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书法“燃灯者”的光荣与梦想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瑞平

在古城长沙,有一位专攻楷书的书法家,他独创一套字库并被北大方正字库购买版权;他有一个梦想,“在中国,学书法的人数超过打麻将的人数”,30年来他教过近两万学生,直接间接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他主编《文艺生活·艺术中国》杂志15年,发掘、推荐了近3000名书画、非遗方面的艺术家和手工艺人;去年他收了一位俄罗斯女弟子跟随自己学习隶书,还教会了她炒菜……

他,就是知名学者、作家、书法教育家曹隽平。今天上午,“翰墨传家:曹门四代书画展”在位于杉木冲西路的省文化馆启幕。展览汇聚了以曹玉忠为首的四代书画家42人、128件书画作品。展览现场,拍照打卡者、细品慢赏者摩肩接踵,耳畔不时传来赞叹声。

开幕式现场,曹父曹玉忠老先生与曹隽平俄罗斯弟子萨沙(左)现场创作。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瑞平 摄

大学毕业30年来执著于“以书化人”及文化扶贫,其背后的原动力是什么?在快节奏时代,作为“慢艺术”的书法能给普通人能带来哪些价值?在“键盘时代”及正在到来的AI时代,书法艺术及其传承是否面临着某种危机或挑战?如何利用书法来讲好文化、地域故事甚至中国故事?……

针对这些问题,记者利用开展后的片刻专访了曹隽平。坐在记者对面的他五官周正、气质儒雅,一头板寸使他尤显精悍,炯炯有神的一双大眼透露出真诚与睿智,眉宇间写满淡定与从容。

“说到修身,书法是首选”

记者:今天这场展览是曹门一家四代的作品荟萃,首先表示祝贺!民间有句玩笑话,叫做“子不承父业”,那么,为何你儿子骞帆也会从事书法这一行?是因为遗传的兴趣使然,还是你的有意引导?曹门四代(你父亲、姐姐、外甥都成了你的学生)都投身这一领域,又说明或改变了什么?

曹隽平(以下简称“曹”):我认为练字即练人,一个好家风的形成首选就是练书法。虽然所有的艺术都能够养性,但是说到修身,书法是首选。对此,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题为《今天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书法》。

首先,从个体来说,我儿子对书法、对文物都是有天分的。他在婴儿期间唯一的“止哭剂”就是砚台——每当哭泣的时候,抱他去看我的砚台,就不哭了,连断奶都是连续两个晚上看砚台就成功了。

其次呢,我对书法的传播是有一种使命感。既然我教了那么多人,我觉得也有责任把自己儿子领上这条路。所以在他婴儿期间,我就抱着他到处去看文物、看书法,潜移默化间有意引导。

至于我父亲,退休前他是电焊工,退休后有些无聊,我建议他跟我学书法,如今他也走上了教书画的道路,目前86岁还在教学。

我外甥从10岁到15岁,因为上网成瘾逃学5年,后来我让他学书法。事实证明,走这条路是非常成功的,他现在非常懂事,目前是长沙市群众艺术馆的书法专干。

曹氏父子与外籍书法爱好者在《翰墨传家》作品前留影。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瑞平 摄

记者:快与慢从来都是一对辩证法。当下无疑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而使自己慢下来则是不少人的追求与自觉。作为一个书法家,你认为作为“慢艺术”的书法能为一个人带来哪些价值?如果书法真能改变一个人,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考验的又是什么?

曹: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提倡学书法?不是为了练“特长”,也不是为了加分,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文化修养。

首先,练习书法能培养孩子们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等好习惯,这些品质是成就任何事业的基础。

其次,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国粹,它与我们的汉字、文学乃至历史密切相关、融为一体,练习书法是了解和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佳的突破口、切入点,因而在国民中具有极广的认同度,而这是美术和音乐所不具备的。

此外,相对于美术与音乐,学习书法是最廉价、最方便操作的。许多境况优越的家长认为孩子学钢琴是高大上的事,于是就买了昂贵的钢琴,可在花了高额的学费后,孩子却丧失了兴趣。

“中国的影响力越大,会有更多人学书法”

记者:据说你通过微信群教了海内外不少弟子,还有一个俄罗斯美女从去年起跟随你学习中国书法,这后面有着怎样的机缘与故事?收她为徒(母语不是中文)有着什么样的考虑?她主攻什么字体?你认为,书法是一种与音乐、绘画一样能打破地域限制、达致共鸣共情的跨越国界的艺术么?

