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文庙惊现300余岁青石碑,康熙御撰,湖南罕见!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1日讯(记者 熊其雨 摄影 熊方志) “至聖先師孔子赞碑’是文庙的配套品,石碑价值珍贵。”谈起文庙内的两块青石碑,县文物旅游局副局长刘应斌如数家珍。日前,经文物专家认证,两块青石碑的“身世”终于解开,湘阴文庙“级别规制较高”的历史价值再次得到印证。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湘阴文庙吸引着省内外游客参观,不久后,市民即可一睹真容。
探访 康熙年间石碑藏身文庙后壁
湘阴文庙位于文星镇弼时街,始建于北宋,是我省现存文庙中时代最早、级别规制较高的祭祀孔子的建筑。因年代久远,专家在多次对文庙“会诊”后发现,其主体建筑大成殿及附属构件出现诸多“病症”,此次揭开“身世”的两块青石碑,就位于文庙大成殿。
“此心此理千聖所同,孔子之德仁義中正……”昨日下午,在文庙主院大成殿两侧后壁,两块青石碑毫不显眼。石碑上的文字,无声地向世人展示着历史的痕迹。
记者看到,两块石碑呈青黑色,保存完整,碑额上刻有“二龙戏珠”等雕刻图案。据工作人员介绍,其中一块碑为“至聖先師孔子赞碑”,立于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通高3.65米,宽1.18米。石碑落款处,还刻着“長沙府知湘陰縣臣許國檀”等文字。记者注意到,尽管历经300余年岁月,碑身字迹仍清晰可辨,周身雕龙画凤、纹饰精美,仅左侧出现少许裂纹。根据碑身文字可看出,康熙皇帝对孔子在春秋时期的重要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将其历史作用与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等先贤相比,以崇尚、巩固儒学的思想地位。
“你看,这一块也保存完好。”记者顺着刘应斌手指的方向看到,另一侧饰有花卉等图案的石碑名“颜、曾、思、孟子四配赞碑”。据测量,该碑通高3.48米,宽1.2米,碑额高0.69米。“这是用来赞颂颜回、子思、曾子、孟子这四位孔子儒门圣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块碑立于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碑文经康熙皇帝玄烨御撰后,再由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张玉书写。
幸运碑石屡遭“骚扰”完好无损
据《湘阴县志》记载,湘阴文庙原有明伦堂、尊经阁、崇圣祠、东西斋、钟鼓楼、仰高亭等建筑,这些附属建筑石构精美,气势恢宏。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战机狂轰乱炸,文庙部分建筑受损。尽管建筑群中的明伦堂等被炸为瓦砾,幸运的是,镶嵌在大成殿内壁的两块石碑幸免于难。
“文庙以前很精美、很气派,许多建筑解放后被毁掉了,真可惜!”昨日,湘阴人张先生遗憾地告诉记者,他年幼时住在文庙附近,那时候常去文庙玩耍,在他的印象中,大成殿正殿原来有孔子及四配等牌位,挂有康熙、乾隆、嘉庆等御匾及名人匾额、楹联,但都在“破四旧”等运动中被毁。
据刘应斌介绍,1949年到1985年底,湘阴文庙房产由湘阴县人民法院、县公安局管辖并使用。“文革”期间,大成殿前地坪曾被辟为灯光球场,大殿前月台前置御路阶石也被拆除,“好在石碑没被破坏。”“石碑镶在墙壁里‘不打眼’,这才躲过一劫。”张先生感叹。
保护 拟拓片后“穿”防护罩保护
“许多已散失毁坏的碑刻,因有拓片传世,才能感受原碑刻的内容及风采。”刘应斌说,历史上,很多石碑因盗墓、战乱等因素成为孤本。如果没有拓片,后人很难睹石碑的“真面目”。他说,最早在今年七月启动的文庙修缮工程中,计划对这两块石碑做拓片处理。何谓拓片?刘应斌说,即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
查看了两块石碑的照片后,湖南省文史馆馆员、文史专家陈先枢告诉记者:“字迹非常清晰,很难得,很珍贵,保存情况如此完好,在湖南省非常少见!”据陈先枢查证,湖南仅岳阳、永州、浏阳、湘阴等地保存文庙建筑,各地的文庙,规模大小和建筑风格虽各有不同,但都有统一的建筑规制,至聖先師孔子赞碑和四配赞碑,是文庙的标志性物品。
陈先枢建议,尽管石碑在室内不易风化,但游客用手去触碰,会腐蚀石碑,“最好用玻璃罩等遮盖”。对此,刘应斌表示,为避免石碑进一步风化和损伤,今后将为这两块“身世显赫”的石碑“穿”上玻璃等材质的保护罩。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