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学堂的鸿鹄之志——《少年毛泽东》观后感

  曾跃红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是毛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脍炙人口的诗句,更是他踌躇满志、敢为人先的人生态度。文为心声,主席这种豪迈奋发的品质其实从小就彰显一斑。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从主席的青少年求学时代,我们就追溯了一代伟人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可贵品质。7月10日晚,我们一行在阳光100凤凰街303剧场观看了长沙市第二届岳麓山青年戏剧节红色剧目《少年毛泽东》。

  到达剧场时,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很多家长都不愿错失这样一部励志图强的剧目,纷纷携带孩子前来观看。如果说剧场外是热浪滔天,那么剧场内则是精神文脉的炽热高涨。该剧共分为“跳出山村”“东山求学”“追求真理”“斗文结友”“东台励志”和“日出东山”等六个部分,首尾相连,环环相扣,真实生动地展现了毛泽东走出韶山冲到湘乡东山学堂求学这一特定时期的故事。少年时期的毛泽东读的是旧式私塾,他精读“四书五经”,儒家思想的精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深入脑海,所以不管是放牛或和同伴嬉戏打闹之时,毛泽东时刻秉持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学习态度,正因为他拥有学无止境的求真心理,才有了“未让岁月空蹉跎,青山求学再研墨”的新阶段。

  在东山学堂,毛泽东接受了新式教育,同时结识了一批才华横溢、志同道合的同学,其中以萧三为代表。故事侧重于讲述毛泽东在东山学堂求学,其中经历了初到时被同学耻笑穿着,第一节物理课后敢于质疑先生并用实验佐证,和萧三以“目旁是贵,瞆眼不会识贵人”“门内有才,闭门岂能纳才子”的斗文结友等有趣的情节。在东山学堂,毛泽东除了接受渊博知识的教育,更接触到了正规的体育锻炼,他认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魄锻炼、意志磨砺是人格塑造的前提,只有加强意志、勇气、体魄的艰苦锤炼,才能经受住大风大浪的考验,在东山顶他进行冷水浴,用积雪搓身,正因为其一直以来的锤炼和坚持,才有了后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健康体魄和宽阔胸襟。

  《少年毛泽东》以老师叙述、孩子围坐的方式开场,令人耳目一新,牢牢吸引住了观众的目光。一个小时的精彩节目让观众们神情专注,如身临其境,小演员们个个字正腔圆,活灵活现,据悉这些“小戏骨”们都是来自开福区各中小学,他们用湖南本土的花鼓戏唱腔把节目推向了高潮,其间还加入了长沙、湘潭的本土方言,通俗易懂,具有浓烈的地方民俗风情,不仅入木三分刻画了少年毛泽东风采,还增加了谐趣幽默的童真,让大小观众们意犹未尽,齐声喝彩。剧目中有不少亮点,少年毛泽东的扮演者蒋昀臻的花鼓戏韵味表现很到位,曲随情转、调因戏变,带给观众多方位的听觉感受,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蒋同学肯定日常经历了无数练习,才有了今天舞台上气定神闲、落落大方的表演,显示了其不俗的艺术修养,也契合了主席勇于挑战,克服困难的品质。剧目艺术形式多样,饱含古典文学的神韵,有历史的带入,有类似“力拔山兮气盖世,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迈诗句,不仅让人重温了古诗词的魅力,也更加切身感受到了毛泽东奋发图强怀大志、敢为人先垂青史的理想担当。另节目布景简约、注重细节,比如从旧式私塾到新式教育的东山学堂服饰转换、东山求学的箩筐和青底蓝布真实还原了那个时代莘莘学子的生活面貌,让这个时代的孩子珍惜现有的幸福。尾声部分,所有演员齐诵“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于西方则中国雄于西方”,铿锵有力,余音绕梁,在场的观众们忍不住热血沸腾,举起双手一起吟诵,气氛达到最高潮。

  “鉴前人之事,励后人之志”。《少年毛泽东》不仅生动传神地讲述了伟人少年时代的宏大抱负,也激发了广大青少年树立崇高的理想,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湖湘精神在这部剧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让一代代的青少年薪火相传,以此为铭,是一部弥足珍贵的红色剧作。

 

【作者:曾跃红】 【编辑:黄能】
关键词:花鼓戏 毛泽东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