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红:从父辈开始与晚报结缘
长沙晚报记者 徐媛
【点赞】
每一个出色的人物都会有鲜为人知的故事。透过这些故事你可以镜照自己的人生。而她就是其中之一。她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她是和我们一起成长的“辣妹子”。从她身上,你可以看到天资聪明与天道酬勤,孰最可贵。而在60年间,我们也一直在为你呈现每一个平凡者走向不平凡人生的全过程。
她是与袁隆平院士、国防科技大学天河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一道入选“科技盛典——中央电视台2014年度科技创新人物推选活动”的候选人;她是一上任便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做实事,受到师生爱戴尊敬的好校长;她更是没有假期、率直能干,吃得苦霸得蛮 “辣妹子”。
陈晓红祖籍江西,但在长沙土生土长的她,同样透露出长沙人的热情、干练和豪气,活脱脱一个地道的长沙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 “辣妹子”。
《长沙晚报》多年来始终关注着这位独特的女性,而她与长沙晚报结缘,是从她的父辈便开始了。
“并不是天资聪颖,而是天道酬勤”
16岁上大学,20岁攻读管理专业硕士学位,28岁破格晋升为副教授,31岁破格晋升为教授,36岁获得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经营工学博士学位,成为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当选“改革开放30年湖南杰出贡献人物”,2009年获“芙蓉学者计划”贡献奖……年轻的陈晓红有太多的东西让人羡慕。
对于许多人眼中“神一般”的经历,陈晓红笑着说“并不是天资聪颖,而是天道酬勤”。
1963年5月,陈晓红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中南工业大学的一名教师,母亲在湘雅医院工作。父母的言传身教,让陈晓红从孩童时代就表现出同龄孩子少有的自立自强。
1979年,她的高考成绩超出重点本科线50分,被中南工业大学计算机系录取。当时这个专业才刚刚兴起,她是第一批“吃螃蟹”的学生,选择这个专业,是选择了一次挑战,当时班上仅有5个女生。在随后的深造中,陈晓红对计算机在信息管理领域的应用前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想朝管理方向发展,将来当个总裁或总经理。这是因为在1983年她大学本科毕业时,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建设亟待发展,需要一大批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同时,中南矿冶学院的系主任李教授也鼓励她从计算机系转而报考管理系,这便促成了她勇敢地跨专业发展。
大四那年春节,陈晓红大年初一就和一个女同学赶到学校,开始了考研复习。数九寒天,没有取暖器,为驱赶寒冷,她把开水倒在桶里浸泡双脚,有时为思考或计算一道习题,水已冰冷,她还浑然不知。就是凭着这样一种耐得寂寞、不怕吃苦、忘我学习的犟劲,陈晓红顺利地考上了管理工程专业的研究生。
新的选择也意味着新的机遇。陈晓红在1994年被教育部派往东京工业大学作访问学者,1999年取得了博士学位。东京工业大学是日本一所著名的老牌理工类大学。攻读日本的博士学位非常不易,很多人都要花上七八年的时间。陈晓红仅用4年就毕业,并且还是这几年中经营工学专业拿到博士学位的惟一一位女性。她在日本期间深入考察调研了日本企业,发现在日本,一个大企业通常会有许多中小企业进行配套,而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远远高于对大企业,这对她启发很大,为她之后写《关注中小企业融资》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得到朱镕基关注
2000年10月27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北京传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阅读了陈晓红撰写的《关注中小企业融资》一文后,亲笔批示:“专家的观点值得重视;新闻界要多接触学术界;希望多看到这样有前瞻性的文章。”
