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 山水洲城记
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决定标志着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坊间人士评价:这是春节国际化的火热出圈。辞旧迎新、万家团圆、欢乐祥和的春节,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
一
春节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它是团聚的时间单元。风雪夜归人,满面风霜地扑在故乡的土地上,是为了团聚;在央视春晚开播前,一桌热腾腾的饭菜,把中式西点汇聚成七大碗八大盘,吃只是形式,团聚才是核心;“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贴上红红的春联,拿出给孩子的压岁钱,家庭群里面笑声朗朗地抢着红包,团聚就是幸福的最大流量。
它是流动的时间单元。春节,也是人员密集流动的时候。城市,博物馆内,就像赶集一样热闹;乡村里,龙狮舞、庙会、社火表演现场,人头攒动。而到哈尔滨看雪,到西双版纳过年,到异地来一个“特种兵”式的旅行,则成为不少人的一种新选择。拿长沙来说,大街小巷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气。无论是传统的剁辣椒鱼头、辣椒炒肉,还是创新的网红美食,都与长沙举办的灯会、庙会交相辉映,吸引天南海北的人来打卡。
它是开怀的时间单元。如今的春节,确实花样多多。仰头望去,烟花燃放,无人机表演,在天空中编织灿烂的锦绣;放眼望去,红灯笼高高挂起,彩旗飘扬,喜庆的对联和福字,映照着孩子们穿着唐装的追逐嬉闹,大人们则细数过去一年的成绩单,纵有不顺和坎坷,也放在一边。春节这天就是要让愁云散尽,红日普照,就是要举杯庆祝,开怀大笑。
二
春节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
它是延续千年的老传统。过年,是农耕时代留下的传统仪式,是上古时代传下来的对列祖列宗、先考先妣焚香行礼、祈福辟邪的民俗节日。春节预示春天的到来。古人用诗礼赞春节,留下了不少佳作。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苏轼的“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文征明的“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写出了古人春节的喜悦。
它是世界多地的新气象。如今,春节已经走出国门,跨越山海,成为全球性的文化盛事,为各国人民带去了欢乐体验。从新加坡“春到河畔”长达140米的巨龙灯饰,到巴西零点广场升起的十二生肖福娃灯光秀;从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的红装,到瑞士日内瓦万国宫高悬起大红灯笼;从德国海德堡古城堡里的春节庙会,到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的“悉尼新春盛典”;从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舞龙表演,到超70万人相聚英国特拉法加广场参加华埠新春庆典……世界有近20个国家都将春节列为法定节假日,在春节期间,世界各地庙会、烟花秀、生肖邮票等庆祝活动层出不穷。2023年12月,春节(农历新年)正式列入联合国假日,成为联合国会议日历中的8个“浮动假日”之一。发表农历新年的祝词,表达新春的祝福,已成为一些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的年度惯例。
它是和平和谐的代名词。春节喜庆祥和,代表着春的祝福和温暖,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和睦、和谐、和平的精神内核。当外国友人说着“Gung Hay Fat Choy”(恭喜发财)互相拜年,当舞龙舞狮的队伍里不光只是中国面孔,当不同语言的孩子们一起快乐吃饺子、剪窗花、贴福字,不同文明能够和谐共存、相互促进就不再只是“一个梦想”。无论肤色如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冲突和争斗只会带来负面结果。面对未来的挑战,团结一致、共同面对,抱团取暖、忧乐与共才是上策。春节所蕴含的家庭团聚、辞旧迎新、和谐和睦等理念,不仅契合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跨越了地域和文化的界限,成了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只有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交流互鉴,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携手同行,才能更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
春节申遗成功,给我们留下了强大的启示。
要坚定文化自信。从春节申遗成功这一壮举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这次申遗成功,表明寄托了中国人的情感和家国情怀的春节文化走向了世界。它不仅标志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更彰显了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坚定信念,它是广大精微,包罗万象,它也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站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吮吸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这是历史长河赋予我们无比坚定的文化自信。我们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了解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鼓励和支持年轻人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要珍视人伦亲情。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是亲情流淌的时节,它背后蕴含的人伦亲情观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珍视人伦亲情,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现代社会的积极回应。珍视人伦亲情,有助于传承家庭美德,弘扬家庭伦理,通过讲述家族故事、传承家训、祝福、祈福、接福、纳福等方式,让年轻一代了解并认同家庭文化,从而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时光一帧一帧,故事一幕一幕,家人们经常保持联系与沟通,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情感,让亲情跨越时空的界限。
要加强文明互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春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和精髓。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要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掌握话语权、引导权、主导权。要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丰富和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以文化之光映照复兴梦想。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创新文化表达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更多“可观”“可听”“可感”“可互动”的年俗活动,在传承与创新中为年味增加更多文化味,让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世界。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春节是新的开始,预示着新的希望。”只有一个多月就要过春节了,愿我们打好算盘,做好规划,备好年货,在山河无恙、草木蔓发的宏大背景中,过好中国申遗后的第一个春节。
春节申遗成功,你有什么想说的呢?快来评论区和橘洲君一起聊聊吧!
作者/龚鹏飞
编辑/刘丹 校读/刘芳
初审/彭培成 终审/文波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