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王斌 通讯员 余城宏 陈童)“手艺人完成一把油纸伞看似简单,我们真正体验了才知道这背后是世代累积的技艺和文化。”今日,长沙学院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学生彪佳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中旬,彪佳林等6名同学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团,由董牮老师和盛洁老师带队,前往湘潭县石鼓镇等地,围绕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鼓油纸伞开展了为期多日的走访调研。
实践团队在韶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采访了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周乐,石鼓油纸伞的第六代传承人。他提到这里每年都会举行很多大中小学生的油纸伞研学活动。他说:“同学们通过亲笔绘制能更好地了解非遗文化,年轻人应该成为传承发扬非遗文化的主力军!”正在参加研学活动,来自娄底市第一中学的贺嘉颖向实践团介绍了她绘制的伞面,“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花代表着革命先烈,他们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团队成员在油纸伞手艺人的指导下学习制伞工艺。“工序七十二道半,搬出搬进不肖算。”据油纸伞非遗第五代传承人周汉宇计算,从选竹到制成一把伞,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糊伞面、上桐油,这些看上去十分简单的操作,只有实践过后才明白,要准确把控其中的量还需长年累月的实践,稍有不慎,就得重新加工。
实践团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近年来,油纸伞作为石鼓镇支柱产业之一,直接带动了105户村民当地就业,为巩固石鼓镇脱贫成果贡献了非遗的力量。队员在与当地村民的交流中了解包产村户的制作模式和收入状况。多劳多得,每一户村民都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湘潭县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殷正勇表示:“安乐村今后打算继续以油纸伞为基础产业,进一步提高质量,加大销售力度,让油纸伞成为安乐村乃至湘潭县的一张名片。”
立足乡村振兴调研,实践活动还将深入研究非遗文化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为石鼓油纸伞拍摄乡村振兴专题纪录片,为油纸伞走出石鼓、走向世界交出传媒学子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