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锋湖南非遗映像展谢馆开启 用影像唤醒民间记忆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26日讯(全媒体记者 宁莎鸥)“你们知不知道,我们曾经存在;你们不关注,我们就消失了。”今日,“李锋湖南非遗映像展——无用之用”在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开展。此次影展展出摄影艺术家李锋15年来拍下的近40个国家级项目及传承人的影像作品,让更多人认识非遗、保护非遗、传承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傩戏、湘剧、女书、布袋戏、香火龙……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却有许多事物沉淀于沙河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被大众遗忘。

       “李锋湖南非遗映像展——无用之用”是对湖南非遗影像不一样的一次展览呈现。展览首次尝试以影像技术的手段推动对湖湘地缘文化的重视与保护进行全国发声,采用了一个新闻摄影记者的视角去客观的记录,关注、用体验和当代的手法去展现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思考与记忆,从观感的角度、诗意化的文字,对非遗项目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同时,展览还带有沉浸感,融合新颖的观看方式,含寻找、视听包围、装置化、行为等丰富的观看体验方式。

       李锋是长沙晚报资深摄影记者,是湖南“非遗”重要的保护者、记录者和传播者。现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曾担任湖南省文化形象代言人,获得2012年中国十大法治人物荣誉以及2013湖南十大文化人物称号。

       从2006年开始,作为影像记录者、文化志愿者的李锋翻山越岭,跑遍了湖南的边远村落,找寻、记录了200多个非遗项目、70余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保护传承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积累了丰富的影像数据

       李锋表示,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一些传统文化渐渐失去应用场景,但这些看似“无用”的事物,其实恰恰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也是今日我们寻根溯源的凭证。这个展览希望通过“映像”呼吁更多人关注湖南非遗生态,加入保护传承工作,让曾经“无用”之物成为今日“有用”之得。

  李锋说,在为此次展览作准备时,他整理了大量照片和视频,一边整理,一边落泪,“多少镜中之人已悄然而逝,谁也没有办法阻止时间奔流,唏嘘中,也庆幸曾与他们相遇,也庆幸当时按下快门。”

       为推动非遗保护工作,展览开幕式还邀请了著名作家、画家、摄影人何立伟,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孙文辉,知名策划人、湖湘文化创意专家古湘等专家探讨湖湘非遗保护现状与新时代发展机会。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相关负责人指出,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一直关注传统文化建设与发展。这次展览是对湖南非遗影像最不一样的一次呈现,作为本次展览主办方,希望通过展览的成功举办,大力推广湖湘地域文化,守护湖南非遗资源!

       此次展览由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长沙晚报指导,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主办,将持续至10月10日。

  附:李锋湖南非遗映像展部分作品

(衡阳)湘剧。项目类别:2008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类)

彩扎(凤凰纸扎)。项目类别:2008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类)

花瑶挑花。项目类别:2006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类)

江华瑶族长鼓舞。项目类别:2008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类)

菊花石雕。项目类别:2008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类)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项目类别:2013年,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

浏阳夏布。项目类别:2016年,长沙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类)

毛古斯。项目类别:2006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类)

傩戏(梅山傩戏)。项目类别:2011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类)

土家族梯玛歌。项目类别:2008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类)

许氏龙舟制造技艺。项目类别:2012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类艺)


【作者:宁莎鸥】 【编辑:李春璞】
关键词:非遗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