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坤夜读丨听“枢”⑭辛弃疾与营盘街(有声)

  

  长沙旧有营盘街,今已拓宽延长为营盘路。街名源于南宋词人辛弃疾淳熙年间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时创建的飞虎军。飞虎军以五代马殷故垒为营,即营盘街所在地。

  辛弃疾(公元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济南)人。21岁曾参加抗金义军。孝宗时任湖南转运判官,又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两次被黜,起用后加龙图阁侍制,赠少师。其词豪放,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传世。

  辛弃疾与湖南的渊源同一起“茶商军”起事有关。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四月,湖北茶贩首领赖文政因反对朝廷“榷茶”政策,率领茶农、茶商数百人起义,转战湖南、江西。六月,“茶商军”进入江西吉州。宋廷以辛弃疾为江西提点刑狱,领兵镇压,“茶商军”战败,赖逃遁。辛弃疾因平息赖文政起事有功,加秘阁修撰。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辛弃疾出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此时“茶商军”再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帝诏奖谕之。南宋湖南“茶商军”多次起事,多次被平息。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辛弃疾已离开湖南到江西的任上,还写有《满江红·贺王宣子平湖南寇》一词,以祝贺湖南官军平定“茶商军”。

  辛弃疾在潭州任上的“政绩”除平定“茶商军”外,当数于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在长沙建立飞虎军了。辛弃疾知潭州时,正值金兵入侵中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他力主抗金北伐,在长沙创建飞虎军,并建造营房,以作武力收复国土的准备。这一举动,遭到投降保守势力的反对,孝宗皇帝亦命他立即停工。辛弃疾既不害怕,又不声张,反而督令部属加速建营,限一个月内完工。时逢雨季,建房所需的二十万片青瓦无法烧制;垒筑营房和扩建道路所需的石料也无着落。辛弃疾胸有成竹,令部下号召长沙居民每户献瓦二十片,官府付瓦价一百钱。长沙居民纷纷响应,两天之内屋瓦如数交齐。他又调出在押囚徒,命其到城北驼嘴山采石,以石赎罪。营房如期建成。完工以后,辛弃疾才上章陈述经过,宋孝宗也释然于怀。

  辛弃疾借此机会,在长沙招募步军两千人、骑兵五百人,配备精良武器,日夜严格操练,把飞虎军练成一支骁勇善战的地方军。

  辛弃疾创建的飞虎军属地方部队,遥隶于南宋朝廷的枢密院和审前步军司,近则专听湖南安抚使的节制调度,一方面备战时之需,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湖南的统治。飞虎军士气旺盛,英勇善战,大有辛词“壮岁旌旗拥万夫”的气概。飞虎军是当时沿江各地方军队中最精锐的一支队伍,成为南宋中后期维护湖南政治局势的军事支柱。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辛弃疾离开湖南后,飞虎军仍维持了40年之久。

  辛弃疾抚湘期间,除了创建飞虎军外,还在整顿乡社、弹劾贪官、兴办教育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他还下令荆湖南路的各州郡,动用官仓中所存粮食,大募民工,浚筑陂塘,既可以在青黄不接时接济部分饥民,又可以使农田得灌溉之利。

  作为一位杰出的词人,辛弃疾在长沙写下了不少词章。辛弃疾满怀收复国土的大志,但长期未得到南宋朝廷的重用,常以词来抒发无限的悲愤。他刚自湖北漕移湖南时,赋有《摸鱼儿》一词。词结尾“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正是对南宋偏安的凄凉景象的感叹。

  又如《减字木兰花》:“盈盈泪眼,往日青楼天样远。秋月春花,输与寻常姊妹家。水村山驿,日暮行云无力气。锦字偷裁,立尽西风雁不来。”借一个被遗弃的妇女的话,委婉地道出自己远离前线、郁郁不得志的愤懑。

  《贺新郎》也是千古传诵的佳词。下半阕借湘妃祠泪洒斑竹,哭招舜帝魂的故事,写到南宋偏安,国破家亡的惨痛,希望早日收复失地。下阕词云:“黄陵祠下山无数。听湘娥、泠泠曲韵,为谁情苦。行到东吴春已暮,正江阔、潮平稳渡。望金雀、觚棱翔舞。前度刘郎今重到,问玄都、千树花存否。愁为情,么弦诉。”词中所说的“么弦”即琵琶、月琴的第四弦,听到的“泠泠曲韵”无疑是长沙在南宋即有曲艺说唱活动的可靠佐证,有可能就是“长沙弹词”的前身。

【作者:陈先枢】 【编辑:罗亚坤】
关键词:夜读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