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与湖湘文博界的深厚情缘 曾多次来长沙研究简帛

昨晚,知名出版人、湘潭大学刘翰辉博士正在翻看当年找饶宗颐先生约稿编著的书籍,其中有多篇饶宗颐原作。  长沙晚报记者 邹麟 摄

国学大师饶宗颐出席其铜像揭幕暨“艺聚西泠”展览开幕典礼(2012年12月14日摄)。新华社发

  长沙晚报记者 任波

  国学大师饶宗颐2月6日在香港逝世,享年101岁,湖南文博界和文化界均感无比叹惋。饶宗颐研究专业中有“简帛学”,因湖南为简帛文物大省,饶宗颐生前曾频频来往于湖湘山水之间。他与湖南这片土地深情相拥,湖南这片土地回馈给他以文物的滋养;反过来,饶宗颐又以其学问启发一辈又一辈湖湘学人。直至今天,岳麓书院内热爱国学的学子仍受到饶宗颐奖学金的激励,努力向学。在湖南,饶宗颐的学术思想和精神遗爱永存。

  壹

  饶宗颐多次来长研究简帛

  昨日,知名出版人、湘潭大学刘翰辉博士告诉记者,在湖南与饶宗颐交往最多的,首推简帛专家陈松长先生,陈松长的斋名“斯是斋”就是饶宗颐题写。“斯是”之语,来源于刘禹锡的《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既是对湖南文博人的赞誉,也是期许。

  陈松长被国学大师饶宗颐关注是在1992年,那一年湖南省博物馆开了一次学术研讨会。昨日,陈松长告诉记者,他当年就马王堆出土的简帛写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被当时在香港中文大学的饶宗颐关注和赞赏。1993年,在湖南省博物馆任职的陈松长前往香港中文大学出席第三届中国古文字研究会议,与饶宗颐见面。饶老对陈松长一见如故,顿感诗兴大发,当即挥毫题写七绝一首,赠给陈松长。1996年春夏之交,饶宗颐从湖北入湖南前往广东潮州老家。饶宗颐即唤陈松长作陪。登岳阳楼时,大雨滂沱,饶宗颐诗兴又发,吟诗题句。此后登君山,前往汨罗屈子祠,深谙楚辞学的饶宗颐无不兴致勃勃,就这样一路走来,饶宗颐在陈松长的带领下,“闯”进他向往已久的湖南省博物馆。

  对湖南省博物馆,饶宗颐情有独钟。早在上世纪70年代,湖南省博物馆从马王堆利苍和辛追儿子的墓中挖出一个“地下图书馆”,出土大量简帛。限于当时条件,饶宗颐虽不能从香港亲临长沙,但根据1974年7月号《文物》杂志中刊出的一张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易经》抄本中的一页图片,即凭其厚实才学写出具有极其重要学术价值的《略论马王堆〈易经〉写本》一文,引发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此后,饶宗颐的眼睛一直盯着湖南省博物馆。1979年9月,广东省中山大学召开第一届中国古文字研究会议,盛邀时年62岁的饶宗颐与会,会后,饶宗颐赶赴湖南省博物馆考察马王堆出土文物。

  饶宗颐与陈松长结成好友后,来看湖南省博物馆的简帛变得更加便利,并与广大湖南文博考古界的专家结成好友,彻底“打”入了湖南文博界。“他十分乐于与湖南文博界人士来往,湖南这片土地简帛资源真是太丰富了。”陈松长说。上世纪末,长沙五一广场走马楼发现大量孙吴简牍,震惊全世界,当然也吸引了饶宗颐的目光。2001年,走马楼吴简国际会议在长沙召开,老先生再度兴致勃勃来到长沙。据长沙简牍博物馆办公室主任管震介绍,当时不少长沙文博界人士都有与饶宗颐老人的合影,甚至有一些人还获得了饶宗颐的墨宝。

  

  湖南文博界推崇的学术偶像

  长沙市贾谊故居管理处主任吴松庚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饶宗颐曾说,“当代学术之显学,以甲骨、简帛、敦煌研究,成就最高,收获丰富,影响深远,余皆有幸参与其事。”上世纪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易经》成为饶宗颐研究的对象,饶宗颐发现《易经》与西汉初年住在太平街的太傅贾谊所著的《新书》中提到“易说”中的《易经》版本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辛追的儿子与贾谊读到的《易经》是同样版本的帛书。当时,长沙流传的《易经》版本,“《系辞》与《说卦》尚未离析也”。吴松庚认为,“仅就饶先生的这一发现,对研究贾谊在长沙生活情境和面貌就有相当的启发性,贾谊和马王堆的故事,大可以联系起来,大有文章可做。在湖南,从事文博工作,不可能不读饶宗颐的著作,他对学问太有研究,就是对湖南简帛学的研究也具有相当的启发性。”

