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华 | 巴音河遐思
刘子华
几杯青稞酒入口,有些兴奋。从饭店出来,一股冰冷的风迎面扑来,能明显感觉到脸上像被什么东西倏忽“漂洗”了一下。我下意识地抚摸了一下,出门时滚烫的脸骤然变得冰凉。一种新奇的感觉涌上心头,心里当即作了一个决定,去巴音河边走走。
在蒙古语中,巴音河意为“幸福的河”。巴音河不长,才200多公里,位置却十分重要。她发源于祁连山系哈尔拜山南坡,一路浩荡从德令哈市区奔涌而过,最后注入克鲁克湖。她是德令哈境内最长的河,也是德令哈市各族人民的“母亲河”。
夜色渐浓,街上行人稀少,我一个人不紧不慢地朝前走。我忽然感觉到前方的天空特别亮,抬眼望去,只见天边有一个巨大的圆形灯圈在闪烁,乍一看,仿佛天外来客UFO。我心湖泛起一层涟漪,知道那是巴音河边的摩天轮。摩天轮变换不同的图案,五颜六色的灯光美轮美奂。我加快了脚步,很快,一河璀璨跃入眼帘。巴音河两岸的灯光绚丽多彩,似天上的银河飘落人间,让人如梦如幻。
河边的人行道有四五米宽,铺的是花岗石,十分洁净,一眼望去几乎见不到人。我有些疑惑,如果是我的家乡,这样的时间,这样优美的环境,散步的人一定是熙熙攘攘了。我掏出手机,上面显示德令哈室外温度是摄氏零下9度,我的故乡洞庭湖畔的岳阳温度是摄氏11度。我哑然失笑,谁会在零下9度的夜里散步呢?我提出了设问,自己又作了解答,除非他像我一样是心怀好奇的外乡人。
前面不远处一片灯海,那是海子诗歌陈列馆,几个小时前我参观过。
海子是笔名,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海子是农民的儿子,纯粹而善良,内心丰盈而脆弱。当年,他为了追求爱情,不远万里,从繁华的大都市,一路艰辛来到青藏高原这座荒凉小城。他怀揣火热的激情来到冰冷的德令哈,无法见到心爱的姑娘,该是何等的绝望。他度过了人生中最漫长、最黑暗的一夜。他满腹的悲怆在笔尖下奔涌,为德令哈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财富:《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诗中写道:“德令哈......今夜/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我把石头还给石头/让胜利的胜利/今夜青稞只属于他自己/一切都在生长/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姐姐”的绝情,让海子痛不欲生。从德令哈回来不久,郁郁寡欢的他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
海子走了,可他短暂的生命却熠熠生辉。1983年他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海子是个极有天赋的诗人,他的自由率真,对爱情的独特领悟,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使他的作品有一种童真般的梦幻感。
应该说,德令哈有幸,结识了海子。
海子有幸,与德令哈结缘,德令哈给了海子火样的炽热和最大的尊重。海西州环保局副局长哈斯保克陪我参观海子诗歌陈列馆时介绍,2011年,他任德令哈市旅游局局长,为了发展旅游,向外推介德令哈,市委、市政府决定在美丽的巴音河畔修建海子诗歌陈列馆和海子诗歌碑林,指定市旅游局牵头承建。作为局长,他义不容辞挑起了重任。从设计到施工,他全程参与。2012年7月25日至26日,德令哈市举办了中国首届“海子青年诗歌节”,亮出了海子诗歌文化名片。借助这个平台,德令哈市进一步弘扬诗歌文化,加快文旅融合发展,赢得了“浪漫之都”“星空之城”的美誉。
漫步巴音河边,我浮想联翩。德令哈曾是历史上“南丝绸之路”主要驿站,“暮天沙漠漠,空碛马萧萧”,荒凉是主色调。时代的列车飞奔到1988年,德令哈建市,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德令哈”是蒙古语,意为“金色的世界”。通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金色的世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德令哈成为了全州政治、教育、科技、文化中心和海西东部经济区中心。
德令哈是一座非常年轻的城市,我钦佩德令哈人的眼光和胸怀。为加快文旅融合,德令哈给海子这样一个外地诗人的灵魂安家,这是对诗人的尊重,更是对文化的尊重,提升了一座城的文化底蕴。德令哈因此被冠以“诗歌之城”,蜚声海内外。对于像我一样喜欢海子诗歌的人来说,因为海子,让我有机会了解德令哈,喜欢德令哈,向朋友们推荐德令哈。因为这点,我想,德令哈人和不远千里万里来德令哈膜拜海子的人,都应向海子致谢。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