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中国|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相链区块链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

  今年8月17日,辽宁沈阳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格外热闹。

  在辽宁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来到这个改造后的老旧小区,“看看老小区有什么新模样”。

  在居民李水家,习近平总书记同一家人拉起家常。这个始建于1983年的社区,居住着3000多户居民。如今路平了,灯亮了,各项设施完善了,休闲健身设施也建起来了,大家心里也亮堂了。谈起这些年小区大变样,一家人有说不完的话。看到他们日子和美兴旺,总书记十分欣慰。

  “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饱含深情。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在新时代的十年里,这样的幸福与改善,真切地发生在大江南北:

  在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唐宗秀家,“吃水不忘挖井人,要不是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好政策,哪来这些好福气!”

  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镇生态移民村——弘德村刘克瑞家,“总书记对我说,‘乡亲们搬迁后,更好生活还在后头’。”

  在新疆疏附县阿亚格曼干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如果总书记再来,我要给他献上鲜花。鲜花象征着我们的幸福生活!”

  …………

  一句句幸福的表达,倾注了多少爱戴、饱含了多少深情!而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

  人民是历史性成就的逻辑起点,人民是历史性变革的价值源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书写着世所罕见的人间奇迹,描绘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斑斓画卷。

  坚持人民至上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2013年3月,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刚当选国家主席不久,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说:“对我来讲,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

  8年多后的7月1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历史性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坚定有力的话语,激荡在每一位中华儿女心头,也让世界感受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分量。

  50多年前,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陕北高原当知青,在延川县梁家河大队一干就是7年。种地、打坝、挑粪……他什么活儿都干,什么苦都吃,和老乡们甘苦与共。

  离开梁家河的那天早上,院子里早早挤满了送行的乡亲。推开门的那一刻,习近平流下热泪。“那个时候,我就说,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

  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有一次,习近平对时任正定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李亚平袒露心声:“只想着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

  先是带领正定“翻身”,后在福建强调“牢记政府前面‘人民’二字”,从浙江实施“八八战略”到上海要求“做服务人民的孺子牛”,再到掌舵全中国造福人民……时光的一页页,记录着习近平同志对人民的质朴感情,化为全党的意志,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至高无上,就是“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中南海怀仁堂。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6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坐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表情凝重:“大年三十我夜不能寐。”

  在疫情来势汹汹的危急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最强音,“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小到出生30多个小时的婴儿,大到100多岁的老人的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得到悉心呵护,经济社会发展有了坚实基础。

  对待生命的态度,检验着一个政党的价值追求。得知东航MU5735航班失事,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提议“向遇难同胞默哀”;正赴欧洲访问途中,得知江苏响水发生爆炸事故,强调“全力抢险救援,搜救被困人员”;在西藏考察期间,时刻关注河南特大暴雨灾害……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至高无上,就是“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总书记,您平时这么忙,还来看我们,真的感谢您。”

  “我忙就是忙这些事,‘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桂林才湾镇毛竹山村村民王德利家做客。一段朴实的对话,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

  经济层面筑牢“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新发展理念的“根”与“魂”,政治层面突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文化层面“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社会层面强调“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生态层面强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10年来,“人民”二字,始终贯穿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追求“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全面深化改革,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全面依法治国,指出“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10年来,“人民”二字,标定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价值核心。

  至高无上,就是“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早从北京出发,乘飞机抵达重庆,再转火车、换汽车,翻过一座座山、爬过一道道梁,来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走进老党员、已脱贫户马培清家,已是下午五六点钟,总书记亲切地招呼大家坐下来细细聊,“换了三种交通工具到这里,就是想实地了解‘两不愁三保障’是不是真落地。我们在奔小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扶贫工作做得怎么样。”

  在贵州,总书记说:“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

  在新疆,总书记说:“我来看你们,就是要验证党的惠民政策有没有深入人心、是否发挥了作用。”

  在江苏,总书记说:“只要是人民群众欢迎、咧嘴笑的事,再难也要干到底;只要是人民群众不高兴、撇嘴的事,就坚决不要干!”

