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肤色 一样的湘埃情
600多年前,郑和率领两万余人的中国船队,七下西洋,浩浩荡荡,最远抵达东非和南非地区,拉开了中国人走向远洋的序幕,中非友谊的大幕开启。2001年前后,一大批湖南人“敢为天下先”,他们飞越重重山峦、辽阔大海,踏上非洲大陆,投资建厂,奉献智慧,燃烧青春。
文图/长沙晚报记者 伍玲 黄启晴
一周前,记者飞抵位于东非高原的埃塞俄比亚。几天内,见证着黄皮肤的湖南人和黑皮肤的埃塞人在这片黑土地上工作、生活,成为同事、朋友和恋人。
在同一片天空下,不同的肤色间存在着一样的湘埃情。
6年前,来自湘潭的杨杰来到埃塞。去年,他在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机场大道附近开设了宣乐酒店,主营湘菜。仅一年时间,酒店就做得风生水起,聘请埃塞员工近30人。
曹军汉算是最早去埃塞闯荡的长沙人,他做过电工,承包过工程,如今在埃塞建起了一家摩托车厂和食品厂,每年可销售两三千辆摩托车。在与埃塞人们的交往中,他不仅学会了一口地道的阿姆哈拉语,还与埃塞员工达纳丰成为了朋友。
傅金和,湖南益阳人,现为国际竹藤组织东非负责人。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名埃塞员工时常伴随他左右,成为他的助手。在推动埃塞竹藤资源战略性研究与开发应用这份事业中,他们成为亲密无间的“战友”。
今年29岁的黄俊飞,前年到埃塞一家湘企担任生产车间仓库主管。为了学英语,他找了本公司的埃塞姑娘Zenash当老师。Zenash的善良和贴心让黄俊飞心生爱慕,黄俊飞的勤奋和正直也让Zenash心动不已,两人互生情愫,成为恋人。“今年10月15日是Zenash的生日,她答应了我的求婚。”黄俊飞说,等他工作结束后,他将和Zenash回中国举行婚礼。
……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工作在埃塞的数以万计的中国人中,湖南人是特别的一群人。在埃塞的城市道路、高速公路、亚吉铁路、轻轨、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都曾有湖南人的身影和汗水。
虽身处海外,但“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湖湘精神”更加闪耀夺目,湖南人用智慧和勤劳助力埃塞经济社会稳步发展,也赢得埃塞人民的尊重,彼此之间建立了超越国别、超越肤色的深厚友谊。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