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湘剧演员伍仁斌40年来收集各种吆喝声,吆喝声里留下长沙记忆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邓艳红)“卖杯子糕、凉发糕!”“甜酒!小钵子甜酒!甜酒糯米粉子!”“卖臭干子咯,又香又臭的臭干子咯!”……一句句经典的吆喝声,从76岁的老湘剧演员伍仁斌口中唱出来,婉转而有穿透力,让人仿佛置身于昔日老长沙的市井闹巷,弥漫着让人亲切的长沙味儿。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老行当逐渐消失,长沙街头走街串巷的吆喝声逐渐减少,而对很多老长沙人来说,这种儿时吆喝声总能触动他们灵魂深处的记忆。为不让这些充满着时代特点的声音印记消失。从上世纪80年代起,伍仁斌就开始收集老长沙的吆喝声,留住这些反映城市市井生活变迁的声音记忆。

经过40年的收集,伍仁斌目前共收集了87种吆喝声,从这些吆喝声的语调和内容变化,人们仿佛读到了长沙数十年来的发展变迁。

76岁的老湘剧演员伍仁斌讲述吆喝声背后的长沙往事。   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董阳摄

初次收集吆喝声让他尝到了甜头

伍仁斌在长沙长大,在他孩提时代,他们家就住在现在的人民西路一带。那时候,每天天没亮,伍仁斌就能听到街上传来的吆喝声。卖水、修鞋、扎扫把、补锅、算八字……经营小买卖的手艺人穿街走巷,高声吆喝,给伍仁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扯麻糖的!卖麻糖罗!又好呷来又好玩罗!”3月23日,在小区接受记者采访时,伍仁斌趁机秀了一把他的吆喝功夫。其婉转而有穿透力的声音让小区居民听到后会心一笑,仿佛回到了老长沙的街头。

伍仁斌告诉记者,卖麻糖是他的亲身经历。因为家里穷,七八岁时,为了贴补家用,每逢周末,伍仁斌便和相熟的小伙伴们一起到街上去卖扯麻糖。年纪不大的伍仁斌,吆喝起来却有模有样。

12岁时,因为一副“好嗓子”,伍仁斌被选进了湘剧院。因为营养不良,伍仁斌刚开始连倒立和翻跟头都做不来,在多数人不看好的情况下,他经过没日没夜的刻苦训练,最终被湘剧院留了下来。

剧组排演《红灯密码》(即后来的《红灯记》)时,伍仁斌饰演一个修皮鞋的小角色,当他念出台词时,当时有人嘲讽说:“这哪里是修皮鞋的,分明是一个流氓。”受此刺激,伍仁斌后来经常穿梭在大街小巷,向修鞋的老师傅们讨教如何吆喝“修皮鞋”。

演出时,角色博得了满堂彩,伍仁斌也对吆喝有了更深的认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艺术源于生活,要深入生活,我觉得太有道理了。”尝到甜头后的伍仁斌,为了揣摩角色精髓,经常跟随各种老行当,收集他们的吆喝声。

茶馆里请客收集吆喝声

伍仁斌最初收集吆喝声,只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艺术表演。从1980年起,伍仁斌正式开始收集吆喝声,是为了留住这些长沙老手艺人的声音。

伍仁斌告诉记者,他之所以会收集这些吆喝声,缘于一次老同学的聚会。随着时代变迁,许多老行当的叫卖声逐渐从长沙的老街巷消失了,纯粹的吆喝声鲜有耳闻。1980年,伍仁斌和老同学聚会,老友们沿着坡子街等老长沙走了一圈,纷纷感叹“城还是那座城,街还是那条街,就是缺了点东西”。

“甜酒!小钵子甜酒!甜酒糯米粉子!”伍仁斌突然当街吆喝起来。老友们听罢开怀大笑,纷纷指着伍仁斌说:“对了,老伍,少的就是这个声音……”

从那时起,伍仁斌意识到,这些吆喝声承载着老百姓的回忆,于是,他开始有意收集吆喝声。

为了收集故事,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曾摆了个“茶摊生意”,并立下了个规矩“只要是能够说出一个故事,茶钱便分文不取”。伍仁斌也有类似的经历,为了收集吆喝声,他每天来到茶馆请人喝茶,和各行各业的老行当们聊天。他在街头遇到各种吆喝的老艺人,也会把他们拦下,把他们请到茶馆请教,当时没有录音设备,伍仁斌便用笔记下声音特点,然后回去反复练习。有着学戏念剧本打下的基础,伍仁斌学起吆喝来也很快。

伍仁斌侃侃而谈。

从吆喝声里见证长沙发展

40多年来,伍仁斌收集了87种吆喝声,涉及60多个行业,其中,许多吆喝声记着记着就消失了。他收集的这些吆喝声中,勾勒出了长沙这几十年来的发展变迁。

“你知道长沙最早的吆喝声是什么吗?”伍仁斌一边问记者一边吆喝着回答说是“卖河水”。因为建国初期长沙还没有自来水厂,当时居民都是直接饮用湘江水,不少人就到湘江里挑水来卖。“自来水厂建好后,卖水的就少了。”

“吆喝声里,流淌着时代的旋律。” 伍仁斌说,在收集吆喝的过程中,他也从各种不同行业的变迁中看到了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收集的各种吆喝声中,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卖废品的“吆喝”。说着他又模仿着收废品人的声音吆喝了一遍上世纪50年代到今天的“收废品”。

50年代,大炼钢铁,吆喝声里收的是破铜烂铁;60年代,读书不值钱,图书旧报纸每天都能收上几麻袋;70年代,居民生活有所提高,吆喝声里收的是鸡毛鸭毛;80、90年代,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出现了不少时髦玩意,开始吆喝着收旧单车、收录机;到了现在,回收的都是冰箱彩电、旧手机……

伍仁斌收集声音的方式也体现的时代的进步。“以前是用笔记下声音特点,后来有录音机,现在更方便了,用手机就可以搞定。”伍仁斌笑着说。

伍仁斌著《吆喝声全集》目录。

想用声音留下长沙的记忆

“现在百分之八十的吆喝声都听不到了,现在的街上,都是扩音喇叭里重复录制的人声。”伍仁斌说,“原滋原味的吆喝声,都是非常珍贵的记忆。

伍仁斌认为,对很多老长沙人来说,那些儿时的吆喝声承载着他们的成长记忆,很多人听到这些声音都会感到很亲切。

在采访中,伍仁斌还分享了他经历过的一个小故事。大概两年前,小区里来了一位河南的磨刀师傅,伍仁斌磨刀时磨仿了一遍河南师傅的吆喝,然后对他说:“你知道长沙以前的磨刀师傅是怎么吆喝的吗?”说毕他又以长沙磨刀师傅的语调吆喝了一遍,那位河南师傅非常兴奋地说“你再吆喝一遍,我录下来”。半年后,伍仁斌又遇到了这位师傅,这位师傅说:“我用上次你吆喝的声音走街串巷,很多长沙老人都很激动地说‘长沙磨刀师傅回来了’,都来磨刀,见我不是长沙磨刀师傅,又有点失望。”

“这说明大家还是怀念那些成长中的记忆。”伍仁斌感慨道。现在,伍仁斌不仅经常在学校和社区为年轻人讲老长沙的历史,还在为收集的吆喝声申遗。“趁着我还能说能讲,让更多人了解吆喝声,参与进来,为老长沙留下一个更完整的记忆。”

【作者:邓艳红】 【编辑:肖彪】
关键词:湘剧 伍仁斌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