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20日讯(通讯员 张玲 杨志前 记者 颜开云)今天,浏阳市永和镇菊香社区卜毓贵老人满百岁生辰,亲戚朋友、街坊乡邻纷纷到场祝贺。老人所在社区老协会长表示,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革命,也是一位默默奉献的老公益家。
卜老的好口碑由来已久,30年前他就耗费两年时间义务为当地居民修缮码头,还建有休息石板等配套设施,至今还在使用。当地媒体曾以“年逾古稀不服老,修复码头胜愚公”为题进行报道。
在现场:子孙拜寿传承好家风
“来来来,接下来是孙辈上台,请一字排开行跪拜之礼,祝爷爷生日快乐,福寿安康!”今日,卜毓贵老人百岁寿台上,主持人张罗着老人的子孙向老人行祝寿之礼,后辈们承诺:学习老人的优秀品德,传承老人的良好家风。
时光回溯到1986年。老一辈都记得,那年连降春雨,山洪暴发,永和镇下街的永安码头因为年久失修,被洪水冲得百孔千疮,破烂不堪,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隐患。一度有多人在此不慎掉入河中,附近170多户居民到码头洗衣洗菜均有困难。
彼时卜老71岁,从当地卫生院退休后,他毅然拿出自己的退休金,先后买了3吨水泥、10多吨沙子、30多吨石子,矜矜业业耗费两年时间为大家解决这一问题,建成了一个6米宽、5米长,能容纳12个人洗衣洗菜的新码头。
翻看昔日浏阳日报,上面记载:“毓贵老人花费钱财,辛苦修整码头,造福于群众,造福于子孙后代,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
这一历史赞誉在老人的百岁生辰上再度重现,子女们将老人的生活影集制作成专栏,设立在大厅中。专栏上有为人处事篇、夫妻和睦篇、家族合影篇等,其中老人的荣誉篇就印刷了1988年《浏阳日报》的这一报道。吸引了不少人在观看学习。
“他从来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对我们当地贡献很大,非常受人敬重!”老人所在社区,菊香社区老协会长朱剑青说,不仅卜老的子孙后辈要向老人学习,来祝寿的人也无一不敬佩老人的这种精神,表示要学习发扬,弘扬正能量。
正能量:常做好人好事身体安康
走过风云际会的革命时期,走过百废待兴的建设时期,卜毓贵老人的百年岁月历经风霜。但老人和子女们交流时,他提及更多的是自己的责任、力量,对孩子们也是耳提面命地要求:多付出,多奉献,多为大家服务。
“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老人的子女们纷纷表示,他一生行医,宅心仁厚。
老人出生于1917年,从小跟随父亲学医,1951年在当地联合诊所工作,几年后担任永和农村医院院长,1981年正式退休。但他退而不休,依旧坐诊,对于家庭贫困的病患他尤其关怀备至,不但不收取诊金和免费赠药,还经常留着对方在家中吃饭。
老人的女婿陈光强说,他们已经习惯了家中常有陌生病患一同吃饭。最让他们感动是,每年都有不少曾经就医的患者前来看望老人。在老人90岁生日寿辰上,陈光强还看到过曾经的熟面孔,那些在他家中一同吃过饭的偏远地区的村民。
常做好事也让老人的晚年非常充实,他70多岁帮着修缮码头,93岁时还可以坐诊。老人在家也从来闲不住,没事喜欢做做木工,修修桌椅。如今百岁寿辰,大家纷纷向他讨教养生秘诀。家里人说,他最大的的养生秘诀,当然就是善解人意、宽以待人,从不计较什么,时时刻刻愿意为人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