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古镇几多故事,深扒湘江古镇群的前世今生

  原题:湘江古镇群的前世与今生

  ——古镇地理与历史文化溯源

  文/ 汤天德


   近日,应《湖湘文化》杂志社的邀请畅游湘江古镇群,为古镇群进行了一次地理与历史文化溯源。作为一名游历过世界诸多古老村镇与著名建筑的地理文化工作者,我深感湘江古镇群之历史厚重与底蕴深厚,为湖湘文化之瑰丽宝藏。特撰文以飨读者。

  靖港古镇

  清末民初,航运业日趋发达,靖港以其天然良港之优势,成为船只进出长沙的北大门和避风港,每天停靠的船只数以千计。古镇现保存“8街4巷7码头”,民居1008栋,主街道长1275米,有数十处古商铺、作坊、会馆、庙宇和极具纪念意义的遗址,其中,“宏泰坊”、“宁乡会馆”、“当铺”、“育婴堂”等明清古建筑保存较为完好。原临河所建房屋均为吊脚楼,独具江南水乡特色,蔚为壮观。

  靖港古镇主街道共分三段,自东门至八元堂为东段,有保安街及保健街以望江楼门楼为界,大致为坐西北向东南;八元堂至杨泗庙过五十米处为中段,有半边街及保粮正街以保粮西街牌坊为界,大致为坐北向南;保粮西街牌坊至西门为西段,主以保粮西街为主,大致为坐西向东,形成Z字型的街道。除了因为靖港古镇是沿着芦江而建的商贸街,当然得水路优势自然不在话下,而清末期间靖港古镇经济发达,在人文思想上也受到当地商人重财的观念影响,认为商业街必须得曲折,不得一览无遗,这叫做“关财”。

  靖港古镇的著名明清古建筑的建筑方向,经过方向的测量,亦遵守了易经的建筑规制。

  古镇街道两侧大多为坊宅式建筑,兼具商用及住宅的双重功能,可分为“前店后宅”及“下店上宅”两种形式,从形制上来看,靖港古镇的建筑其原型属于“单幢式”及“庭园厅井斗式”的民居,建筑空间与街道垂直并向纵深发展,“单幢式”建筑集厅堂,居室,厨房,库房为一体,强调实用性;“院落式”建筑以沿街建筑,中院,中晋,后院的建筑方式排列,户主拥有自己的中院活动空间,面积较为大些;“天井式”建筑为四周皆有屋宅,留中间空间称之为天井,天井有纳阳、通风、采光及消防等功能,古镇大多数的街屋都是天井式的建筑。“天斗式”建筑,是将天井周围立梁架盖顶将天井盖住,留住四周通风,这种露明不露天的建筑形式,称之为“天斗式”建筑,此类的建筑多见于湘赣两地;在古镇建筑的结构上多以砖木混合式建成,临街的空间因需要较宽广的地方,故采用了“抬梁穿斗式”架构,使得空间上没有柱子,其他屋间就使用“穿斗式”架构来进行建设.在砌筑方式上,在“侧砖”、“一顺一丁”的基础上,每隔一层再以“平砖”、“一顺一丁”砌一层,间错堆栈,大大加固了墙面的强度。

  古镇建筑在外观装饰上也非常讲究,只要你稍加留意你就能发掘许多意趣,这些装饰图腾通常都带有吉祥的意喻,最吸引眼球的就是为数颇多的女儿墙。女儿墙古称“女墙”,《古今论》记录:“女墙者,城上小墙也一名顾盼,言于城上窥人也。”今特指房子外墙凌驾屋面的矮墙,“女墙”在古代是用来避免户内妇人、少女与外界接触的小墙。古镇的多重女墙,依次上升,墙角婉转上勾,彷佛在对如织的游客述说着过往“不倚短墙,安知春色宛转之美”的浪漫意韵。

  除了女墙之外,你还会发现山墙上的鲶鱼,有年年有余图案,寓意丰衣足食;蕉叶,寓意“叶大,谐音业大”;蝙蝠是许多中国古建筑经常出现的吉祥图腾,因为取蝙蝠的“蝠”字谐音,即“福”字,是取“福气临门”的意思。在宏泰坊西侧山墙上有书卷与笔的图样,东侧却已无存,在古代会以琴棋书画四艺来表现文人的内在涵养,而在宏泰坊的山墙上有四艺的图腾,也意喻了宏泰坊内的烟花女子个个琴棋书画皆备。

  乔口古镇

  乔口镇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时代,《前汉临湘县图》上即标注有“高口水”,即今日之乔口,可见形成集镇年代之久远。

