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长沙100岁老兵韩德明:奇袭日寇,缴获关防大印

这枚刻着“第十八师团司令官印”字样的印章,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利品之一。资料图片

虽然站立需要儿子的搀扶,但是韩德明(左)行军礼时依然虎虎生威。  长沙晚报记者 张禹 通讯员 刘石江 摄影报道

  长沙晚报记者 张禹 通讯员 喻恩来

  73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纪念“8·15”,是为了铭记历史,守护和平。日前,长沙晚报记者来到宁乡市玉潭街道春城南路马家巷,探望一位百岁抗战老兵。当天,这位老兵迎来了自己的百岁大寿。来自各地的志愿者打破了小巷深处闲庭院落的平静,院子的主人韩德明老人手摇蒲扇,淡定从容地接受着大家的祝福。  

  韩德明出生于浙江嘉善,黄埔军校13期炮科毕业,曾参加武汉会战、湘北会战、昆仑关大捷,后被选入中国驻印军,成为远征军新22师独立战车营第一连的连长。他最引以为荣的是在缅甸战场带队奇袭日寇第18师团,缴获关防大印,为抗战立下汗马功劳。

  最离奇  凭听力夺日军三门大炮

  由于韩德明年事已高,记者只能向韩老65岁的儿子韩耿正了解这位抗战老英雄的戎马生涯,顺着记忆之中深浅浓淡的痕迹,走入那个烽火铁血的年代……

  16岁参军以前,多才多艺的韩德明是篮球、排球、足球场上的一把好手,正是因为在绿茵场上担任守门员与宋希濂师长的邂逅,促成了宋希濂保荐他到黄埔军校入学。因为学习成绩出类拔萃,毕业后分到部队,本应从准尉起步,但他在冯玉祥主持的抓阄选拔中,越过准尉军阶直接被任命为少尉连副。同时,他对于西洋乐器也玩得熟,长笛、小号、巴松、萨克斯等样样拿得起。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韩德明所在的部队撤过长江,进入湖南岳阳,奉命阻击日军进攻长沙。

  一次进攻中,炮科毕业的韩德明从炮弹破空的声音中听出,日军炮弹几乎是零距离射击。他兴奋地告诉长官,这肯定是中国的第一线军队已经突入日军阵地,长官兴奋地大喊:“你们这些炮兵,赶快过去抢炮呀!”韩德明和战友发起冲锋,缴获日军三门大炮。

  随后,部队旅长要韩德明和另外两个士兵把炮送到位于岳阳县荣家湾的十二兵团总部。

  初到湖南,韩德明和战友无法辨别方向,而一路上荒无人烟。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是沿着铺设的电话线前进,经过一天一夜的行军,他们终于找到了十二兵团总部,韩德明因功被提升为中尉。

  1939年的春夏之交,韩德明赶赴广西柳州,在那里经历了昆仑关大捷。

  最自豪  奇袭日军缴获关防大印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兵锋直指缅甸。如果切断滇缅公路,断绝中国同外部世界的联系,中国国内的各种战略物资储备最多能维持三个月,国民政府决定挥师缅甸。

  1942年,盟军着手让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联合英国军队抗击日军,守住当时中国唯一的国际援华运输线。英国在印度设立了一个机械化学校,开设了战车训练班,韩德明被选中作为领队,带领战士们前往印度。

  在印度的蓝姆伽基地,整训几个月后,韩德明在印度的机场先后接来了1000多名来自国内的战士。随后独立战车营成立,他担任战车营第一连连长。1943年底,战车营前往印度港口城市加尔各答,接收了全新的美式坦克等武器装备。

  不过,由于很多坦克手都十分年轻,没有太多的战斗经验,在实战中伤亡不小。据韩德明回忆,在围绕一条名为孟拱河的争夺战中,日军此前埋下了许多地雷,独立战车营的坦克被炸断履带,而年轻的坦克手打开顶盖,跳下坦克去抢修履带,结果被隐藏在大树上的日军狙击手射杀。另外,还有一辆坦克不慎开进了河中,连同五位战士一起消失在湍急的河水中。

