特地来看比赛,大家争先恐后地跟他合影,“比赛那天袁老还要参加一个活动,工作人员来催他,他兴致勃勃地挥挥手‘好咯好咯,我再看一会咯’。一参加完活动,他又赶忙跑来看比赛。”

  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对王利群来说宛如晴天霹雳,很久没有缓过神来。22日晚上,侄子王健搏提议全家人来吊唁,她立马答应了。在杭州工作的儿子在微信上发来这样一段文字,请她写在卡片上放在鲜花里,“从小到大都能听到您的传奇故事,您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和榜样!我们会像您一样,把自己埋进土里,破土而出,长成高高的稻子,结出累累的果实。”

  王利群告诉记者:“这群80后、90后对袁老的崇拜和尊敬,让我这个60后特别感动。袁老对工作的钻研、对生活的热爱,值得每一代人学习。”

  “我们也是农村出身,袁院士专家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我们农民的吃饭问题。”下午2时,长沙市民刘文瑛和丈夫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明阳山殡仪馆悼念袁爷爷,“我们常教育孩子粮食来之不易,带孩子来这里,为的是让孩子从小根植节约、感恩的理念。”

  “他的两个梦想,后人一定会实现”

  在冒雨前来吊唁袁隆平院士的群众中,有不少是听得消息后立即从外地坐飞机、坐高铁赶过来的。

  “昨天下午听到消息后,立马坐火车来长沙。”从安徽赶来的陈锡萍告诉记者,她和袁隆平院士认识近20年,每年或来长沙、或去海南,她都会和袁隆平院士见见面,让她印象最深的是袁隆平院士曾在百忙之中抽空去安徽参加她儿子的婚礼。“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是袁隆平院士的两个梦想。陈锡萍说:“他的梦想后人定会实现。”

  “我们要继承袁老的精神,继续努力,为我国的农业事业不断奋斗!”悼念厅前,资涛大声对同学们说。资涛是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植物科技学院的辅导员,本科和硕士均就读于湖南农业大学。

  “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总是能在田地里看到一位黑黑瘦瘦的老人家,就像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农民,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是袁老又来看他的水稻了。”资涛告诉记者,从22日下午开始,朋友圈里全是大家怀念和致敬袁老的消息,让他一打开手机就想哭,晚上他在学院群里发了一条“有想去吊唁袁老的同学,请在明天上午8点半在校门口集合”的消息,今天一早就有500多名学生在校门口等候,“我们学农的学生深知劳作之苦,特别理解袁老这一生的付出和风险。”

  “跑腿小哥”代远方客户表达哀思

  “以后每一年‘稻花香里说丰年’都是您,我们无法抵抗浪潮,但永远记得灯塔,袁隆平爷爷一路走好。”“谢谢您让饥饿远走,您留下的种子已经发芽。”“禾下乘凉梦,吾辈当自强。一路走好,我们永远爱您敬您,带着您的梦想去前行。”……“跑腿小哥”陈建忠放下一束束寄托哀思的鲜花,自己也深深鞠躬三次。

  北京、江苏、贵州、广州……从22日晚上开始,陈建忠的单就几乎没有停过,由于附近的花店存货告急,要跑去几公里外的花店购买。“从今天早上7点开始,已经来回跑了三趟,每一趟都有差不多10单,有外地无法亲自过来的,还有正在上课而来不了的学生。”陈建忠告诉记者,除了替顾客买花,卡片上的话也是顾客发过来的,请自己代替献花、写卡片寄哀思。

  而在明阳山殡仪馆,同样有大量外地民众通过外卖平台向袁老表达哀思。下午3时许,快递小哥黄小军告诉记者,他到目前为止已经接了20个省外民众代为袁老鲜花寄哀思的订单,包括海口、青岛、西安等地的客户。

  记者注意到,跟黄小军一样的快递小哥还有很多,他们抱着一捆捆鲜花,排在队伍中缓缓前行,只为替远方的客户表达心中的哀思……

【作者:陈良】 【编辑:大刘军】
关键词:袁隆平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