  …………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人民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真正得到了保障。

  江西井冈山市神山村,巍巍山岭上那个“点赞”的手势,在金色晨曦中愈加璀璨,昭示着一个真理:人民至上,天下归心。

  紧紧依靠人民

  “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

  “我们的胜利是千千万万的人牺牲换来的,这里面更多的是靠老百姓啊。”

  今年8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锦州的辽沈战役纪念馆。参军160万人,民工313万人,担架20万副……支前馆里,一组“东北解放战争人民支前统计”数据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

  习近平总书记感慨:“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

  正是深知“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里动情地说,“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

  正是深信“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出历史的强音:“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

  ——紧紧依靠人民,就要坚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崇尚之、关爱之。

  在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代表合影时,拉起黄旭华、黄大发两位老人的手,请他们到自己身边就座;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示意颤颤巍巍想努力站起来领奖的夏森不用起身,弯腰为她颁发奖章、证书……感人的一幕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英雄模范的礼赞,更是对人民群众的致敬。

  ——紧紧依靠人民,“需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

  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53次参加全国两会团组审议讨论,听取约400位代表委员发言。一次次坦诚交流、一次次深入互动,交汇着来自人民、源自基层的智慧,升华成中国的未来规划、顶层设计,同时也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形成、丰富和发展不断注入活水。

  “十四五”规划编制,也充分彰显了顶层设计同问计于民相结合。

  网民“云帆”没有想到,听起来十分“高大上”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也有自己的一份贡献。2020年8月,“云帆”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建言专栏上建议的“互助性养老”模式,很快就送到了文件起草组案头,正式写入了文件。

  线上线下,齐头并进。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7场专题座谈会,参与者除了有经济社会领域专家、科学家、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还有很多地方党政干部、乡村教师、普通劳动群众。

  沉甸甸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主持下,在一次次深入调研、广集民智中找到破题的关键,在一场场座谈交流中凝聚奋进的共识。

  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也是问计于民的鲜活实践,一个月内累计收到850多万条网民建言。来自四面八方的金点子,通过网络从基层直达中央。“好的方针政策都应该来自人民、顺应人民的意愿、符合人民的所思所想。”

  纵目回望,始终如一。

  “习书记从不在办公室闲坐。”当年的正定县委办干部回忆说,习近平经常带着县委工作人员搞调查,“特别选在县城大集的时候,在大街上摆上桌子,拉着来赶集的老百姓做调查”。县委机关大门也总是敞开的,背着粪筐的老农径直进来同习近平交谈。

  在福建,七下晋江,摸实情、谋发展,总结“晋江经验”;

  在浙江,多次调研,走山村、看农户,提出抓好十个方面实事;

  在上海,走访基层,察民情、听民意,汲取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难题的智慧;

  …………

  无论是在基层还是在中央,在习近平同志的心中,党的领导工作的正确方法就是将群众意见集中起来形成正确的决策,又到群众中宣传解释,将决策化为群众的行动,并在群众实践中检验这些决策是否正确。

  ——紧紧依靠人民,就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以贯之,刮目相看!”2021年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时任闽宁镇党委书记张文颁发闽宁镇荣获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奖牌,并以8个字深情勉励。

  无数像张文一样的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鼓足“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干劲,让他们心热起来、行动起来,推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我们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史诗,是亿万人民一笔一画书写的。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要汇集和激发14亿多人民的磅礴力量。

  回望这10年的波澜壮阔,从实现摆脱贫困的千年梦想,到贡献“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从打赢防汛抗震救灾的顽强斗争,到抗击百年不遇的世纪疫情,人民的支持参与,正是中国共产党无往而不胜的力量之源。

  2018年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不断造福人民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老书记好!”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正定县塔元庄村,一声问候从围拢过来的村民中传出。总书记转过身来,微笑着和大家握手。

  “几张方桌、几把条凳,坐得很随便,聊得很热烈。”塔元庄村党支部书记尹计平回忆起当时在村里召开座谈会的场景,那感觉就如同30多年前一次寻常下乡座谈,又让大伙儿想起当年那个与大家“一块干、一块过”“很接地气”的年轻书记。

  “当干部就应当实实在在为乡亲们干几件惠及长远的实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常说的话。当年他任县委书记时就是这样倡导、这样干的。”老县长程宝怀回忆说。

  上世纪80年代,听说正定农民因为高征购,粮食不够吃,顶着农业高产的帽子到周边地区买薯干充饥,习近平忧心不已。他跑省进京,反映问题,通过调查核准,上级把正定的粮食征购任务减少了2800万斤,为调整和改变全县农业结构减轻了压力,也给正定人民以休养生息的机会,此事至今让正定人民感念不已。

  从人民利益出发,把造福人民的实事办实,把造福人民的大事小事办好,把造福人民的难事办妥,这是一份情怀,一份承诺,一份使命。

  越是伟大的梦想越能照进普通人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起那个令他难以忘怀的梁家河。“那时候,我和乡亲们都住在土窑里、睡在土炕上,乡亲们生活十分贫困,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我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

  回望历史、环顾世界,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需要”,是中国共产党人衡量中国社会发展的标尺、定义时代进步的标识。

