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难?蓝!
1
12月15日12时起,长沙市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升级为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
什么概念?
对市民而言,最直接的影响是:预警期间,长沙全天24小时在“四桥两隧”对机动车实行单双号限行。
不过,让人长舒一口气的是,24小时后的昨日12时,重污染天气橙色(Ⅱ级)预警解除。
那么问题就来了:2018年,长沙启动蓝天保卫战攻坚战,形成的“六控十严禁”治理模式,到底成效如何?
别急着回答,先来看一组热气腾腾的数据:
重点整治785家挥发性有机物企业(门店),整治“散乱污”企业396家;
全市拆除、改造燃煤锅炉242台;
新投放使用纯电动公交车49台,纯电动公交车投放比例为100%,主城区更新新能源环卫车180台,新投放物流等其他电动营运车242台;
查处穿城过境柴油货车闯禁违法16.8万余起,查处高污染排放车辆交通违法行为近24万起;
加强执法巡查,发现工地“8个100%”新标准落实不到位问题9143个,行政执法处理问题4859个;
新规范工地洗车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336套,市城管部门巡查发现渣土管理问题3801个,已处置2240个。责令建雄渣土公司退出长沙市渣土运输市场,给予毅达渣土公司“红牌警告”;
推动规模以上餐饮门店安装油烟净化设备1937台;
完成老旧小区居民家庭餐厨油烟污染治理10195户;
查处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57起;
清明期间基本实现烟花爆竹零燃放;
效果如何?看看长沙人的朋友圈就知道了。
你还记得被“长沙蓝”刷过多少次屏吗?
2
其实,大气指标哪怕1微克的下降,背后都凝聚着日夜的奋战。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明明这么努力地保卫蓝天,为什么长沙还会出现重污染天气?
答案是——太南(难)了!
一方面,是太南了。
“长沙地貌条件南高北低,南有南岳诸峰,东有幕阜山,西有雪峰山,北为洞庭湖区,成为一向北开口的马蹄形。”
这是权威专家——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应急专家龙加洪的阐释。
这么说吧:这样的马蹄状地形,“兜”住了冬季西北方向的来风,使得污染物不易扩散,滞留在长沙一带。
本轮重污染天气主要形成原因是由长沙本地不利气象条件和外源性输入导致。
一来,13至14日,长沙平均风速仅为每秒1米左右;再者,连日的冬日暖阳,使长沙局地产生了逆温现象,由此产生了“箱体效应”,不利于污染物的横向和竖向扩散。
用个比喻你就很好理解了——油烟机坏了,灶台还不断生火,大家只好一起受“熏陶”了。
另一方面,是太难了。
就打赢蓝天保卫战而言,长沙扪心自问——
决心有吗?有!
成绩有吗?有!
代价有吗?不仅花了,而且代价还很大!
但有一个现实需要清醒面对:经过两年努力,长沙蓝天保卫战进入了“平台期”。
“平台期”三个字,想必减肥的姑娘们深有体会。在“平台期”这个关键时刻,但凡有一点点松懈,就会导致“攻坚成果”反弹。
怎样“不反弹”,平稳度过“平台期”?
长沙形成了严格的调度机制:在特护期坚持半月一调度、半月一报告、一周一会商,切实强化工作联动,形成联防联治的强大合力,将攻坚战进行到底!
就在昨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衡华就前往工业企业,现场考察企业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项目,对全市特护期蓝天保卫战工作进行专题调度。
3
掐指一算,事情还远非这样简单。
除了长沙本地不利气象条件,最近的重污染天气,还有一定份额的外源污染 “搅局”。
根据实时观测,长沙西北方向,从湖北宜昌到常德益阳,有一个空气污染带,产生了外来迁移输入;而且正值冬季,北方集中供暖也会向南方地区输入大气污染物。
But——
纯靠天吃饭不是办法,一味跟老天爷较劲也并无必要。
长沙要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是要向我们自身不够高质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革命宣战!
2020年,长沙将交出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答卷。
提前瞄一眼“答题纸”,关于蓝天,长沙定下几个“小目标”:
优良天数达到292天以上,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
PM2.5年均浓度较2019年下降5%以上,臭氧浓度较2019年下降8%以上,其他污染物浓度较2019年不同程度改善;
减少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数;
怎么做?划重点!
落实“三个责任”
区县(市)属地责任、市直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
做好“六控”
控尘、控车、控排、控烧、控煤、控油
治理雾霾非一朝一夕之功,既需要生产方式的革命,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生活方式的改变。
两个关键词来概括,就是“优”和“改”。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严控“两高”行业产能,开展“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大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
改变生活方式——培养绿色消费方式,多使用公共交通出行,随手关灯降低能耗,积极参与植树护林……
同呼吸,共命运。
在蓝天保卫战“攻坚疗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行动者,也将是受益者。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