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论前线 | 当“含腾量”成为电影品质标准
黄能
《日不落酒店》终于上映了,不过很快就“落”了。
说终于倒不是有多期待,而是这部电影已经多次改档,还曾定档春节档,还是有关注度的。上周五上映首日,该片排片率达到17.5%,位居同期第一,但随着真容露出,口碑迅速崩溃,上座率很低,后续排片率也急转直下。
更让人迷惑的是,在《日不落酒店》的宣传海报上赫然印着“特别出演沈腾”,而实际上沈腾几乎没有出场,如此“特别”出演,令人大跌眼镜。自《夏洛特烦恼》以来,沈腾成为备受制片方追捧的喜剧演员,频频现身银幕。于是,有网友发明了“含腾量”一词,以沈腾戏份的多少来判定那些以他为宣传点的影片品质的好坏。
不得不说,网友真有才。“含腾量”这个词足见沈腾的票房号召力,也体现了观众对于演员的一种信任。人们相信,身为深受观众喜爱的演员,沈腾肯定会爱惜羽毛。事实也是如此,沈腾真正主演的作品并不多,很多都是客串,只是客串的戏份也有多有少。
其实了解电影创作的人都知道,起关键作用的是导演,对于一部好的影片来说,演员更多时候是锦上添花,因此业界有“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一说。当“含腾量”成为观众判断电影品质的标准,更值得说道的是背后蕴含着的观众潜台词:总是拿沈腾说事,电影的品质到底怎么样?
对于宣传来说,如果有沈腾这样好的招牌当然要用。但电影终究是要直面接受观众检验的,做不得假,前期的宣传一旦过火甚至失真,造成欺骗观众的印象,积累的关注很容易转化为口碑上的差评,一旦口碑不行,票房“扑街”在所难免。
最好的宣传是口口相传,最厉害的水军是“自来水”。不过这是建立在电影的品质基础上的,而决定电影品质的无疑是内容本身,比如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等。如果制片方没有把主要心思花在内容上,而是企图通过大牌演员的“走过场”来博取流量,那就很容易遭到流量“反噬”,结果一败涂地。
“含腾量”并不是一部电影好坏的关键所在,但这个新鲜词语反映的问题,却可以警示所有制片方。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