  也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

  十年历史成就,十年伟大变革。举世瞩目的成绩单里,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

  ——“高了!”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实际增长78.1%,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50,老百姓腰包越来越鼓,人民群众获得感越来越强。

  ——“好了!”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增至87.5%。长江干流全线保持Ⅱ类水体,黄河干流到今年8月实现连续23年不断流。

  ——“全了!”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2021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10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13亿人。

  ——“安了!”我国群众安全感由2012年的87.55%上升至2021年的98.62%,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住房、环境、精神文化生活……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都有政策措施最密集的覆盖。14亿多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富裕富足、扬眉吐气,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美丽家园上有尊严地生活着、幸福地欢笑着、激情地奋斗着,充满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中国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我国必须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和谐安定。”习近平总书记深谋远虑:“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农”工作重心实现历史性转移;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意见,赋予浙江先行先试为全国实现共同富裕探路的使命;

  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安排;

  …………

  一项项部署,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犹记2012年11月15日,新当选的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牢牢植根人民

  “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一个故事,跨越时空,辉映共产党人的初心。

  1934年11月,红军长征经过湖南汝城县沙洲瑶族村,3名红军女战士借宿村民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留给她,也留下了一段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共产党就是“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一个榜样,思君夜夜,把泪焦桐成雨。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当时13岁的习近平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被焦裕禄事迹深深感动,他说,“我当时正上初一,政治课张老师念了这篇通讯,几次都泣不成声……”

  任福州市委书记时,写下《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直抒胸臆;到中央工作后,三入兰考,提出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多次号召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对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推崇备至。“直到我从政,直到我担任县委书记,后来担任总书记,焦裕禄精神一直是一盏明灯。”

  一双手,岁月更替,照见本色依旧。

  2015年4月3日,春风扑面,习近平总书记扛起铁锹,大步走向植树点。这一画面,和几十年前在陕北梁家河扛铁锹干农活的镜头,跨越时间的长河重叠在一起。

  同他一起植树的群众多年后还能忆起那些细节:“总书记一看就是干农活的老把式。”

  2021年10月21日,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正在这里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一块示范田,俯身摘下一个豆荚、一撮一捻、仔细察看成色,顺手将一颗大豆放进嘴里,细细咀嚼:“豆子长得很好。”

  这一幕,让一旁的农技负责人罗守玉既惊讶又感到亲切:“这是老农民才有的动作呀。”

  在浙江工作期间,调研时不顾气味难闻,捞出沼气池里的废料进行观察;2016年,井冈访贫,打糍粑;2018年,汶川考察,转磨磨豆……不经意间的自然流露,映照的正是岁月不改的人民情怀。

  一双脚,不辞万里,情系人民冷暖。

  在正定工作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他走遍全县25个公社、221个大队;初到浙江,基层调研时间占了他有效工作日的40%以上;担任总书记,赴31个省区市考察调研,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从黄土地到黑土地、从吕梁山区到罗霄山脉、从零下十几摄氏度到海拔4000米……时光忠实记录下习近平同志夙夜在公、步履不停的坚实脚印,也让人们感受到习近平同志矢志不渝、躬身为民的赤子情怀。

  一个政党,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

  正因为深知这一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5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实现了直面现实的“‘四风’整治”、政治生态的“集中净化”、规范权力的“制度构建”,重建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良性互动,重塑了一个政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正因为深知这一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镇江市丹徒区永茂圩村考察时,74岁的老人崔荣海挤到人群前面,紧紧握住总书记的手:“总书记,您好!您是腐败分子的克星,全国人民的福星!”

  习近平总书记面带笑容、语气坚定:“不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

  执政党有什么样的作风,一个社会就呈现什么样的风气;执政党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一个国家就展示什么样的状态。这10年,我们党将作风建设视为党群干群关系的“晴雨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紧抓不放、久久为功。调查显示,2020年95.8%的群众对全面从严治党、遏制腐败充满信心,比2012年的调查提高了16.5个百分点。

  “我是党员,我先上!”“危急时刻,不正是党员站出来的时候吗?”一声声震撼人心的冲锋号,响彻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迸发在地震洪涝等灾害救援中,成为群众心中最富有号召力的动员令。实践证明,共产党人牢牢植根人民,以身作则凝聚人民力量,解决问题才能势如破竹,攻坚克难才能立竿见影。

  迈上新的“赶考”之路,中国共产党正带领人民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故事。

  “我们要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催人奋进。

  心中装着人民,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

【作者:】 【编辑:易隽】
关键词:习近平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