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当路长,“独唱变合唱”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2月15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禹 通讯员 杨威 范婷)“家门口铺好了水泥路,环境也更加干净整洁,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很快要回家过年了,他们第一眼就能看到家乡的美!”虽然天寒地冻,但在宁乡市青山桥镇竹峰村,92岁的老党员李玉奇热情不减,精神矍铄的他正在清扫路面。
青山桥镇位于长沙西部山区,地处长沙、娄底、湘潭三市交界,域内拥有国道G234、省道S326,共计路长37公里,还有农村公路200多公里。近年来,该镇通过创新推行“百姓路长”,进一步打造好“四好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为西部山区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提质提供了新动力。
党建引领发力,“路长”变为“百姓路长”
“2018年,农村公路养护维护下放至镇村一级,我们也开始将党政干部任‘路长’转向‘百姓路长’的尝试。”青山桥镇党委书记李洪波介绍,为保证农村公路“畅、安、舒、美”和节约公路养护维护工作经费,该镇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号召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老年人协会、妇联积极参与,探索出“百姓路长”的路子。
所谓“百姓路长”,即将镇域范围内的村组公路养护维护工作交由村(社区)负责,青山桥镇所辖9个村(社区),每一个党支部认领一条农村公路,每一个党小组认领一段农村公路,入户道路由屋场和群众自己负责,而认领责任人担任“百姓路长”,担负起相关路段的保洁、维护、水沟疏浚和其他日常管理等工作。
目前,全镇各条路段都有了“百姓路长”,其中党员带头认领92条路段,老年人协会认领15条路段,妇联同志认领11条路段,而每年的优秀“百姓路长”评选,更令大家你追我赶干劲十足。
群众参与积极,“独唱”变为“大家合唱”
“党员示范路”“巾帼样板路”“夕阳红样板路”……记者走访竹峰村看到,村组道路两旁树立了不少公示牌,而全村的村组道路硬化率达100%,入户道路硬化也在持续推进。
竹峰村党总支书记罗小林介绍,全村3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通过义务认领的方式,主动承担了大部分村级主干道的环境保洁、道路维护、水沟疏浚和其他日常管理工作,道路管理实现由政府“独唱”到“大家合唱”的转变。
记者注意到,竹峰村几乎每段路都设立了公示牌,内容包括认领责任人、认领党员名单、认领地段和工作职责等,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和党总支的督促考评,并统一纳入党员计时积分管理。入户道路则由各屋场村民负责,党总支倡导,每月“逢十”进行清扫,每季度全村大扫除,坚持维护、养护日常化。
“道路更平坦,景色更优美,家园更温馨。”一名村民笑呵呵地告诉记者,“百姓路长”激发了大伙的主人翁精神,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提质,更让大伙的心里充满成就感,“干起活来有使不完的劲,投工投劳也不要一分钱!”
助力乡村振兴,“带着干”变为“主动干”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在山高路远坡陡的青山桥镇得到应验,竹峰村等3个省定贫困村已经全部“摘帽”。随着“四好农村公路”通向一个个村庄,也给曾经看着崎岖山路发愁叹息的村民们,带来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希望。
在青山桥镇田坪村,种植红薯是村民们的传统产业,不过出售新鲜红薯赚不到几个钱,村民大多是留着自己吃,或者拿去喂猪。2019年,田坪村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与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签下订单,从种植、管理、采挖、收购等实行“一条龙”服务,鼓励大伙发展红薯种植。
“路好自然有客来,车辆进出更方便,土特产也买得起好价钱!”一名村民高兴地告诉记者,村办企业还建起了农副产品加工厂,吸纳贫困村民做事,2019年生产红薯粉约1.3万公斤,产值达到40多万元,当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约2.5万元。看着种红薯也能赚到可观的收入,村民们从以前的“带着干”,变成了积极参与“主动干”。
田坪村党总支书记陈卫华介绍,今年该村红薯种植面积超过400亩,预计可产红薯超过105万公斤,加工红薯粉13万斤,产值达到约200万元,预计为参与红薯种植的75户贫困户增收2500至3000元/户,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2万元。红薯这个在村民眼里的“土蛋蛋”,因为有了畅通的销路,成为帮助村民致富的“金果果”。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