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盈情,聚湖湘灵韵 第六届湖南艺术节美术书法精品展正在展出

       

湖南艺术节美术书法精品展。贺文兵 摄


       长沙晚报实习生 李瑾 刘清心 记者 胡兆红

  第六届湖南艺术节美术书法摄影精品展正在株洲神农大剧院展出。此次展览共展出优秀作品480件,并从中评选出“齐白石艺术奖”美术、书法、摄影各类优秀作品各10件。本次展出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创意新颖,坚持了思想性与艺术性、传统性与创新性的统一,集中体现了当下的时代特征,极具艺术感染力。

  传承线艺精神 融聚湖湘灵韵

  美术展上,诸多画派、诸多佳作集聚于此,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艺术盛宴。这些画作有的粗犷飘逸、灵韵十足,有的婉约细腻、耳目一新。《生生不息》是一幅以兰科石斛为题的作品,构图设墨,水色浸染,道尽天地自然之法。省工笔画协会理事邓立辉女士谈及作画体验时说,“儿时生长于洞庭水泽,偏爱兰无根系,寄生于树干,以空气之养分生长,故命名‘生生不息’。人之生命力,时代之蓬勃,民族之奋发,正如花之灵韵。此番创作体验为艺术之旅,更为心灵之旅。”

邓立辉 《生生不息》

  静观邓立辉之作,笔触柔美,线艺娴熟,水墨工笔处尽显才华,虽花开无言,但香韵已存。邓立辉十分重视继承传统的工笔线艺精神,她认为线条是国画最基础的课程,更是画面的主线和脊梁。正是对于花朵线条的用心,她笔下的花叶飘动反转,花枝虚实隐现,花木有灵气。

  本届美术展,除了工笔花鸟画,还汇集了一大批有骨气、有温度,展现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精品佳作。本届艺术节美术评委、长沙市美协主席刘昕文对赵胜琛的作品《绿色记忆》给予了好评,他说:“该作以唯美和诗意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淡雅的色彩、富有生命力的画面令人从静谧中隐约感受到天籁之音。”

赵胜琛 《绿色记忆》

  新时代、聚创新,刘昕文谈及本届美术展评选时说:“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是优秀作品的共性。艺术作品应铸魂塑人,让人感受生命自然的美好;艺术创作要沉潜于现实生活,聚焦为国为民的英雄以及普通人的悲欢离合。”

  身处新时代,艺术家们该如何克服“浮躁”现象、“急躁”心理,应对新挑战,创造属于人民、属于时代的艺术“高峰”?刘昕文颇有感触地说,“实施文艺创作的‘高峰战略’,要做好顶层设计,突出重点,美术家们更要苦练内功、沉潜钻研,使作品更具感染力,真正打动观众,创造湖南美术发展的新机遇。”

  创新笔墨之法 培育时代英才

  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本届艺术节书法评委胡紫桂对参展作品颇为赞赏,他说:“本次书法展正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展现了我省书法创作的最佳阵容,是我省书法界的一次艺术创作与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示。”

  胡紫桂认为,优秀的书法作品应当具备三个要素:传承与法度、创新与个性、格调与思想。在众多书法作品中,胡紫桂对廖理帮的行书作品《借山馆记》印象较为深刻。“该作碑帖兼容,书写轻松,既有很深的传统功力,又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妙造自然,令人眼前一亮。作者既没有做刻意的形式安排,也没有受当代时风的影响,是最没有争议的一件获奖作品。”

廖理帮 《借山馆记》

  书法展上,篆刻作品别具一格、大放异彩,吸引了诸多观赏者。长沙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砺的篆刻作品《李砺印痕》获得了“齐白石艺术奖”。其作品用陶泥刻诸佛,立坐倚卧,姿态不同,喜怒哀乐神情各异,既古朴典雅而又爽利恣意,这是作者长期刀笔修行、静悟之作。明清以来的篆刻流派素来在石材上创作,李砺以古法古艺为基,谋求新式自我表达,他别出心裁,采用长沙铜官窑的陶泥制印,巧手制印坯,篆刻再烧制。“我特意融入了一些现代篆刻审美元素,赋予这批篆刻作品以时代气息,同时又给铜官窑在传统陶器产品的基础上增添了一项新内容,为开发研制有本地特色的文创产品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李砺表示。

  关于湖南书法的发展,李砺认为,目前应该是有史以来最好的阶段。我省有几所高校开设了书法专业,为湖南书法培养了一批批人才,壮大了后备力量。胡紫桂希望,随着书法教学进入中小学生课堂,应设立与美术教师岗位相应的专职书法教师岗位,让学生接受较正规的书法教育,令书法艺术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作者:实习生 李瑾 刘清心 记者 胡兆红】 【编辑:黄能】
关键词:湖南艺术节 美术 书法 摄影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