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评论员丨在“中国道路”上阔步前行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评论员

  这是一个温暖的初冬,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一份让历史告诉未来的重磅决议横空出世。《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其洋洋36000多字的鸿篇巨构,发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更奏响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强音。《决议》把“坚持中国道路”总结为一条宝贵经验,可谓精辟之极,深刻之至。

  1963年,在陕西宝鸡贾村出土了一口西周初年的“何尊”,其铭文中写道:“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这是迄今我们所知“中国”一词的最早出处,距今至少已三千余年。

  从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从楚骚汉赋到唐诗宋词,从陶瓷丝绸到四大发明,从张骞通西域到郑和下西洋,中华文明一路风华掩映,走出了一条辉煌壮丽的“中国古代文明之路”。

  然而古老的中国步入近代,却因故步自封、闭关锁国不敌西洋东洋的坚船利炮,日渐积贫积弱,沦为人称“东亚病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回首两个甲子以前,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华民族带着八国联军入侵清王朝国都的屈辱进入20世纪。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个当时看起来似乎不太起眼的政党,一开始即义无反顾承担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

  一百年过去,放眼历史长河,似乎是弹指一挥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百年前,于中华民族而言,一穷二白、四分五裂,或可谓是日暮途穷,正是中国共产党“振衰微于亡国灭种之际,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真正凿通和开辟了一条恢弘宽广的“中国道路”。

  什么是“中国道路”?简而言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只有使之在中国真正落地生根,成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才能真正引导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先进、从贫弱走向富强,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亲临长沙,来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他望着那块“实事求是”的匾额久久凝思并深刻指出:“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一百年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出现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三次飞跃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次飞跃”形成三大理论成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使“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

  三次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从而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细读《决议》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突出了一个新的维度:“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这个维度是一次深刻的与时俱进,又是一种面向传统的伟大回归。它进一步彰显了“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和文化自信。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也是中国道路的根与魂。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如何传承根与魂,我们有过艰辛探索,也有过深刻教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些黄钟大吕般的论述,如醍醐灌顶,如春风化雨。

  长沙,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岳麓山、橘子洲、马王堆,处处深藏着历史的宝藏,闪烁着文化的光芒。近年来,长沙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厚植历史文化基因,以历史打底、文化赋能,不断为名城增色。星城长沙在海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

  有了光,我们从此不再迷失方向;有了路,我们从此不再停止追逐的脚步;有了梦,我们就有了扎根的沃土。

  “中国人民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正在五洲四海回响。


【作者:】 【编辑:易隽】
关键词:十九届六中全会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