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昌莲:学生守则更新 倒逼教育创新
汪昌莲
教育部网站27日发布《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守则共9条,282字,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除热爱祖国、诚实守信等保留内容外,新增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不比吃喝穿戴等新内容。(8月27日新华社)
不难看出,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突出强调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说,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无疑是教育理念或观念的一次更新,势必倒逼教育方式的创新。
过去,学生守则成人化是一种先天性的“疾病”,它根本不像是学生守则,而更像“公民守则”。学生守则中的一些内容比较抽象,似乎是针对成人设计的,孩子们往往一知半解。试想,一个让孩子难解其义的守则,他们如何去遵守呢?因此,新修订的学生守则,删除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等条款,就是“去成人化”的一种进步。中小学生可以说其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形成,这时如果倡导他们为道德去赴汤蹈火,显然是拾起了道德却丢失了人道。
在这一点上,我们早就该向外国教育者学习。比如,外国的小学生守则“重引导”,而中国的学生守则“重说教”;外国“告诉孩子们要这样做”,而中国则“要求孩子们该怎样做”。新修订的学生守则,显然正视和纠正了一些弊端。如补充了“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等更具体、更有可操作性的内容,尊重和顺应了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
特别是,学生守则更新,倒逼教育方式创新。过去,除学生守则外,中国中小学教育也存在“成人化”倾向比较严重的问题。一些部门或个人对学生发展个性有着严重的认识与理解误区,有的甚至把个性发展与定向发展等同起来,对学生进行不适当的“专长定向培养”。在教育方式上,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把教育寓于各种活动中;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智力开发上面,急于传授给孩子知识,而忽视孩子品德、健康和习惯的发展。此外,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弊端。因此,解决中小学教育弊病,首先应强化对孩子适应社会能力、生活技能等方面的培养。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