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结果是做出来的

    文∣周朋吉(博士研究生)

  我是师大生物专业的研究生,读研期间,与我形影不离的,可以不是女朋友,但不可以不是实验室。毕竟,能不能顺利毕业,取决于我的毕业论文,而它的内容都来自我在实验室做出的实验成果。实验室老师经常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结果是做出来的。”所以,成功的捷径只有一条:勤奋刻苦。对我们而言,不说每天,至少大部分时间都是忙碌的,但也是充实的。

  进入实验室,就是两件事:要么做实验,要么看中、英文文献。早上8时,我准备着前一天晚上洗好的瓶瓶罐罐,配制着生物学最常用的培养基。这些,都是最基础的实验。初来乍到的我,就是由优秀的师兄师姐从这里开始,从简单到复杂,教我每一个实验。这是从大学生转变成研究生的过程,从不习惯到习惯。

  配完培养基已是上午9时,这自然在我的预计范围内。做生物实验,对时间的把控能力不可或缺。紧接着,进行下一个实验:常规PCR(聚合酶链式反应),这是最常见的实验,但容易犯错,有些试剂加入量只有0.2μL,大概是一滴水的二百五十分之一。如果不时刻想着实验,很容易忘记,如此少的量有没有加入管中,这凭肉眼无法判断。有人说,现在的世界是浮躁的,但是做实验的心态是截然相反的。毫无疑问,在生物领域,只有静下心,才能得到好的结果。有一次,我曾走了几十秒的神,后来结果出了问题,就是少加了试剂。

  下午4时,上完专业课,我又急忙赶回实验室,因为头晚上8时30分做的实验,16个小时后要进行下一步。科学实验要求严谨,少了1至2分钟,甚至几十秒,都会有迥然不同的结果。如果你有偷懒的心,实验必然还你“颜色”。前段时间,我就把本该静置一个小时的实验缩短了几分钟,结果被老师一眼发现,最后,只能重做。重做不是针对这一个实验,还包括一系列的实验准备,比如培养一个细菌就要花几天,最终偷懒的代价就是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读研,每个专业都免不了与英文文献打交道,这是让很多研究生头疼的事,我也不例外。最开始,一看文献,我就昏昏欲睡。但一个人再怎么不认真,一定有认真的时候,而那一瞬间,或许就改变了他的学习态度。我们实验室每周四晚上都会开工作例会,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在所有师生面前进行英文文献讲读。有一次,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兴趣,聚精会神地听完了一个师兄的文献讲读,我一直记得那晚的感受,就像听一个故事,跟随作者的思路和脚步,探索它的始末: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结果如何?最关键的是,它与我们要做的实验息息相关。后来,我每次看文献,就想象自己饶有兴致地看一个故事,而“故事”总是给我的实验带来启发和收获,也避免自己走很多的弯路。我由衷体会到一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感觉。

  晚上开完例会、做完实验后,已经是10时30分。“还不是很晚。”大家都知道,有时候做着实验,一转眼就到了夜里11时甚至更晚。每次离开实验室,我回头望去,老师们的办公室依然亮着灯,实验室仍然有研究生继续着实验,没有规定一定要这么晚才走,但是所有人都在努力,而且每一天都在努力。

  顺利毕业的研究生,总有一段路,只有自己能体会,那个过程或许艰辛,或许无聊,但读研不只是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也是一种对自身心理和思想的修炼,它会让一个人适应这个过程,强大起来。

【作者:周朋吉】 【编辑:黄能】
关键词:实验室 读研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