  乔口古镇以中和街为主要街区,此外连接三贤祠、乔江书院及万寿宫,形成极具历史意义的古建筑观光片区。值得一提的是万寿宫,它又名江西会馆,建于清乾隆十三年,为江西籍人士旅湘的商会。坐落在古镇上的古正街,座北朝南,前后两进,南面是戏楼,山门进入后要穿过戏台底下才能进入庙内,这是我国唯一一座以这种形制建成的宫庙建筑。它之所以以这样的形式让信众穿台而过,就如同戏台两侧柱子上的对联:立志为人应有良心正气,登台唱戏何拘北调南腔。它说明了无论你的身份地位如何,只要心有良心正气,哪怕弯腰低头,你依然还是个顶天立地的人,在行止中让人顿时开悟。

  进入庙后,再往北行为寺庙,内外有石牌坊,正前门面有石狮子一对,东边建有化金炉。第一进正殿坐的是关羽,第二进中军菩萨坐正,十八个罗汉分布两边。原先万寿宫主祀许逊真君,许真君又被称为平安之神,是江西商人旅居他乡非常崇敬的神祗,这也反映了中国人无论身在何处,必不忘家乡的宗土精神。

  乔口,它悠然自处,静静地在湘江边等着有缘人的到来;它飘逸洒脱,浪漫地在百里水乡间继续它的讴歌;它不仅是渔都,更是湖南文学之都。它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你一探古代文人的诗风雅兴。

  新康古镇

 

  新康因水而兴,河湖遍野,稻浪万顷,围垸相连,荷叶田田,宛如画境;秋水长天,鸥鹭欢歌,小桥流水,渔舟唱晚,胜若华彩。

  位于新康镇湘江边上修建于明万历四年、清代重修两次的洪山古刹曾有清末本地儒生袁松崖、袁韵初先后为其拟写对联,张贴于戏台前面的台柱子上,袁松崖所撰联为:寺据湘滨,看楼阁翚辉,四面云昙开画本;轮圆月殿,听霓裳曲奏,一番鼓吹接仙音。而袁韵初所撰联为:湘水庆安澜,恰当古寺钟摇,锦缆牙樯千里集;江村欣赛社,又听阳春调逸,渔歌樵唱万人欢。从这两幅楹联不难看出当时新康的美景,以及新康人无论男女老少、农渔市井都喜爱哼唱戏曲的景象。

  顺带一提,洪山古寺始建于明万历四年(公元1573年),原址于新康乡之湘水河畔(现已迁至现今庙址),古寺楼台亭阁耸立江岸,十分雄伟,寺内供神尊佛像,设钟鼓戏楼,门踞麒麟狮象,雄壮威武。寺庙的周围,古树林立,枝叶茂密,郁郁葱葱,与寺庙相映,且风推江涛,云踞天顶,给人以一种神游仙境之感。洪山寺前殿供洪山福主,据传洪山福主对疯颠异症之病人,有求必应,颇具声名,故往来香主不断,香火十分兴旺,远近百里之香客闻声纷至沓来。特别是在洪山福主的千秋之日,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唱戏祈福,要唱足35天,邻近小镇居民纷纷前来听庙戏,曾有几千人齐聚洪山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洪山古寺从清代至今,因时世变迁,洪灾凶悍,“五风”来袭等原因,洪山寺雨浸虫蛀,梁木腐朽,宫墙倾覆,磬击声渐绝,曾重修3次,并移址至新康街中部天后宫,拥有二层式砖、木古典建筑,雕梁画栋活灵活现,雄伟壮观。由静守师之徒慧仙师主持管理,净修为业,故留存下来。

  新康古镇的美是风情,新康古镇的悠是生活,新康古镇的雅是湖水印照日月的摇曳,她正等你前来,共曲一出新康之戏。

  铜官古镇

  从铜官誓港至石渚湖,沿湘江东岸十里河岸,有唐代古窑遗址几十处,现保存完好或留有遗址的古窑主要有:长沙铜官窑,范家窑,窑头冲窑,花果窑,外兴窑、贡兴窑,义兴窑、仁兴窑,它们都有几百年到一千多年的历史。

  铜官窑兴起于公元8世纪中后期,至公元10世纪五代时期而衰,距今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 其产品在当时畅销29个国家和地区,千年窑火一直未断,是全国五大陶都之一。公元6世纪时的《水经注》载:“铜官山,亦名云母山,土性宜陶,有陶家千余户,沿河而居。”在马王堆汉墓中便出土了铜官的陶器。它是世界釉下彩陶的发源地,改变了当时唐陶只有青陶和白陶的单一格局,被称为“汉文化向外扩张的里程碑”。

