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打破学科壁垒,湖南师大附中教师试水“混搭”上课

相链区块链

湖南师大附中《植物恋上诗——镕园樟韵》这堂主题课由湖南师大附中语文老师黄靖雅、生物老师易任远两位老师共同担任上课老师。均为长沙晚报通讯员 苏晓玲 摄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1日讯(全媒体记者 舒文 通讯员 苏晓玲)你见过一堂课是由不同学科老师同时来上的吗?19日,在湖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度对外开放周校本课程展示课上,就出现了这新的一幕。据悉,这是该校在跨学科深度融合,办更高质量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又一次新探索。这一大胆尝试在前来观摩学习者中掀起热议。然而,不同学科老师“混搭”上课究竟会带来哪些不一样?它是否又具有推广的价值呢?

  探访

       一堂课多位老师唱主角

  与单科老师一人上示范课堂不同,湖南师大附中《植物恋上诗——镕园樟韵》这堂主题课由湖南师大附中语文老师黄靖雅、生物老师易任远两位老师共同担任上课老师。这一全新的授课形式让人耳目一新。

  课堂上,向学生简单做过自我介绍后,首次“混搭”上课的两位老师似乎并没有因为另一位老师站在讲台上而尴尬,相反,他们迅速开启授课模式。“在镕园樟韵这一主题下,我们先看一份材料,叫《樟树下的梦想》……”黄靖雅邀学生朗读,随后她进行了赏析,以此方式将湖南师大附中校园樟树与课题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兴趣。此后,她指导学生阅读《史记》和叶兆言关于樟树的描述,向学生分析樟树处于“文学冷宫”的原因,鼓励学生用生物学的理性和文学的感性发掘樟树的美。

  不知不觉中,课堂从文学视角切换到了生物视角。“我们时不时会踩到这样黑色的‘巧克力’,发出劈里啪啦令人愉悦的声音,非常的惬意,这是生活当中小小的乐趣之一,你抬头就会发现这其实是樟树的果实。我们校园被一片青葱所笼罩,这主要是樟树的贡献。那么,高大的樟树为什么能够保持青翠呢?……”易任远巧妙地引导学生认识和归纳樟树植物的生物学特征。

  在接下来的课堂中,两位老师将樟树具体的特征抽象为相应的寓意,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并引导他们关心身边事物的变化,对环境保护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此同时,在该校的语文、英语、政治跨学科融合课例展示上,也同样上演着别样精彩。陈超、肖思宇、李云虎三位老师基于《汉英语言对比视角下的文学修辞赏析:以孟晚舟归国长文<月是故乡明,心安是归途>为例》这一大主题,跨语文、英语和政治三个学科进行了教学。他们旨在通过这堂课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让他们学习鉴赏诗歌,品味诗歌情感,能进行汉译英的翻译实践活动;提高跨文化沟通意识,识别中英文诗歌中的不同文化元素,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多样性,拓展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锻造主动观察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通过跨学科的多重视角来解读文本的思维品质以及提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尝试运用英语对诗歌进行赏析的学习能力。

  “看待问题的视角变得更多元,思维也跟着变得更开阔了。”听完这两堂课,学生们纷纷表示收获很大。

陈超、肖思宇、李云虎三位老师基于《汉英语言对比视角下的文学修辞赏析:以孟晚舟归国长文<月是故乡明,心安是归途>为例》这一大主题,跨语文、英语和政治三个学科进行了教学。 

       思考

      “混搭”上课是否具有推广价值

  有多项相关研究指出:跨学科思维和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技能组合”中最关键的一个维度,教育的一个首要目标因而被界定为:把学生培养成为跨学科思考者和行动者。

  在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能力上,长沙的中小学进行了不同的探索,此次湖南师大附中试水不同学科教师同时给学生上课这一做法,究竟是基于什么考虑?它又具有哪些优势以及是否值得其他学校学习?对于记者心中的疑问,湖南师大附中课程与教学处副主任朱修龙向记者进行了解答。

       “从全省层面来看,当下我省正在积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需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等各类人才,我们希望先行先试,打造跨学科融合教师团队,不断积累‘附中经验’,为社会输送所需人才。从教学层面来看,在新课程、新教材中,同一知识点出现在不同教材中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对于有的学生来说,能很好地融会贯通,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会觉得散落在不同学科里的知识点很混乱,相互联系不起来。在此背景下,学校鼓励各学科老师之间进行创新性的合作,让相同的知识在不同学科间流动起来。”朱修龙介绍。

        在朱修龙看来,跨学科融合式教学能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和认知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但是,跨学科融合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挑战,不仅需要本学科专业知识与能力,还要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与素养,这就需要立足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加强教师的集体研修。完成一次跨学科融合式的教学设计,要建立一个课程开发小组,并采用分合结合的研修方式,通过学科统整建立了不同学科在同一项目的内在联系。

  对于是否值得推广这一问题,朱修龙表示,历史上有很多领域的学者和专家都在学科融合上做到了自然妥帖、游刃有余,他们都是当下教师可以学习的典范。“我们相信也十分期待,对跨学科融合课程的探索能够渐入佳境,成为学校开展‘双新’实验之后的一种教学常态。”      

【作者:舒文】 【编辑:李卓卓】
关键词:湖南师大附中 跨学科融合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