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剑书法展7月2日长沙美术馆开幕

相链区块链

      由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指导,湖南省书法家协会支持,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长沙美术馆、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承办,长沙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长沙市书法家协会、张锡良书法工作室、眷山设计工作室协办的书法艺术展《今我来兹——周少剑书法展》,将于7月2日(下周六)下午2点30分在长沙美术馆4楼开幕。

艺术家简介

周少剑

别署砥庐,生于桃源,现居长沙,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长沙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锡良书法讲习所导师,清荷雅集成员。

获奖:

二00七年,纪念傅山诞辰四百周年书法艺术展,获一等奖

二00九年,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提名奖

二0一一年,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获优秀奖

二0一三年,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艺术展,获优秀作品奖

入展:

二00八年,全国首届册页书法作品展览

二00九年,全国第六届楹联书法展

二0一0年,全国五百家书法精品展

二0一0年,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展

二0一二年,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展

二0一三年,第二届翁同龢书法奖

二0一五年,全国第二届手卷书法作品展

二0一七年,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二0一八年,全国第二届行书作品展

二0一九年,全国第三届册页书法作品展

二0一九年,第六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

二0一九年,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楷书、行书)

二0二0年,中国力量——全国扶贫书法大展

二0二一年,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二0二一年,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大展

二0二一年,全国第五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

二0二一年,第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

行书养性颐年联 96x19x2cm 2021年

从古银杏居到砥庐

文/周少剑

文人大多喜欢弄个斋号雅称,或表心迹,或示怀念。自诩文人如我者也不能免俗,“古银杏居”和“砥庐”就是我的两个斋号。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从常德师范学校毕业,带着能掐出水来的青春和终于成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自豪,当然还有在师范三年积攒的毛笔字的皮毛功夫,踌躇满志地成了很多人口中的周老师。

不过周老师的遭遇实在不算好,数年间辗转了好几所学校。原因大抵上是自以为才华横溢,而在校领导眼中却是个不务正业、不求上进、轻狂浮躁的愣头青。东坡先生遇此境况曾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他老人家虽觉无奈,但依然有一份豪情在,而我却只是觉得万般的狼狈。

后来终于有一所初中学校收留了我。校长比较看重我那三脚猫的毛笔字功夫,专门辟了间地下室来给我练字。房间不大,方广不过五六平方米,以前是学校用来堆放卫生除扫工具的杂物间,高仅可容身,四围是水泥墙,地上有永远也扫不干净的厚厚一层灰,但这于我来说已足够好。室外十多米远有一棵千年古银杏,颇有姿态,尤其深秋时节落叶翩翩,生出许多诗意来。嗯,那时候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文青,正是追诗的年龄,于是便给这间破房子取了个应景的名字——古银杏居。

从此,我有生以来的第一个工作室便告落成,虽然简陋,但终归有一个专门练字的地方了。我那时候其实特别忙,每个星期上20多节课,还担任班主任。但只要有空暇,我都会猫到这里来,见缝插针地写上几笔。参加湖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庆祝建党八十周年书法展的作品,都是在这里通宵达旦地写出来的。拿毛笔用小行书备的厚厚几大本教案也大多是在这里完成。

这间屋子我大概用了三四年时间,后来我离开了那所学校。估计那间屋子又做回了它原先的用途——堆满了扫帚、拖把,旁边的那棵千年古银杏也还在,深秋时节仍然有落叶翩翩的诗意。只是,谁知道那又小又脏的破屋子,曾经也有过那么好听的名字——古银杏居。

2003年,我调入县城工作,次年置了套房子,面积虽不算小,却是典型的大而不当——处于没有架空层的一楼,采光不好且潮湿不堪。那时没事喜欢泡在各书法论坛网站,网友大多以网名示人,想着自己住在底楼,于是谐其音取了个网名——砥庐。后来与张锡良老师说起此事,老师说这名字要得,且亲自写了这两字作为斋号寄给我。

入住砥庐后,我才真正把精力放到书法上来,每天作字的时间总有几小时。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道:“每天凌晨两三点钟,书房里散出的灯光,照亮了多少夜归人回家的路”。这是实况,我感慨着他人虚掷光阴而暗自庆幸自己能幡然醒悟,他们看我又何尝不是纳闷——那个傻子每晚傻坐在那里究竟干些什么傻事”。

当然砥庐除了见证我的勤奋,也记录了许多难忘的场景。比如张锡良老师多次屈尊其中不厌其烦地为我示范,比如南夫、红鹤、青石诸同道在这里互评作品且经常争得面红耳赤,比如我在这里精心完成了诸多作品且收获进入国展的喜悦……2012年我迁居长沙,斋号仍署砥庐,估计这名字会一直沿用下去。是懒得费神另想一个还是为了记住什么,谁知道呢!

从古银杏居到砥庐,忽忽已20多年,而年已五十,当年那个愣头青也早已升格为油腻大叔。陶渊明有诗说道:“开岁倏五十,吾生行归休。”他老人家未免悲观了些。于书法而言,五十正青春,吾辈当勉力。

行书坡老题跋二则 34x34cm 2022年

行书东坡书王公峡中诗刻 17x69cm 2021年

行书东坡自记庐山诗 245x125cm 2021年

行书续茶经数则 248x32x4cm 2020年


【作者:】 【编辑:胡兆红】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