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饻”字,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精彩党史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陈良 通讯员 朱萍)“同学们,你们知道‘饻’字怎么读,是谁创造的吗?”30日上午,天心区未成年人“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暨“走进红色课堂,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在青园井岗小学举行,党员教师李懿带来微党课《学往“饻” 争朝夕》,一开始就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
李懿是青园井岗小学的一位语文老师,经常利用语文课给孩子们讲党史故事。“在一次语文课上,我讲到给‘衣’字加偏旁有哪些字,一位同学写下了‘饻’字。不少同学说,这个字我们没见过。一位同学立马翻起了字典, 字典里没有这个字!课后,同学们利用网络搜索,才知道‘饻’字读‘xi’,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原部长杨立三在抗日战争期间创造的一种计算工资的单位,取其‘食有衣’的含义,等于几种实物价格的总和。”李懿告诉同学们,杨立三是长沙县金井镇人,是人民军队后勤工作的创始人和卓越领导人之一,被公认为军事财务专家,1954年因病逝世,终年54岁。
随后,同学们前往金井镇,参观走访烈士故居,了解烈士的英雄事迹。纪念馆讲解员为同学们讲了“饻”字的故事:1941年到1942年,由于日军的残酷扫荡和连续大旱,粮食和日用品紧缺,价格上涨。杨立三将以货币为单位计算工资的办法改为以实物为单位计算,“饻”字就这样产生了。这一举措,解决了八路军军工工人供给问题,调动了军工生产积极性。寻访归来,同学们纷纷利用少先队活动课讲述杨立三爷爷的故事,分享此次寻访的感受。
今年以来,青园井岗小学的同学们纷纷走进红色课堂,聆听党史故事,学习党史知识,自主创作了一首首红色诗歌。“满怀热血扫尘埃,来看英雄济世才。争得民安人尽饱,昂首扬眉向未来。”五(4)班的肖璟翊同学在《缅怀先烈》的诗中写道。他的同学张思艺写了一首题为《怀念革命前辈杨立三》的诗 :“英杰出长沙,后勤为国家。长征怜战友,赢得万民夸。”活动现场,孩子们激情朗诵自己所写的红色诗歌,赢得了嘉宾和同学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每到节假日,青园井岗学子都会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各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礼敬革命先烈。观看《寻访湖南人民英雄纪念陈列馆》和《百年历史 今昔共“渡”》两段寻访视频后,四(4)班的陈果同学感慨地说:“正是这些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以实际行动缅怀先烈。”随后,红领巾讲解员章沐阳和唐悦轩分别讲述了左权和彭德怀的故事。
“今天是我国第八个烈士纪念日,国庆节也即将到来。我们抚今追昔,聆听红色历史故事,寻找革命足迹,感受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为生活在伟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傲,为祖国的历史性巨变而感到光荣和豪迈。”青园井岗小学校长黄金利如是说。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