沩山乡灾后重建见闻:花甲老人烈日下抬巨石砌护坡
文/图 实习记者 刘其洁
打通道路、恢复电力、疏浚河道、抢种稻谷……昨日上午,记者从县城出发前往沩山乡,一路上灾后重建的场景处处可见,虽然洪灾肆虐的痕迹尚未完全洗去,但一场声势浩大的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战役早已在沩山乡打响。
截至7月20日,沩山乡已修复河堤58处2830方、河坝8处260方,疏通河道40处4850米,全面疏通公路111处10490米,清理塌方384处共23250方,恢复农作物93亩,全倒户29户安置18户。
64岁老人烈日下重建家园
上午11时许,烈日灼人,室外温度高达38℃。高温下,沩山乡沩水源村棚冲组64岁的村民高志强和他的乡亲顶着烈日在一坍塌的山体旁砌护坡。村民们商定,要在一个星期之内砌完全组护坡,并且要比之前的好。
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山体护坡已经修了1米多高。在这次洪灾中,棚冲组有4处山体发生坍塌,最长的坍塌的地方需要砌长20米高2.5米的护坡,这些恢复工程目前全部由人力完成。高志强告诉记者,所有砌护坡的材料全部由村里购买,村民只需出人力。
“慢点,慢点,注意安全。”高志强和同伴负责把近300斤的石块抬上护坡,因为石块过沉,高志强每一步都走得特别艰难,尽管只有不到十米的距离,但一趟下来得走上5分钟左右。高志强告诉记者,在洪水退去后,村民就自发组织清淤、砌护坡等灾后恢复工作,每天要到晚上7、8时才回家,天气太热就有村民自发送茶解渴防暑。
村民谭秋香是送水队伍中的一员,她告诉记者,因为气温过高,她已经连续煮了三天擂茶,一来可以为烈日下施工的村民解暑,二来可以充饥。此外,她一天要为村民送上两次水,因为坍塌的山体离她家不远,每次村民休息便选择在她家。“我虽然不能上‘前线’,但可以搞好后勤。”她笑着说。
村庄集居点火热建设
在沩山乡,最令人担心的就是地质灾害,在乡里10个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共有150户46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其中2个为老隐患点,在此次洪灾中又新增了8个地质灾害隐患点。
对于地址灾害隐患点附近的群众,沩山乡政府利用就近区域的小学、中学、村部、敬老院作为临时安置点,进行区域集中安置。同时积极打造同心屋场,建设村庄集居点基地,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部分户子的建房选址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安全住房问题。
在刘家组与水竹组交界处,一个村庄集居点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挖机、铲机、压路机、渣土车……施工现场机器的轰鸣声震天响。据了解,该集居点是为解决全倒户和房屋受损严重户的住房问题,已于7月24日正式动工填土。占地28.7亩的集居点能解决约60户人的住房问题。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