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之乡巷子口,沩水源头释褐乡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29日讯 据这里是宁乡微信公众号消息:巷子口镇位于宁乡西部,地处宁乡与安化两县交界处,距宁乡县城73KM,巷子口东与黄材交界。东南与沙田乡为邻,南与龙田镇接壤,西与安化县高明、东山两乡相望,北与沩山乡、祖塔乡毗连。

  石桥之乡

  巷子口镇同时也是石桥之乡,拥有毛公桥、南轩桥、状元桥、振兴桥、邓婆桥、双江桥等41座青麻石古桥和各种石桥128座,尤为难得的是,这里的每一座古桥都是有故事的。其中毛公桥、南轩桥和状元桥已经专文介绍,这次路人和大家一道沿沩水扶王山南北两大支流的交界处西行,继续寻访振兴桥、邓婆桥、中心桥、杨家桥......

  沩江南源

  巷子口又名沩源里,因为沩江的南源从这里流出,巷子口又称释褐乡,这是因为出了宋代释褐状元而得名。

  释褐,原义就是脱去布衣,换上官服,科举时代称新考上的进士为“释褐”。释褐头名就是释褐状元,这状元就是易祓。

  状元易袚

  易祓(fú)是宋淳熙十二年(1185年)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封为宁乡开国男。著有《禹贡疆理记》、《易学举隅》、《周礼总义》等,死后葬于网形山山腰。

  易祓去世以后,风水先生为尚书墓葬寻访名山宝地,看中了屏山的钟灵毓秀,据说可为“千乘之葬”。然而,此山俗名网形山,担心大鱼人网,再无后继,可能葬了尚书,,就不能再出尚书了,随后便奏报朝廷权衡定夺。皇上览奏,批道:“此是好山,定能留住圣贤文脉。能网大鱼的网自是好网,能葬尚书的山自是好山。”于是不再犹豫,毅然入土结墓。

  易祓去世的那年春天,遇上罕见的春旱,草木枯黄,夜间有人巡逻,禁用火把引路,以防火灾。待易祓下葬之日,屏山云雾升腾,弥漫乡里,仅几个时辰,毛毛细雨如丝如网,不紧不慢,竟一连飘了三日三夜。

  就是这场大雨,引出了乡民一个神奇的说法,说那是屏山仙穴的造化,文曲星陨落,惊动了上苍普降甘霖,救济众生。更有说得玄乎的,说有人亲眼看见易尚书站立于网形山巅聚集天地之灵气,造雾凝云。于是,人们预言此地还会人才辈出。果然,在易祓死后的20年间,据说这周围出了近10名进士,10多个举人,以至于至今还留下了“世科里”的地名。世科里者,就是世代科举均得功名也。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有巷市、西门、枫树、扶峰四乡,1958年公社化时属沩山公社,1961年整社时成立巷子口公社,同时这里也是沩山区公所所在地。1995年撤区并乡,合并直田、官山,建立了巷子口镇。

  项氏口

  有人说巷子口之所以叫巷子口,是因为屏山和壶山夹峙两边,如同一条巷道,且历为周围山民集贸之处,故称巷子口或巷市。也有说是九折仑和扶王山夹峙而成为巷子的,可是民间还有另一说,则认为“巷市”原为“项氏”之误。

  相传秦朝灭亡,楚汉相争,逐鹿中原,历经五年征战,最后是刘邦得势,夺得天下。西楚霸王被韩信逼到乌江岸边痛别虞姬,自刎身亡了。

  项羽死后,大汉王朝建立。项羽的家族子孙顿作鸟兽散,他们唯恐被刘汉王朝追杀,只得各奔前程,亡命天涯。

  有项子夫妇,闻得项羽大败,自知家族必遭劫难,当下收拾行囊急急南逃。夫妻二人从湖北到岳阳,再到长沙,先是昼伏夜行,停停走走。出了长沙,再往西行,见山渐渐高了,林木渐渐密了,人又渐渐稀了,心想:似这种山高林密之地,一来躲藏起来方便多了,二来官军远在长安,恐怕也是鞭长莫及了的,于是放心大胆地行走起来。

  夫妻二人沿着沩江而上,一连走了两日,拾头看时,左有高山,右有高山,前面竟也是高山挡道。他们用铁器刨开土地看,黑润疏松,心想:这种土地耕种起来定能丰收,且四周山清水秀,不出几年必定要重兴家业,于是放下行囊,就在这里筑室居住,开垦土地,安起家来。

  他们开垦的土地日益增多,他们建造的房子越来越大。周围的山民们跟着他们一起开荒种地,于是这十里八乡聚居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大家把种下的农作物和猎获的野生动物拿到这里来交换,这里逐步就有了集市贸易。因为这里是由项子夫妻缔造的基业,人们就将这里呼作“项氏口”或“项子口”。

  转眼百多年过去,北方政权又改朝换代了,西汉王朝崩溃,经过几年动乱,刘氏皇室后代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新王朝不计前嫌,不再歧视项氏,而且项氏子孙还有在东汉王朝做官的。项子的后人闻得此信,忽然勾起思乡之情,自愧作为项氏后裔既不能光宗耀祖,又不能祭扫祖先坟台,宗位虚设,四时八节全无血食,像这样愧对又先祖,也如同断了项氏一脉香烟,于是项氏举家又东迁江苏去了。

  项氏口没有了项氏子孙,人们渐渐也就遗忘了项氏,而只知有个巷子口,却不知原是项氏口。

【作者:】 【编辑:谭伟】
关键词:宁乡 石桥 释褐乡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