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探访雷锋故里 感受从未远去的“雷锋”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4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琦)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为什么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共产党员,能够赢得亿万人民群众如此崇高和长久的敬意?为什么一个普通的战士所表现的高贵品质,能够激励几代人成长奋进?近日,记者来到雷锋生平事迹陈列馆和雷锋故居,去探寻他的初心使命。
从小知感恩,努力学知识
“小小雷正兴,家里贫又穷。赶路十几里,早到第一名。学习他最好,活动他最行。大家学习他,争做好学生。”这首顺口溜作于1954年,是雷锋在清水塘完小读五年级时,班上的同学们编的。位于麓谷街道和馨园社区的老馆长故事吧内,53岁的雷伯元给孩子们讲述雷锋读书的故事。“我父亲雷孟宣是雷锋的堂兄,讲了一辈子雷锋的故事。现在他身体不好了,我来‘接班’,把雷锋的故事讲给大家听。”雷伯元动情讲述,孩子们若有所思。
“雷正兴就是雷锋以前的名字,生于1940年的他有着苦难的童年。从1943年至1947年,短短5年时间里,雷锋的5位亲人相继离世,雷锋不满7岁就成了一名可怜的孤儿。”雷伯元介绍,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看到解放军路过家乡,当兵的种子在小雷锋心里萌芽。
1950年夏天,乡政府决定免费送雷锋去读书,乡长彭德茂给他买了衣服和学习用品,送他去龙回塘小学报名。从此,雷锋便时刻要求自己做个好学生,立志将来报效祖国。“当时办学条件有限,为完成学业,雷锋小学6年共换了5所学校。”雷伯元告诉记者,雷锋从小就有感恩之心,他学习刻苦,成绩很好。雷锋深深懂得,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将来要回报社会,这也成了他不断学习的动力。
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无论是在农业合作社担任记工员和秋征助理员,还是在乡政府、县委做通讯员,雷锋工作都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1958年,望城县委决定将团山湖围垦称一个国营农场,号召全县青少年为农场捐款购买一台拖拉机。雷锋得知这个消息后,把自己一年多的20元积蓄全部捐出来支持农场建设,成为全县捐款最多的青年。他再三向县委提出请求,申请到团山湖农场开拖拉机,成为一名真正的“新式农民”。
1958年,鞍钢到望城县招工,雷锋决定去鞍钢当工人。“他在《决心书》里写道,永远跟党走,要为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奋斗到底。”雷伯元说,这就是雷锋的初心和使命。雷锋的名字也是这时候才开始用的,寓意与钢铁结缘,打冲锋,争先锋。1960年1月8日,雷锋终于实现自己的愿望,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直到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指挥战友倒车时发生意外,不幸牺牲,年仅22岁。
“雷锋精神什么时候都不过时,他从未离我们远去。祖国大地上,处处有人学雷锋、做‘雷锋’,我们更要将雷锋精神传承发扬好。”雷伯元告诉记者。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