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坤夜读丨听“枢“⑯碧湘宫诗话与惠洪其人(有声)

  


  长沙碧湘街因“五代十国”时碧湘宫位于此处而得名。碧湘宫为楚王马殷之子马希范营建,到宋代碧湘宫遗址尚存,当时诗人陶弼《碧湘门》诗云:“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天阔鸟行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碧湘宫美丽的园林景色引来了宋代两位兼为书画家的大诗人,一位为黄庭坚,一位为惠洪。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十二月,有人举报黄庭坚的作品《江陵府承天禅院塔记》“诽谤朝廷”,与黄庭坚一直政见不和的副宰相赵挺之以此为由将黄庭坚“除名编管”,发配到时称“蛮荒边地”的广西宜州。发配途中经过长沙,恰与正云游湘中的江西同乡、著名诗僧惠洪在湘江边晤面,二人在碧湘宫流连一月有余,不忍离去。

  惠洪《冷斋夜话》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段佳话:离开碧湘宫后,二人同舟赴衡州,他们在碧湘门外租了一艘小舟,惠洪始嫌其窄小。黄庭坚笑曰:“烟波万顷,水宿小舟,与大厦千楹、醉眠一榻何所异?” 二人分别后,惠洪还对这次不寻常的湘水行舟津津乐道,回头笑往事,作《西江月》词寄之曰:“大厦吞风吐月,小舟坐水眠空。雾窗春晓翠如葱,睡起云涛正涌。往事回头笑处,此生弹指声中。玉笺佳句数惊鸿,闻道衡阳价重。”

  黄庭坚也和其词曰:“月仄金盆堕水,雁回醉墨书空。君诗秀绝雨园葱,想见衲衣寒拥。 蚁穴梦魂人世,杨花踪迹风中。莫将社燕笑秋鸿,处处春山翠重。”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苏门四学士”。书法也自成一家,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黄庭坚,读者太熟悉了,这里主要写一写惠洪。惠洪(1070—1128年),字觉范,江西宜丰人。自幼家贫,十四岁父母双亡,入寺为沙弥,元祐四年(1089年),19岁的惠洪入京师,于天王寺剃度为僧。由于当时是冒用天王寺旧籍“惠洪”度牒(度牒系旧时官府发给僧尼予以证明身份的文书),遂以惠洪为己名。他之所以冒用他人旧籍,大概是因为年少而孤,无法缴纳昂贵的度牒费用。但是这一小小的事件为日后种下了祸根,致其四度入狱。

  惠洪《寂音自序》说,大观三年(1109年)他入住金陵清凉寺不到一月,即“为狂僧诬,以为伪度牒,且旁连前狂僧法和等议讪事,入制狱一年”。从此以后,惠洪陷入了被他自称为“奇祸”的一连串灾难之中,历经磨难,“出九死而仅生”。政和元年(1111年)惠洪被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政和三年获释。次年惠洪从海南北返,先到湖南南岳衡山拜访“南山第一古刹”福严寺。福严寺依山就势而建,气势非凡,四周风光秀美,惠洪登上高台,已近黄昏,未及歇息就题壁写下了《晚归福严寺》一诗:“浅抹浓堆翠却烟,老松无数更苍然。石梯又入千峰去,时见楼台夕照边。”他登上南岳绝顶后,品到了志上人的“小月团”茶,特作诗谢曰:“未作浓甘生齿颊,先飞微白上眉端。”

  政和八年(1118年)八月,惠洪又“为狂道士诬”,“坐南昌狱百余日”。所幸这年徽宗大赦天下,惠洪因此获释出狱。此后,惠洪浪迹于湖湘大地,交游广泛,曾寓居于长沙河西岳麓寺,并游历宁乡沩山密印寺,写有不少应景感怀之诗,如咏岳麓山下飞来湖(今桃子湖)“烟云有奇志,草木秋不枯”,写宁乡道中“黄柑绿橘平芜路,剩水残山夕照村”,记同庆寺“万叶正黄落,群峰时白烟”,把以往的牢狱之灾抛却九霄云外。到了密印寺又沉醉于品尝名茶“沩山毛尖”,作《题沩山立雪轩》,发出“日长齿颊茶甘在”的感叹。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初,惠洪回到江西宜丰同安,五月圆寂。惠洪以诗文名世,善画梅竹。其诗清新有致,笔力颇健,极度推崇苏轼、黄庭坚,作诗也勉力追摹,被推为“宋僧之冠”。著有《冷斋夜话》10卷,主要论诗、间杂传闻琐事。又有《禅林僧宝传》32卷等,对研究中国佛教史有极高的价值。

【作者:陈先枢】 【编辑:罗亚坤】
关键词:夜读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