曹:我目前有4个不同层面的微信群,200多名成年人,是我和弟子们共同打理。线下教学是由我的弟子们负责,我是在微信群里点评和引导,偶尔面授。

我的学生们并不学我的字,甚至他们练的字,有的我自己都不能写,但是我凭着几十年的经验,能够通过语音留言来教他们练。

俄罗斯学生萨沙是我朋友引进的外国劳务人才(此前我也有过不少外国朋友),但是她对艺术、对中国文化有独特的兴趣,所以就顺理成章了。我还教她炒菜。我希望把她培养成“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传播书法艺术的使者。教她写隶书,是因为相对来讲隶书容易入门。

中国的书法外国人不能接受,这是文化的隔膜,很正常。要传播书法,只有中国的影响力越大,才会有更多的人来学书法。书法要走向世界,首先是中国要赢得全世界的认同和向往。

开幕式现场,曹氏父子分别把自己的作品捐赠给省文化馆收藏。  长沙晚报通讯员 陈琛 摄

记者:书法应该是日常沟通、传播事实(信息)及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与媒介之一,那么,你认为,如何利用这种行为艺术来讲好文化、地域故事及中国故事,张扬文化自信?

曹:前面说过,书法是修炼人最好的手段,我通过书法教学改变了几十个人的命运,这当中有“黑的”司机,有赌徒、乡村农妇、麻坛老将、网瘾少年以及瘫痪几十年的残疾人,一些人成了自强不息的励志典型。譬如,“中国趴书第一人”杨文彪,他20多年前瘫痪在床,趴着写字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农家子弟、篆刻家刘少峰收藏印石2000多方,现在韩国攻读文化博士;小学教师刘泽贤书写了汉王楷书和行书两套字库,最近应邀为湖南小学生写教材。

如果说讲好中国故事的话,我这几十个故事如果拿到联合国去向世界宣讲中国人的奋斗精神,一定会是非常成功的。

“文化扶贫还在坚持”

记者:迄今为止,你指导过的习书学生已有约2万人,且不少是草根,有些学生还有着不可思议的人生经历,也切实改变了一些人的精神状况及命运。那么,你为何如此执著地干这件事,背后的原动力或者说使命感何来?与你当过老师的经历有关么?第40个教师节刚过,你觉得做一个优秀的老师,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

曹:做一个优秀的老师,最重要的特质是热爱,有悲悯心。

我9岁刚学书法的时候,就问过我的老师,书法会不会断代。这么小就对书法有强烈的使命感,源于我从童年就开始听广播。师范院校毕业后,我到郴州师专当书法教师,如今离开学校15年了却还在教学,就源于我的使命感。只要有空,我就会在手机里面进行点评和教学。

长沙一个农村妇女王美兰,原来种过菜、剪过头发,现在经过我的培养,成了书法老师。还有一个患抑郁症13年的男子,也是长沙人,他的父母带他到我这里来,坚持读书、练字、种菜、写文章,到现在已经4年。为了改变他,我是绞尽脑汁。这次展览中有他的作品。

记者:除了是著名书法家,你还是一位编辑家,主编《文艺生活·艺术中国》杂志。15年来,你通过这期刊(平台)发掘、推荐过多少书坛新秀及“在野派”甚至边缘人?让他们被看见?

曹:15年来,我办杂志推荐了将近3000余名书画、非遗方面的艺术家和手工艺人。著名作家彭国梁就是在我的推广下走上了画家这条路的。

趴在床上写字的新化人杨文彪,我不仅帮他联系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住院开刀,还帮他卖字,鼓励他“躺在床上也要造福社会”,他现在还借助手机办了全国性的残疾人书法班,免费教了40多个人。他的师生书法展去年在湖南省文化馆举行,他的书法作品销售非常好,目前完全能够通过卖书法作品和教学养家。

记者:文化扶贫曾经是你“以书化人”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曾因此入选“2018感动湖南十佳人物”。如今,这一块还在继续么?

