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青春 冯小刚电影《芳华》长沙点映
长沙晚报记者 黄能
岁月漫漫,芳华却如一刹那。冯小刚“致青春”的电影《芳华》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刚刚过去的双休日,《芳华》在长沙大规模提前点映。这部原定于国庆档上映的电影曾因临时撤档,引发了海量关注。
致敬青春也好,缅怀过去也罢,年近花甲的冯小刚这回又一次“任性”做自己。而他的青春叙事能否俘获观众芳心,很快就将有答案。
满屏的青春气息
《芳华》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上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该片编剧为严歌苓本人,将于12月15日正式上映。
《芳华》卖力展示了那些文工团少年的花样年华,尤其是女兵的舞姿、歌声,优美动人之外,更有几乎要溢出银幕的青春气息。“片子拍得非常漂亮。”有知名电影人评价,从青春芳华到残酷战争再到一切的幻灭,颇有些伤感。美术、服装、摄影、配乐都非常出色,也成为主要加分项。
在片中,冯小刚大胆起用了苗苗、钟楚曦等一批新人演员。筛选演员的时候,冯小刚更是亲自操刀,并且强调整容的演员坚决不用,一律使用“自然脸”。几位年轻女主角不仅青春逼人,表演也颇为到位。“何小萍”精神失常之后的那场独舞十分动人,令人印象深刻;“萧穗子”既串起了剧情,亦演出了自己的感情。另外,男主角黄轩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从“活雷锋”的积极明亮到“犯错”后彻底死心的悲凉,角色诠释的前后变化极具层次感。
大时代中的小人物
跟原著小说一样,《芳华》也展现了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跨度达数十年。质朴善良的“活雷锋”刘峰(黄轩饰),和屡遭文工团女兵歧视与排斥的何小萍(苗苗饰),“意外”离开了浪漫安逸的文工团,卷入了残酷的战争,在战场上继续绽放着血染的芳华。他们感受着集体生活的痛与暖、故人的分别与重逢,还有时代变革之下,每个人的渺小脆弱和无力招架。
不只是美好的青春,《芳华》还呈现了战争的残酷,并且有好几个一镜到底的长镜头,虽有炫技之嫌,但观赏性相当不错。然而,在结尾的处理上,冯小刚突出了青春之殇,落脚在对青春的缅怀上。人们对身边的“完人”总是敬而远之,集体主义下个人的窘迫,人在时代变革中的无力……这些前面花了不少笔墨予以探讨的东西,到最后都被一笔带过。
这也成了影片受到非议的地方。正如网友“红胡子”所言:“最大问题出在导演在给作为主角的文工团群体持何种态度上投了弃权票。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在前半部已被成功塑造为坑害好人的作恶者,在后半段试图以依依惜别怀旧战友情感染观众,只能彻底失败。”
冯小刚的“任性”
不得不说《芳华》卖力展示的青春是属于那个早已逝去的年代的,文工团在时下以年轻人为主的观众中,更是遥远的记忆。这样一部电影,是不是更适合上了年纪的人看,正如冯小刚所言,《芳华》的票房优势在于吸引“非存量”观众?
事实上,《芳华》同样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在《芳华》点映的两天里,记者走访长沙多家影城,发现来看《芳华》的“主力”依然是年轻人,而且人数还不少。应该说,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不一样,然而,青春永远令人念念不忘,这一点每一代人都是一样的。对青春的眷恋超越了时代,超越了身份,自然也超越了年龄。
冯小刚曾透露,《芳华》寄托了他满满的青春情怀,他和严歌苓都有过在文工团生活的经历,对那一代人的青春、爱恨甚为熟悉。文工团是冯小刚内心的一个美好景象,将之搬上银幕是他的一个情结,《芳华》算是满足了这样一个情结。
从《集结号》开始,到《一九四二》,再到《我不是潘金莲》和《芳华》,冯小刚的作品越来越个人化,越来越“任性”,他开始更加注重按自己内心来拍电影。这位以商业片扬名的导演,随着年华渐老,反而越来越聚焦不那么商业的题材,并试图进一步拓宽国产电影的类型边界。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