  早在民国时期,长沙有一群“土夫子”挖出了一件“楚缯书”(亦称“楚帛书”),后流失海外。上世纪50年代,“楚缯书”即成为饶宗颐“简帛学”的重点研究对象,饶宗颐对长沙出土的战国楚帛书研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仅《长沙子弹库残帛文字小记》《楚帛书新证》《楚帛书十二月名与尔雅》等长篇论文他就写了多达6篇,现均收集在14卷本的《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第三卷)中。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何旭红坦言:“在考古所工作,看一个人有没有志向,有时看他读没读过饶宗颐的著作,就可知一二。”在长沙市文物考古所,这里的年轻人在从事日常艰苦的考古发掘工作的同时,多数会去专心揣摩学习饶宗颐的“简帛学”中关于“楚汉简帛”的名篇。可见,饶宗颐是我省文博界推崇的学术偶像。

  叁

  在岳麓书院设国学奖学金

  饶宗颐的学问几乎涵盖中国国学各个方面,甲骨学、敦煌学、古文字学、简帛学、宗教学、艺术学等。在艺术上,饶宗颐开创了西北宗山水画法及荷花新技法;书法上则融合甲骨以至篆、隶、楷、草等各体,写出自己的“饶体”。

  饶宗颐在长沙题字甚多,在岳麓书院,饶宗颐在屈子祠题写了“日月同光”4字;岳麓书院出版的《岳麓书院藏秦简》一书,即由饶宗颐题名。不少长沙收藏家,以拥有“饶体字”自傲。刘翰辉博士即收藏有饶宗颐书写的曾国藩语录。

  饶宗颐不但以学问回馈湖南学人、湖湘学子,还曾资助湖南国学人才培养。岳麓书院副院长李清良说:“在‘致敬国学——2014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礼上,饶宗颐荣获‘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饶公虽然不能亲临,但仍托人赠墨宝‘斯文在兹’4字致谢,并将所获得的奖金50万元慨然捐出,用于设立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饶宗颐国学奖学金’,以激励后学,进一步推动国学教育与研究,加快岳麓书院人才的培养。”

  大师为何抵达人心

  文峰

  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在港逝世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不约而同地在网上点上蜡烛、献上鲜花,为这位可敬的老人默哀送行。而我们对饶老的一生了解愈多,对他的敬仰之情就会更深。

  饶老出身书香名门,自小就养成了独特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终成一代宗师。其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经史子集、诗词歌赋、金石书画,无一不精;其语言研究贯通中西,甲骨经典、楚汉简帛、梵文巴利,无一不晓。钱钟书先生曾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先生曾说他是心目中的大师,法国汉学家曾说他是全欧洲汉学界的老师。甚至,有人把他与王国维、陈寅恪等国学宗师作比较,认为饶宗颐的学艺成就和思想水平更接近于宋代的苏轼。因为苏东坡不仅在文、史、诗、词上“新天下之目”,而且在书法上成为宋四家之首,绘画更是开文人画之先河。

  在治学上,饶宗颐主张用“忍”的功夫,没有安忍,便不能精进。身处逆境时,他积极面对,以勤奋用功的精进态度去克服种种磨难。面对荣誉时,他又十分豁达淡然。老子曾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而饶老却是“正以立身,奇以治学”。他生前常说,立身做人要正,但为学要出奇,要做别人没想过、没做过的。他说:“越是没有人去过的地方,没有人涉足的地方,我越想探秘。”一代通儒,业精六学,才备九能,终臻化境,这样的形容词让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所以当然会被人敬仰。

  人一生的行为无非分为做人和做事两种。做人考量品格德行,做事考验能力修行。大师者,既是做人之典范,亦是做事之典范。诗经有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其意思就是赞颂一个人的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让人仰望,让人不禁把他的举止作为行为准则。

  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古人讲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饶老让我们更懂这句话。这些年,每个老一辈知识分子的离开,都引起过公众的广泛关注。这些前辈学人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学问要求精,为学要有责任、有担当,为人要慎独讲究。他们留下的最值得珍视的财富,不是那些只言片语的鸡汤,而是他们作为知识分子的人生态度,以及他们对所处专业领域深入开拓之精神。他们所秉承的知识分子的修养,引领着学界进步,并带给公众教化体悟。长者已逝,高风长存。作为天才个案,饶老可能难以复制,但我们可以深耕文明之土壤,为新生大师的诞生提供更好的条件。

【作者:记者 任波】 【编辑:曾茜】
关键词:饶宗颐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