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春:新中国经济建设奠基者丨“长沙红色学院”系列微党课⑭
他是新中国缔造者之一,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经济困难时期,他吹响了开垦南泥湾的号角;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协助制定了稳定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八字方针”;
他曾掌管新中国国库21年,自己却一贫如洗;
他在弥留之际,将一生全部积蓄捐献国家。
他就是李富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奠基者和组织者之一,一个为了国家和民族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
1900年5月22日,李富春诞生在湖南长沙三兴街“李福星扇店”,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14年考入长郡中学,1918年毕业后考入河北保定育德中学附设的赴法勤工俭学预备班。1919年,参加了著名的“五四”运动,结识了毛泽东、蔡和森等革命青年。1919年10月底,从上海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期间,李富春、李维汉、蔡和森等发起组织了以赞同马克思主义和实行俄国式十月革命为宗旨的工学世界社。1922年,李富春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转入中国共产党。
早在延安时期,李富春就开始负责中央财经工作。从此与经济工作结缘,一直在经济工作领导岗位上辛勤耕耘,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39年大生产运动,1940年李富春建议开垦南泥湾。
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他首倡“二八分红,公私两利”,开创公私合作先河,解决了中央机关烧炭紧张问题。
在革命时期,中央苏区流行着这样一首歌谣:“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走山路,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正是对李富春同志工作的真实写照。他在江西省委书记的岗位上工作了整整三年,当年去江西时,为了下乡不给群众添麻烦,他让妻子蔡畅缝了个马褡。中间主袋装米,两旁各缝一个小袋,一袋装纸笔文件,一袋装腌菜干等下饭菜。 每当下乡走访和调研,他都随身带着这个袋子,借宿谁处,他用自己的米做饭,伴着咸菜头和辣椒干充饥,这一坚持就是一年,别的干部纷纷效仿。 就这样,李富春背着蔡畅特意为他缝制的,装有“饭筲子”和辣椒干的袋子,走遍了兴国的山山水水,被称为“米袋子”书记,成为苏区干部好作风的一个标杆。
长沙生养了李富春,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造就了李富春,这是我们长沙的光荣。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人们心目中的“大哥”“革命的毛驴”。他成就了一番伟业,也找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妻子——蔡畅,人们称她为“蔡大姐”。他们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相识相爱,结为革命伴侣。从此以后,他们相濡以沫,把深厚的情感融入对真理的孜孜追求和为崇高事业的不懈奋斗之中。 李富春去世后,蔡畅根据他的遗嘱,将两人多年的积蓄,共十三万元人民币作为党费全部交给了组织,连遗体也捐献给了祖国的医学事业。舍小家为大家也是对这个红色家庭的真实诠释。富春虽去,但富春永在,他的光辉业绩、他的精神风范、他的高尚情操,将与春天同在。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