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艺人书写励志传奇 坚持不懈成就棕编大师
长沙晚报网11月27日讯(记者 朱华)因为一次药物过敏,未满一岁的周佳霖听力神经受损,从此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为了让她有一技之长,小佳霖的继父教她从小学书画。12岁那年,小佳霖参加一次在长沙的残疾人书法工艺品大赛并获二等奖,领奖时结识了一等奖的得主——聋哑棕编老艺人邬伏秋。当时,已年过六旬的邬老正在物色接班人。邬老对心灵手巧的小佳霖颇为欣赏,欣然收她为徒。
2011年,周佳霖首创中国第一套成系列的棕编力作《十二生肖》,荣获2011年“湖南省第二届旅游商品博览会”金奖等多项奖项,棕编每一种生肖动物形态各异,如何寻找到最合适的编制方法,对于周佳霖来说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棕编是件特别需要耐心的事,而常年编织坚硬的棕叶,更使得周佳霖的手指变得粗糙、开裂。十几岁时,她曾想过放弃。后来在师父和家人不断鼓励下,她才坚持下来。39岁的周佳霖,已经成为非遗项目市级传承人。“它不仅是人们手中的玩具,还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工艺品,希望它能好好传承,走进千家万户。”周佳霖说。
因爱好弃文从“编” 盼更多手工爱好者加盟
一年前的肖潇还是媒体行业的一员,她最初接触手工编织,便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走上了手工编织的创作之路,自己设计、自己创作,把各种材料运用的十分熟练,将自己的想法和灵感融入到手工编织中,不知不觉手工编织已经成为了肖潇生活中最大的兴趣爱好。
2014年,肖潇毅然辞去了自己媒体的工作,投身到自己的手工编织行业中来,目前她创建了自己的手工工作室,在长沙太平街有一间手工艺品的销售门店。“从事手工编织需要有创意、有特色,目前店内所有在售的产品都是原创作品,设计出的原创新潮毛线织品获得别人的认可,这是最有成就的事情”,肖潇告诉记者。
谈及手工编织工作中的难题,肖潇有苦难言,她告诉记者,目前从事手工编织行业的人员还是较少,很多产品的产量达不到一定的规模,未来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从事手工的工作,将自己情趣融入生活中,她也希望能与各市州妇联、残联合作,搭建起女性就业的桥梁,为更多残疾女性、下岗女性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
肖潇的手工编织生活中有一个宏伟的梦想,她希望通过手工编织工作室,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民间手工艺术,把这些经典的编织产品带到国际时尚舞台。
25年从事菊花石雕刻 成立小作坊自给自足
浏阳的李庆艳是一名普通的菊花石雕刻工艺师,1980年,18岁的她在当地跟随一名民间艺人学习菊花石雕,并开始尝试菊花石雕创作,从最早的纯手工雕刻到现在的机械与手工结合作业,李庆艳深刻体会到科技的创新让菊花石雕艺术不断有新的突破。
从最早的在工厂做工,到现在的小作坊成立,李庆艳的生活因菊花石雕而改变不少,她笑称,以前是为他人打工,现在是为自己打工,每天从事着菊花石雕的创作,每个月的收入达到五六千元,基本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谈及菊花石雕的发展,李庆艳表示,艺术品市场逐渐活跃,浏阳的菊花石开始受到人们的热捧,随着技术的发展,她每天也需要及时学习新的菊花石雕技术,不断充电才能让自己不“掉队”。“如今,浏阳会这门手艺的人已不足200人,菊花石的开采终究会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 李庆艳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