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着青山掘金山,“85后”新农民解锁种地新姿势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钱娟

山里伢子盼出山,跳出“农门”进城,这是农村青年的普遍想法。但“85后”青年廖可可却寻思着进山:“守着绿水青山,掘到金山银山!”湖南农业大学“充电”归来,廖可可成了青蛙的“贴身保姆” ,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基地。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今年34岁的廖可可,从小在浏阳市长大,早年做过花炮生意,从事的工作与农业八竿子打不着。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浏阳市社港镇永兴村贫困户周裕辉一家。永兴村是典型的山区村,山多地少,沟壑纵横,村民们世代散居,这里的原始生态保存完好,到处山清水秀。

他一眼就“相中”了老周家的“宝地”:这里少有人来,青山夹道,绿水穿行,空气是清新的。“守着土地‘金饭碗’,却在城里讨饭吃。”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土地常年抛荒,这让廖可可很受触动。

“解题思路”逐渐明朗:“黑斑蛙对环境要求高,关键市场效益好,咱试试!”廖可可拉着老周入伙,他出资,负责攻关技术、对接销路;老周以20亩土地和部分资金入股,承担日常管理。

说干就干。从湖南农业大学“充电”归来,廖可可跃跃欲试,2017年9月,他从益阳引进首批种蛙,并投放到稻田中。第二年春天,山窝窝里,听取蛙声一片,成蛙孵出小蝌蚪。“蛙田”里,到处密密麻麻的都是青蛙的影子。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拍摄

可没过半年,问题就来了:小青蛙患上“白内障”,廖可可急坏了,村民议论,老婆数落。他一天地里转几遍,悉心照料,还主动向老养殖户“取经”。半个月后,症状消失了,小青蛙个个活蹦乱跳。廖可可长舒了一口气:“心里石头落了地,我瘦了10斤,晒成黑人。”“除了要保证水源,天上飞鸟、地上蛇鼠都是青蛙的天敌。”廖可可建起防护网,24小时看护,定期给青蛙投食,定时消毒水源。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拍摄

“除了要保证水源,天上飞鸟、地上蛇鼠都是青蛙的天敌。”老周当起了贴身“保姆”,建起防护网,24小时看护,定期投食,定时消毒。

更大的压力还在后头:“养好了,万一卖不出去,咋有脸交差?” 廖可可没少忙活,上市前一个月,就在微信上叫卖,还主动和马王堆市场商贩搭上线,达成供货协议,让老周吃下“定心丸”。

批发价不高,容易受市场波动,低谷时期每公斤价格不足30元。廖可可打起了加工的主意,通过传统手法,稻米柴火熏制辣青蛙。没成想,还挺抢手,订单络绎不绝来“敲门”,有长沙本地的,也有怀化等地的,还有来自山东烟台的……

辣青蛙可错峰上市,每公斤价格达到240元,收入水涨船高,这让廖可可尝到了甜头。他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预计今年每亩稻田产出青蛙1500公斤,每亩纯利润在2万以上,效益比种田高出10倍。

“泡在网上就把青蛙卖出省了,服气!以往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小廖这蛙养得有出息。”老周说。


【作者:钱娟】 【编辑:姚碧姿】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