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电影《九零后》定档5月,16位大师重现西南联大青春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黄能)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提及西南联大,这恐怕是很多读书人的心声。记者今日获悉,纪录电影《九零后》将于5月29日上映。影片拍摄了杨振宁、许渊冲、潘际銮、杨苡、王希季、马识途等16位平均年龄超过96岁的西南联大学子,将在大银幕上重现一代联大学子南迁云南求学问道、读书报国的青春记忆。

《九零后》海报   均为发行方供图

  16位大师级“主演”创造纪录电影历史

  《九零后》为徐蓓导演纪录剧集《西南联大》的同题材新作。2018年11月,《西南联大》在央视纪录频道和腾讯视频播出,在几乎没有任何预热的情况下,凭借其优异品质引发广泛关注,口碑一路走高,豆瓣评分高达9.4分,为2018年度豆瓣最高分纪录片之一。

  《九零后》可以视作《西南联大》的姊妹篇。影片拥有史上最星光璀璨的“演员表”:98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99岁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刚刚度过100周岁生日、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获得者许渊冲;101岁的《呼啸山庄》译者、翻译家杨苡;106岁的《让子弹飞》原著者、作家马识途……16位“九零后”国宝级大师联袂“出演”,在已有的纪录电影当中可以说绝无仅有。

杨振宁

  影片从个体生命的角度进行叙事,这些“九零后”老人以90多岁、100多岁的高龄,向观众亲口讲述有关西南联大的故事,回首在母校的求学时光,直接、鲜活地还原了西南联大这所中国最传奇大学的本貌。对他们来说,西南联大不是尘封的历史,而是鲜活如初的青春记忆。遗憾的是,影片创作期间有3位拍摄对象已经离开人世,本片的“抢救式”拍摄也为他们留下了珍贵的绝版影像。

  中国教育传奇,仅存续8年却影响中国80余年

  西南联大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是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与传奇。1937年,日军侵华,南开大学遭受空袭,清华、北大也危在旦夕。三校南迁,先在长沙组建长沙临时大学,后迁昆明更名为西南联合大学。一时间大师云集,人才辈出,一段传奇历史,由此展开。这所传奇大学与抗战相始终,仅存续8年,却影响中国长达80余年。西南联大8000多位学子中,先后走出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172位院士和100多位人文大师……

  纪录电影《九零后》所拍摄的16位联大学子,年逾百岁而风采依旧,观众将可以通过这些“九零后”影像,一览西南联大的传世风华。此外,《九零后》还以联大学子的视角,塑造了一批有风骨、有担当,学识与人品都堪为青年楷模与教师典范的联大先生群像,包括闻一多、沈从文、陈寅恪、吴有训、赵忠尧、周培源、吴大猷等国宝级学者。民族存亡之际,西南联大师生教书救国、读书报国,保住了珍贵的文化命脉,成为国之脊梁;联大人的才华和风骨至今为人所铭记。

  “九零后”学子光影再现联大青春

  西南联大的相关艺术作品,通常给人以深沉、厚重的印象。然而在纪录电影《九零后》所呈现的岁月中,故事的主角们正值青春。在导演徐蓓看来,《九零后》是一部青春片,“那一代人的青春,因为受了战争的影响,是特殊年代的青春,甚至是沉重的、要付出生命的青春。然而,苦难的岁月丝毫不影响他们青春的亮丽,甚至他们的青春有更高的质量和更长远的生命力——因为,即使在90高龄的时候,他们给人的诸多印象之中,居然还是‘青春’。”

  联大最负盛名的国文课,当年的学子是穿过一座城去听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罗庸等教授轮流讲授;宿舍条件艰苦,学生在床铺的缝隙间抓臭虫、放到瓶子里“下崽儿”;刚满百岁的许渊冲先生提起故去的老同学,依然充满孩子气的胜负欲,“我法文90分,他才考70几分”;101岁的杨苡回忆和同窗赵瑞蕻在联大如何相识、相爱,“他的追法跟人家不太一样”……西南联大经由这些亲历者的口述,不再是历史上一个模糊的概念,而变得真实可感:它艰苦而残酷,浪漫又恣意,迷人而恢弘。

杨苡

  影片发行方大象点映有关负责人介绍,《九零后》3月底举办了两场试映会,反响很好。《九零后》可以与当代青年、当代中国人的集体心理相勾连,它将带观众重新找寻“我们为什么而读书”,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探究教育与大学的本质,思索强国的关键……这是2021年每位国人都不应错过的青春、励志纪录电影。

相关链接:西南联大与长沙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别离……”正如西南联大的校歌中所唱的那样,这座传奇学府与星城长沙还有着密切的联系。

  1936年,北京局势日益危险。为防不测,清华大学准备将学校搬迁到长沙,在岳麓山下的左家垅购置校舍,并计划在长沙增设农学院。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清华校长梅贻琦等人赶到长沙,筹组临时大学。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分别通知各地师生南下长沙。9月10日,教育部正式宣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成立长沙临时大学。10月25日,长沙临时大学正式开学。11月1日学生开始正式上课,这一天被定为西南联合大学校庆日。朱自清、闻一多、陈寅恪、冯友兰、金岳霖、潘光旦、吴有训、顾毓琇等一批教授来到长沙。临大办学仅一学期,因日寇逼近湖南,1938年2月19日,临大师生在长沙韭菜园召开誓师大会,出发前往昆明。4月2日,长沙临时大学更名为西南联合大学。临大在长沙办学期间,清华还在长沙成立了无线电研究所,筹办金属研究所。

       西南联大师生中,有不少杰出的长沙人士,如逻辑学家金岳霖、历史学家陈寅恪等,都出生在长沙。曾在长沙临大就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培云,1952年再次来到长沙,筹建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此后一直在长沙工作生活。今天中南大学的和平楼、民主楼,就是清华当年在长沙所建,见证着那段珍贵的历史记忆。

【作者:黄能】 【编辑:郑湘平】
关键词:电影 西南联大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