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坤夜读丨淡泊心境(有声 )
对晚清名臣左宗棠在无锡梅园里的题字,我是爱之又爱,心向往之。
左宗棠这副流传于世的对联如是说: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其意为:人生在世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对缘分不汲汲以求,顺其自然;对物质生活不太多奢求;看问题高远;做人心态平和,不偏激;待人心地宽容,不苛责别人。
无疑,这副对联反映了左宗棠为人处世的哲学,体现了他的“三观”。做事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做人则宽容淡泊,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正是凭着这样的信念,左宗棠从一个湖南乡下私塾教师,成长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做出了“力拒外侵收复新疆”等流传千古的大事。
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再看左公这副对联,依然觉得受益匪浅。它真正体现了中国人的典型性格,是中国人处世哲学的精髓。其中既有儒家积极有为的入世思想,又有道家逍遥淡泊的出世观念。难怪乎,如今仍有不少人,将左公的这副对联挂在醒目之处,时时鞭策自己。
平心而论,说人生积极有为,易为人理解。说淡泊明志,似乎消极无为,似乎有些负能量,难以真正为世人接受,并付诸实行。
比如,在仕途上,有几个不想“人往高处走”?经商之人,有几个不许愿“走大运、发大财”?其实,这些想法与愿望都是积极入世的态度。人往高处走,无可厚非;做生意发大财,也无可厚非。只要是正大光明走上坡,无愧于己心,无愧于他人,获得成功自是正理。但是,人取得了一定的辉煌,达到理想中的某种巅峰之时,能不忘初心,牢记起点,甚至急流勇退,这就需要勇气,需要淡泊心境。
世事总有风云突变的时候,睿智的人懂得立身唯慎,力求善始善终。往往在功绩面前不沾沾自喜,时刻谦虚处世、低调做人。当我们把得失成败置之度外,但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的时候,在做人做事方面切不可太狂妄。避免狂妄的最好方法是:懂得遇事谦让克己,懂得尊重别人,友好地与人相处。
心性豁达,处事有度,不可执拗偏激。苏东坡在《洗儿》一诗中这样写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此诗字面看起来是,苏东坡对自己一生因聪明而受的苦刻骨铭心,以至于希望自己的儿子愚蠢一点,以求躲避各种灾难。实际上,这是苏东坡对人生太过执拗的一次检讨,也是他历尽艰难之后的戏说人生。
实际上,积极入世与淡泊心境,是难以割舍的一对孪生姊妹。生活的因果,皆由我们的心境而生,心宽则能容,能容则众归,众归则业兴,业兴则事成。“享下等福”“向宽处行”并不是降低期许,更不是叫人退缩,它实是一种志存高远、心域开阔的处世智慧。人生在世,懂得事在人为的积极态度,顺其自然的生存之道,淡泊宁静的超脱情怀,朴实安然地享受当下生活,这样的人生临幸正是我们的虔诚理想,何乐而不为呢?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