  望城区政府于2011年确定对铜官古镇打造重点:“一桥、两街、三景、多窑多坊”。一桥,即吴国和楚国交界处的“吴楚桥”,两街为铜官老街和唐时李靖讨伐梁王肖铣的“誓港老街”,三景即“守风亭”、“泗州寺”、“东山寺”。

  吴楚桥位于昔日誓港街南端进街处。是用平板长条麻石搭砌而成,桥长1丈,宽2丈,虽貌不惊人,但名声显赫,相传战国时期,楚置黔中郡,吴楚桥为吴楚分界处。清光绪廿年冬,当地群众捐资重修一次。现虽经道路改造,桥面变成水泥路,但桥址还在,石拱函洞出水处仍然堪有清光绪年间“吴楚桥”重修时捐资人的功德碑。

  铜官老街在唐代已基本形成,老街沿湘江而建,现有老街牌坊大致巽巳中线立向,能确保商街的兴盛繁荣。街上建筑多为砖木结构,街面铺麻石,有各行各业手工作坊和各类老字号商铺店馆100余家,大部分是前店后厂,比较著名的铺面有万顺斋、永泰、万泰和、源泰等南杂店;介纶昌、锦纶、天纶等绸布店;袁颐丰、杨德星堂、金云寿堂等药店;广源利、盛合大等百货店;还有协顺、大顺鱼行;贺达昌粮行等。当时的铜官街是方圆40华里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人民群众生活物资的集散地。现在铜官老街仍在,经历解放后的公私合营和街市建设,铜官老街古时的风貌有所改变,但寺庙的遗址还在,部分铺面和木楼建筑有一定保存。

  铜官古镇以其优越的历史文化成为湘北古镇群的一颗闪亮的明珠,她以娇媚的千姿百态,以丰富多彩的厚重底蕴,重新亮起大唐的辉煌盛世,同时也成为我国陶艺工业以更多元的面貌迈向全球的新起点。

  丁字湾古镇

 

  丁字湾古镇,是古城长沙北湘江东岸的一个老镇,是全国花岗岩储量最多、中南五省最大的花岗岩集散地,也是国内十大石材之乡之一。丁字湾麻石(花岗岩的俗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清同治《长沙县志》云:“丁字湾,县北四十里,石崔嵬,横出岸外,水至此出入纡回,形如丁字,故名。变名金紫湾,俗讹为金子湾”,其开采历史可以上溯到西汉。麻石用途相当广泛,因其硬度高的关系,多用于街道的石板,建筑的基石等处。丁字镇以麻石的开采,水路上熙攘的船只,勤劳朴实的居民,在世代铿锵的采石声,船舶汽鸣声中,形成了全国古镇唯一且独特的水石文化之镇,而船石两业无间的合作,也是丁字湾古镇在全国古镇中特有的帮会文化的特色。

  先来谈谈丁字湾“船石两业”帮会,在地方上做了许多善事,更帮助老百姓对抗恶势力,可以说是丁字湾老百姓心中最重要的社会力量的支柱。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丁字湾船石两业的负责人为了船石两业和地方上的发展作出了许多努力。他们在古镇居民往来湘江河到对岸的白沙洲设立了义渡;为饱受动乱之祸的镇上孩子们出资建起了“金紫湾仁智学校”(丁字中学前身,在龙潭寺的右后处建校),免费让孩子参加学习。平时,船石两业向两业的老板收取一定的会费,并用这些会费解决地方上的许多困难和问题,例如:船石两会出钱安葬那些没钱料理后事的往生者;他们会帮助那些生病无钱医治的人等等。船石两业也是丁字湾古镇上石匠和船家们的鲁仲连,他们肩负起化解纠纷,调处矛盾的责任。这些义举都让两业公会成为丁字湾的维稳发展的力量。

  在丁字湾古镇上的龙潭寺(现已损毁无存)是丁字湾老百姓最重的信仰中心,因为它是船石两业信仰与帮会的会所所在地。据当地老人家的记忆,龙潭寺为三晋式庙宇,全寺大多由当地麻石所建成,占地非常广大,坐北朝南,面对湘江,主殿主祀龙王(为船帮的神祉)及鲁班先师(为石匠的神祉),这也是全国极少数一个庙宇中同祀两个神祉为主神的庙宇(在规制上主祀神明只有一尊)。龙潭寺的建筑工艺美轮美奂,传说庙中还有两个宝贝,一个是以麻石雕刻而成的算盘,意喻财源广进;另一个是石制鸟笼,在北方鸟笼为闲逸生活的象征,在南方有突破束缚的意喻,前者现已不知去向,而后者据说被日本人所毁损。

