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寻个专属书亭读书

  ■袁道一

  平素喜好读书,生活在梅溪湖畔,常常夹本书去散步,然后爱找个合适的长椅坐下来,默默看上几页书,颇觉岁月静好。湖边的行人络绎不绝,我终究没有热闹处读书的镇定自若,往往受到干扰。特别是不时有行人投以异样的眼光,这个时候,我有些羞赧,怎么说自己并不是纯正的读书人,于是赶紧掩卷而起,惶然而逃。

  还好,很快我就找到了一方幽静之地。当然, 我说的幽静是指少人声之处,当然蛙鸣、虫唱,还有四处奔走的风声却不少。我的专属书亭在梅溪湖旁的一个小湖里头,准确说是建在梅溪湖路和节庆路之间低处的池塘上。人字的木结构长廊,一撇一捺分别搭在两岸,头部特别长,尽头是一个亭子,简简单单的,四个柱子撑起来,没有高高的翘檐,亭内有两列长凳。我时常倚靠在一根柱子上,翻阅随身带来的书。看到会心处抿嘴笑,看到沉重处凝紧眉,悲喜无须伪饰,自然舒展,好比身边的芦苇,风来时摇曳妖娆的身姿,风住时傲然挺拔高扬头颅。读着读着,春花开了,夏阳热了,秋风起了,霜落下来,不禁想起明代徐渭,他曾特意记下了西兴脚子的一则趣话:“风在戴老爷家过夏,在我家过冬。” 名士之风,固然淡泊宁静,也不失诙谐机趣。

  在城市里奔波,热闹喧嚣颇多,静下来的时候难免空虚。只是,空虚未必总是负面的,有时给人行动和专注的空间。排遣空虚,我就去专属书亭看看书,看多看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喧嚣的红尘深处,一亭如秋日暖阳,清淡抚慰每一颗荒寒的心。这些年里,我越远离大自然,就越会丧失归属感,感到一股无名的寂寥,最后剥夺了自己健康和完整的感受。在封闭的高楼逼仄空间里读书,和置身大自然阅读,俨然两个天地。

  最曼妙的是暮色苍茫,虫鸣渐起,一株株高笋就像挺拔的树,在夜色中撑起一个有气度的民间。也曾见“寂寂柴门秋水阔,乱鸦揉碎夕阳天”。无论是万物生长生气盎然,还是万类霜天竞自由,在读书中旅行,逐渐清风朗月,逐渐有澄澈透明,恍惚自己就是一个精神明亮的人。走出书亭,不再悲春伤秋,更不会为一时得失耿耿于怀。能读的时候,就读一点书养心。能写的时候,就写一点文抒怀,直摅血性为文章,不再沉溺于风花雪月之缱绻悱恻,多了直面大地和正视自身的审视或自省。

  在越长越大的城市里,书亭是我在这个喧嚣浮华城市的避难所,是生与死、奥秘与惊喜的隐蔽胜地。书亭周围的四时运转,提醒我古老的秩序,经久不息。从此,不再迷路和迷惘,没有不知所措,远离不知所云,摈弃不知所向,只因有一座自己的专属书亭。

【作者:袁道一】 【编辑:黄能】
关键词:读书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