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沙古井是千年古井吗?晚报记者走访调查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颜家文
在芙蓉区东湖街道,有一口“网红井”。如今,每天平均有3000名市民来此取水饮用,连井湾子、河西的居民也不辞辛劳时常赶过来,“网红井”被大家喊作“东沙古井”。
近日,网友“长沙生态环境观察”在红网“问政湖南”频道留言称,东沙古井并非千年古井,另外,他听附近居民说,东沙古井水重金属超标。
那么,东沙古井是千年古井吗?东沙古井水饮用安全吗?近日,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网友 东沙古井为何宣传为千年古井?
“我是长沙乡土历史地理文化爱好者,东沙井从未见载于任何史料。”“长沙生态环境观察”留言说。
“长沙生态环境观察”表示,他查阅资料发现,东沙古井被称为千年古井主要来源于长沙文史专家陈先枢。陈先枢实地考证认为,东沙井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东沙井的“泉脉”起源于江西宜春,经长沙浏阳市、长沙县进入东湖。至于古井年龄,虽在史料中无明确记载,但根据其形质和积水方式,可初步判断此井最早可形成于五代十国,最晚则挖掘于晚清。
“长沙生态环境观察”说,他个人认为这一界定并不严谨,不是井的历史有千年,而是对井历史的判断跨越了千年。如今,这口井被宣传为千年古井,不妥。
“长沙生态环境观察”还说,这两年,他先后4次去了东沙古井,听取水者议论,有说此井水是自来水,有说井水重金属超标。不知有关部门是否对井水进行过检测,若有,希望也像白沙古井一样,每半年在古井旁边公示一次。
居民 上世纪60年代就有人挑井水做酱油
12月20日,记者来到芙蓉区东沙古井旁,只见八角亭下,井水清冽,取水市民络绎不绝,大家有序排队,用长勺取水。
“这井到底有多少岁我不知道,但小时候就听老一辈说,这口井年代久远。”居住在东沙古井旁泉水塘小区77岁老人李灿说:“我记得,上世纪60年代,这里还是一片农田、小山包,不远处有个酱油厂,那时没有自来水,酱油厂全是从东沙古井挑水去做酱油。”老人告诉记者,当时井还比较小,知道的也只是附近的人。2003年拆迁安置后,知道的人越来越多,井也在街道社区支持下,修葺一新。
“我30来岁就在湖南农大上班,那时候就来东沙古井打水,不仅自家用,还打给学院其他老师,井水一年四季从不干涸,从没听说谁喝这水闹过什么毛病。”70岁的湖南农大退休职工张利君告诉记者,40多年了,他每天凌晨三四时就起床去打水,井水一如既往甘甜,味道一点都没有变,湖南农大很多老师都是来这里打水喝。
张利君说,近年来,相关部门每年都对井水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都张贴在水井边,没听说过重金属超标,有人没看到公示,估计是脱落了。
专家 “千年古井”系推测,水质安全可饮用
那么东沙古井究竟有多古,饮水安全吗?
“古井2014年进行了重修。”东湖街道东沙社区党支部书记黄希菲回忆,当时,因年久失修,古井周围道路破烂,一些打水人不讲卫生,水源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就此,原东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尹卫东决定,筹集资金对古井进行修缮,硬化道路,平整井台,并修建了一座彩亭为古井挡雨遮阳。动土过程中,没有发现石碑石刻等有关古井记载的资料。
“2014年,我过来走访,问了很多老人,都说这口井上世纪40年代就有了,当时唤作‘肖家井’。”陈先枢说,史料记载,五代时期,楚王马希广奏请析长沙县东境置龙喜县,宋初龙喜县改名为常丰县,并将县治迁至姚圫东湖村,即今芙蓉区东湖街道。“人口集中的地方必有井,根据以上调查,我推测这口井最早可形成于五代十国,最晚则挖掘于晚清。”
“从2014年起,街道每年都安排第三方检测公司对水质进行两次检测。最近一次检测是今年7月20日,检测单位是湖南华清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检测结果张贴在东沙亭西侧,重金属均未超标,但建议烧开后再饮用。”黄希菲说,为了维持水源清洁以及方便居民取水,街道在水源旁边建了一个方形取水口,中间用水管进行连接,并未接入自来水。至于是否为“千年”古井,他们也在进一步考证,欢迎专家学者以及广大网友对其进行考究。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