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乡里的指尖艺术 湖南师大学子探寻千年花瑶挑花
2023-07-16 17:04 观看:
相链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16日讯(通讯员 杨屿兮 任妮杭 张天爱 全媒体记者 刘俊)近日,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梦行者”乡村振兴促进团来到位于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的花瑶古寨崇木凼村,对话花瑶挑花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沈燕希,探寻、记录、传播大山深处灿烂辉煌的非遗文化。

团队成员拍摄沈燕希挑花。长沙晚报通讯员 王子骜 摄

  一针一线的温度

  在隆回县西北部海拔1300多米的虎形山瑶族乡,居住着一个拥有约7000人口的瑶族分支,因这里的女子都穿着色彩艳丽的挑花服饰而被称为“花瑶”。在这里,团队成员经常看到三两身着花瑶蓝色常服、头戴缠布头巾的老人搬条木凳坐在自家屋檐下,手拿绣花针与土布,专注地挑制纹样。

团队成员寻访挑花老人。长沙晚报通讯员 邓铖 摄

  沈燕希拿着几张照片,向团队成员描绘花瑶人民挑花的模样,引导成员们寻访当地老人。“眼里有形,心就有形。我们花瑶挑花不要描图,也不要设计稿,我们是眼里看到什么就挑什么,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始。”

  “我们以经纬线来数纱,讲求对称,不能差一根线、一根纱。”沈燕希介绍,花瑶女凭灵巧的双手和聪慧的大脑,以自己心中的构图和对美的理解,循土布的经纬飞针走线,制出疏密有致的线条、动静相济的图案。挑花图案种类繁多,灵感源于自然,最常见的有动物类、植物类、日常生活类、历史故事与人物类等题材,正反面都有精致完好的纹样,正面为十字型、交叉型针法,反面为一字形。

沈燕希向团队成员介绍花瑶挑花。长沙晚报通讯员 陈红旭 摄

  花瑶挑花传承千年,呈现形式以服饰为主,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世世代代口口相传。“你看我衣服上的纹样,都是我们自己用手工一针一线、用心用情来挑起来的,所以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有温度的。”沈燕希7岁开始学习挑花技艺、14岁便能挑制《老虎》等复杂作品。她说,花瑶服饰会说话,一针一线承载着花瑶女的信仰和愿望、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向往。

沈燕希展示挑花针法。长沙晚报通讯员 李震东 摄

  大山上的岩石花

  花瑶服饰制作周期通常为一年,沈燕希却从来不觉得枯燥。在母亲奉了妹的耳濡目染下,沈燕希幼时便爱上了挑花。七八岁时的每一天下午,母亲坐在一处挑花,她就在一旁跟着母亲学习。

  在传统节日“讨僚皈”中,花瑶姑娘会挑最美、最理想的衣服穿在身上,把花瑶文化显示在服饰上,细细对比谁最美,谁的技艺更精湛、水平更高。随着近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和隆回县委县政府对花瑶挑花的积极扶持,沈燕希不断提高自身挑花技艺,常常在虎形山、小沙江周边的一些学校或是外面的设计学院开展相关教学,弘扬非遗文化与美的理念。

沈燕希作品《老鼠娶亲》。长沙晚报通讯员 李震东 摄

  采访途中,沈燕希拿来她的得意之作——《老鼠娶亲》。这一作品融合了滩头年画和花瑶挑花两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图案是近几年设计出来的创新花样,而布料上的“岩石花”则是花瑶一族的标志。

  据了解,相传在明洪武年间,花瑶姑娘在山上玩耍,看到岩石上长出了一朵很漂亮的花,便用身边仅有的普通针线,模仿着将这朵花挑制成了服饰上的装饰品。由此,花瑶挑花慢慢发展传承了下来。

  花瑶人民的愿望

  为了推动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让花瑶挑花走出大山,被更多人了解熟知,沈燕希创新开发出一系列挑花微缩产品及衍生产品走入市场,如耳环、项链、包等,并在作品技艺、设计上尝试与商业化创新相融合,将产品在网上销售。她还积极配合各级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开展花瑶挑花调研活动,为保护花瑶挑花提供了大量一手资料。

  然而,花瑶挑花的向外推广仍然面临一些困境——传统土布质量好但易褪色,市面上的新布料不易褪色,但其质量无法满足花瑶姑娘对精巧图案的追求;花瑶服饰制作周期长,顾客等待时间长,需要以机绣来辅助舞台演出装的制作。为此,沈燕希期待专业人士和政府部门能够提供更多扶持。

沈燕希为宣传花瑶制作的作品《清廉瑶乡》。长沙晚报通讯员 任妮杭 摄

  “希望花瑶挑花能够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我们的非遗文化。”面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沈燕希眼含星光,描绘出光明的图景。

  布上挑花鲜艳了千年,村落深处经过一代代人精心养育的花朵终于盛放,越过山川湖海,被广泛关注和喜爱。“梦行者”乡村振兴促进团有幸当了一回“护花的使者”,与千千万万个像沈燕希一样的传承人一起,共同实现多彩、繁荣、复兴的梦。

举报
来源:掌上长沙
作者:刘俊
编辑:刘天乐
热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提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