  随着时代的演变,虽然雄伟的龙潭寺早已不复存在,但它作为有着承载船石两业帮会的珍贵历史见证,是非常值得重建复兴的,因为丁字湾的发展与龙潭寺有着不可分的关系,而且龙潭寺仍然还是当地老百姓心中重要的信仰中心。

  丁字镇的麻石早在西汉时期就进行开采,可以说是古代中国城市建设的基底石生产中心。此外,众所周知,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是采用青岛浮山的花岗岩,而碑座则是采用丁字镇的花岗岩。在丁字湾古镇的广场上伫立着以本地麻石雕刻而成的毛主席像,与人民英雄纪念碑遥遥相对,象征矢志革命的宏愿永世相传。

  丁字湾是个充满历史特色的古镇,是个有情有义的古镇,它有许多尚未被挖掘的亮点,等待我们的开发。对于丁字湾古镇的再造,笔者给出几点建议:一是重建龙潭寺,因为它与丁字湾古镇同根同气,互生共存;二是在古镇定位上可以考虑结合红色文化与麻石文化为一体打造红色石雕艺术镇,如此丁字湾这样拥有如此厚重的历史古镇才能真正走出它的历史风格。

  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

  湘江北流,越过丁字湾,绕过麻潭山继续北行,不久于北侧可见三峰耸立,如波涛起伏,远望犹如一副巨大笔架,这里便是书堂山了。地以山名,山因人显,书堂山原名笔架山,因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少年时期曾在此苦练书法,后人改称为书堂山。江河潮涨潮落,历史兴衰更替,当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大潮涌动,曾经衰败的书堂小镇经过提质改造,蝶变成一个唐风古韵的湖湘旅游名镇。笔架山下,千年翰墨再次飘香。

  唐代书法名人欧阳询生于此山,长于此山,创欧体,开颜柳先河,称唐代楷书第一人,是一座当之无愧的书法名山。欧阳询(公元557-641),湖南临湘人。曾任太常博士、太子率更令,因而有“欧阳率更”之称。他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入唐后,欧阳询为钦定弘文馆名学士,奉命主编类书。欧阳询创立的楷书,名闻后世,留存于今的《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九咸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皆为后世楷模。所谓“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即以他的书格总结的结字规律:后人从中衍化出许多书学理论。

  欧阳询书法文化园位于书堂山街道书堂山村与何桥村的交界处,核心景区位于书堂山上。书堂山濒临湘江,与长沙湘江航电枢纽毗邻,北距长沙铜官窑遗址公园6公里,南距长沙市中心城区约20公里,海拔192.4米,主峰面积1.85平方公里,是欧阳询父子从事书法艺术学习和创作的重要场所,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山中欧阳询祖居、书堂古寺等遗迹保存较好,“太子围圩”、“洗笔泉池”等书堂八景遗风尚存。山体峰岭回环,植被完整,生态环境优良,与历史文化遗迹相映成趣,各历史遗迹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钟灵毓秀的山林之中,高与低、藏与露、虚与实,交相辉映,给人以绝佳的文化审美享受和休闲体验。

  近年来,在省市区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欧阳询书法文化园明确了“建设国际文化旅游服务区,打造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按照“野趣、唐风、书韵”的定位,全力推进欧阳询文化园各项工程建设。文化园规划总面积有2775亩,建设共分三期进行:一期建设重点是书堂八景保护性开发、书堂小镇提质改造、登山游道、停车坪及污水处理站等项目;二期建设重点是欧阳询书法研究院、镇南学府、欧阳碑林、横土雅舍等景区配套服务项目;三期建设重点是相关旅游度假酒店、配套路网及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在规划过程中,既注重文物资源保护,又注重推进旅游产业开发;既突出书堂山的原生态,又突出书法文化元素,力争将欧阳询书法文化园打造成为文化旅游的公园、书法艺术交流的平台、书法教育的基地。目前,欧阳询书法文化园已经启动了书堂小镇的提质改造、登山游道的施工建设、书堂八景的保护性开发建设、景区联络路网的规划改造和园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性优化等项目,力争通过三年建设,将欧阳询书法文化园打造成中国文化的高地、书法艺术的圣地、旅游度假的胜地。

  欧阳询的书法文化就是书堂山的灵魂。书堂山的未来发展将朝向强化观光游和体验游相结合,并积极探索复合经营,全力将书堂打造为湖湘文化新典范、中国书法新圣地和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汤天德:台湾高雄人,先后毕业于台湾牛津学院、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著名地理文化学者与建筑风水学专家,周易研究大师)

【作者:汤天德】 【编辑:饶丽】
关键词:湘江古镇群 望城 湘江论坛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