  1944年初,美军飞机开始对达罗日军阵地实施猛烈轰炸。战斗打响后,独立战车营的坦克纵队出现了,钢铁洪流就像一把尖刀撕裂日军的防线,坦克手们驾驭着铁甲战车,猛烈地扫荡敌人的阵地,驱逐日军步兵,中国步兵紧跟在坦克后面,利用钢铁屏障的掩护,肃清敌军并占领工事和阵地。其中,一队坦克快速奇袭设在小镇上的日军第18师团司令部,并缴获师团关防大印。这一仗,成为韩德明戎马生涯中最自豪的事情。

  如今,这枚刻着“第十八师团司令官印”字样的印章,静静地陈列在台北的博物馆,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利品之一。

  最遗憾  2015年因身体原因未能参加大阅兵

  最好的时间,恰好遇见你。韩德明从缅甸作战归来,在贵州认识了在那工作的长沙妹子,两人遂结为连理。

  “抗战八年,父亲打了六年。缅北战争结束,之后国民党败退台湾,父亲面临去和留的选择,他留在了新中国。”韩耿正告诉记者,他父亲之所以留在大陆,就是希望亲眼见证祖国强大。

  2015年9月3日,长沙高新区一养老院内,韩德明身着“湖南老兵之家”志愿者服装,与百位老兵齐聚一堂,共同期待着中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

  当天,韩耿正陪着父亲在电视机前收看了阅兵仪式。阅兵式正式开始,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抗战老兵方阵。12名湖南籍老兵受邀参加阅兵式,当镜头对准一张张熟悉的老兵脸庞时,老兵和志愿者们发出一阵阵惊叹,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原本父亲是要参加抗战老兵方阵接受检阅的,因为年纪大了,此前腿部被磕受伤,没能亲临现场,这也在父亲心中留下了永远的遗憾。”韩耿正惋惜地说。

  如今,韩德明安居在宁乡小巷,仍然保留了驻扎印度时的习惯,每天都喝牛奶,只是以前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现在已口齿不清了。虽然须发全白,但是韩老腰板依然挺直,行军礼时虎虎生威。

        动态

  我外交部发言人就日方涉历史问题消极动向答记者问

  敦促日方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国际社会


  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 针对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向靖国神社捐献祭祀费一事,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5日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敦促日方切实正视和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有记者问,今天是日本战败纪念日,目前没有日本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捐献了祭祀费,一些国会议员参拜。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陆慷说,中方注意到目前没有日本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同时也注意到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向靖国神社捐献了祭祀费,一些国会议员参拜。

  “靖国神社供奉着对侵略战争负有直接责任的甲级战犯,我们坚决反对日方的错误做法。”陆慷说,中方敦促日方切实正视和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8·15”讲话,日本天皇表示深刻反省

  新华社东京8月15日电(记者 姜俏梅 王可佳)8月15日是日本战败73周年纪念日,日本明仁天皇当天参加日本政府在东京日本武道馆举行的“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并在讲话中表示对过去历史深刻反省,祈祷战争灾难不再上演。

  由于明年4月明仁天皇即将退位,这将是明仁天皇最后一次在战败日出席追悼仪式。他说,在此回顾历史,深刻反省的同时殷切期盼战争灾难不再重演。明仁天皇在2015年战败70周年“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讲话中增加了“深刻反省”的字眼,此后一直沿用至今。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众参两院议长以及战争遗属代表等6500多人出席当天的追悼活动。安倍在致辞中表示要谦虚面对历史、发誓绝不让战争灾难再次上演,但他并未提及对亚洲各国的加害责任。

  日本“继承和发展村山谈话会”理事长藤田高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对安倍毫无新意的致辞表示失望,他指出,安倍应该正视日本过去犯下的错误并深刻反省。

  当天,日本跨党派国会议员团体“大家一起参拜靖国神社”约50名国会议员集体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安倍未去参拜,但他连续第六年以“自民党总裁”名义自费向靖国神社供奉“玉串料”(祭祀费)。

  1945年8月15日,当时的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从1963年起,日本政府每年8月15日举行“全国战殁者追悼仪式”。                                                

【作者:记者 张禹 通讯员 喻恩来】 【编辑:曾茜】
关键词:老兵 日本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