《关注中小企业融资》一文在国内首次提出了逐步建立完备的中小企业金融体系,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建立中小企业基金,加强银行方面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提供金融优惠政策,发展风险投资,创建和利用创业板市场等具操作性的具体意见和建议。这篇论文在呈送国务院之前,曾送交中国企业优化资本结构高级研讨会研讨,受到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的广泛赞赏。厉以宁教授、董辅礽教授、萧灼基教授等著名经济学家认为,这一重要理论成果对于深化企业改革,尤其是中小企业改革和解决改革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朱总理的批示传到湖南时,陈晓红正应邀在德国的一所大学讲学。 “我当时真的非常激动。”陈晓红回忆说,这对于青年人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学生亲切称她为“晓红姐”
本科毕业后,陈晓红在中南工业大学一边读研究生,一边开始教书,商学院有很多读在职MBA的学生,其中不乏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年龄也都比她大。对于这些学生,她说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就更高了,一定要有实践的经验和感悟,比这些在社会上磨砺过的人有更深更丰富的理解,才能说服他们。学习工商管理,一定要通过实际的案例,光是理论没有意义,她就花费很大精力主编了一本43万多字的《工商管理案例集》,精选了自己和同事的37个科研实践经历,来给学生们讲课。
2014年9月,陈晓红开始“执掌”湖南商学院,她仍不改之前的干练高效、雷厉风行。
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陈晓红和所有新生有了一个约定:“今后你们的幸福指数会不断提高,未来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会得到更多的改变:明年夏天之前,所有学生宿舍的空调将安装好;塑胶化改造的标准室外运动场地将开始投入使用;麓山系列讲坛会带给大家更多知识和理念;校园雕塑将会竖立起来,校园文化将越来越有品味……
除了约定外,在陈晓红履新伊始,她就先后调研全校职能部门,在学院一食堂时,她看到老师和学生挤作一团排队打饭,在熙熙攘攘的学生群体中找座位用餐,就特意安排相关部门划出一小块区域进行装修后让老师在此用餐,用她的话说这是“让师道尊严得到保障”。现在除去用餐时间,这片区域也成了学生学习的好去处。
上任一年,陈晓红备受学生的推崇和喜爱,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晓红姐”。
与《长沙晚报》共成长
说起长沙晚报,热爱这座城市的陈晓红,同样热爱着土生土长、讲述长沙故事的《长沙晚报》。“从我的父母到我,再到我的女儿,都是《长沙晚报》的忠实读者。”“那个时候纸张很小的,没有现在这么大。”她用手比划着说。
“《长沙晚报》既生活化,又有一定的内涵文化。”陈晓红从很小的时候就看《长沙晚报》。她的父亲平时很爱看报,而一看到《长沙晚报》喜爱的报道,他就会把这些报道剪下来压在桌子的玻璃下面。
“我父亲在去世前将所有的钱都捐给了我老家江西革命老区的永新县的黄岗小学和龙门中心小学两所小学。”老人生前简朴,将自己为数不多的积蓄都捐了出去。于是在父亲去世后,陈晓红继承了他的意志,一直资助着这两所小学,给他们设立奖学金,捐赠图书、计算机等教学设备,正如《长沙晚报》在两代人间的流传,她说,“这也算是对我父亲的一种延续。”
对于《长沙晚报》,她也希望这份她从小就读的报纸在未来有着更大的发展,能乘着时代发展的浪花,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终端上快速发展,推送喜闻乐见的新闻。“我手机上也下载了《长沙晚报》APP呢。”陈晓红笑着说。
【对话陈晓红】
长沙晚报:您对幸福有怎样的定义?
陈晓红:健康身体+快乐心情+事业上一定的成功。
长沙晚报:您最近在做哪方面的研究?
陈晓红:《PM2.5的成因解析及治理对策研究》,通过长株潭地区pm2.5的检测数据,分析其成因,对此提出治理对策。
长沙晚报:对《长沙晚报》有什么寄语?
陈晓红:继续保持做老百姓爱看的报纸。
【人物名片】
陈晓红,196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祖籍江西永新。她在2000年撰写的《关注中小企业融资》的论文,得到了朱镕基的关注,并作了批示:“专家的观点值得重视;新闻界要多接触学术界;希望多看到这样的前瞻性文章。”
她31岁时晋升为中南工业大学教授,随后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东京工业大学深造,获得经营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至2009年任中南大学商学院院长。2009至2014年任湖南省长株潭“两型”办副主任。2014年9月始任湖南商学院院长。国家级重大项目20多项。研制了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决策应用软件开发平台SmartDecision,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