曹:文化扶贫还在继续坚持,为了做好文化扶贫,我还到“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汝城沙洲村开办了书法传习所。但这项工作推广不容易,主要是有关部门对此不够重视。

“央视和中国天眼都用了我的字”

记者:谈谈你为北大方正字库创作的“小楷、大楷字库”背后的故事吧,这字库应用到了哪些场景?使用者(用户)大概有多少?

曹:2018年10月,我到北京出差,机缘巧合结识了北大方正字库设计总监仇寅。仅仅过了两天,就接到北大方正工作人员的电话,请我提供50个字的书法小样,对方将根据小样来研判是否可以配成字库。

11月7日,我正式受邀创作“曹隽平大(小)楷字库”。小楷字库第一稿结稿于2019年3月初,除了完成9000多个小楷字,也写了2000多个大楷字,但大楷字始终没有达到我心目中的理想效果。为凸显大楷雄浑、刚毅的气度,我毅然推翻了之前的2000多个大楷字,在原有字号基础上扩大一倍重写。

从2019年9月下旬到10月上旬,为大楷字库重新补写了近2000字,这是大楷字库的第三稿。2020年初,我又决定将小楷字库重写一遍。经过一个半月的闭门奋战,终于在2020年3月5日完成了小楷字库第二稿,即楷书字库第四稿的任务。

我写字库耗时近两年,的确太难了!其中无数次想放弃,当时右手的无名指都写到变形了,有人笑称已经“像腊肉一样”。

我的字库最高端的用户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和位于贵州平塘的中国天眼,中信出版集团是我的忠实用户,淘宝、拼多多、京东等APP有人大量使用我的字印描红字帖。最近唱《我的中国心》的张明敏登陆抖音,也是用我的字做标题。

“学书法靠勤奋和坚持,但方法更重要”

记者:学习书法,天赋和勤奋,到底哪个更重要?如果有方法与捷径,那么这方法主要靠师傅传授,还是自我开悟?你的楷书教学理论,大概形成于何时?如果请你提炼出若干精华或干货送给习书者,可以如何表述?

曹: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学书法靠的是勤奋和坚持。但是呢,方法更重要。我在1996年26岁的时候创建了“楷书间架结构法”。我认为,写字最重要的是要端正、匀称、生动灵活。

我把中国的字分成两大类,即对称和不对称,主张练习时先练对称的字,再练不对称的字。

拿到一本帖,我们要分结构来选临,而不是从头抄到尾。

这当中对称的字包括独体、上下、上中下三面包围和全包围。为练好对称的字,我创造了五句口诀:“中间一条线,两边一样宽,左右要对称,上紧下宜松,主笔更突出”。上课的时候以人体做比喻来讲解,即使七岁小朋友也能够在两个小时之内掌握结构诀窍。

然后再练不对称的字,不对称的是包括偏斜字,左右、左中右结构的字,两面包围的字及多部位结构的字。这当中另有规律,在此恕不详细说明。

现场观众正在仔细品赏曹隽平书法作品。  长沙晚报通讯员 陈琛 摄

记者:在“键盘时代”及正在到来的AI时代,大家都几乎不写字了(早已实现声控打字),书写本身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奢侈。那么,你认为书法艺术及其传承,是否面临着某种危机或挑战?

曹:键盘时代让书法脱离了实用性,但是提升了它的艺术性,越来越多的人把它作为修身养性的手段,我认为这是好事,并不是坏事。

记者:楷书四大家之首的欧阳询就是长沙人,他的出生地书堂山名气也不小。而东汉时期耒阳人蔡伦发明的造纸术,相信对于书法的推广与进阶有着不小的价值。那么,你认为地域文化、传播介质等,对于书法(书体)的创始及发展进步有何关联?价值是大还是小?

曹: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地域文化、传播介质对书体的创始和发展当然有很大的影响。

记者:有人认为,隐藏在一枚枚文字背后的个人、家庭及社会境况、外部环境,都会对习书者风格的形成产生影响。譬如说,成长在充满消极评价环境中的欧阳询,逐渐形成了自卑、封闭、处世谨小慎微的性格。这种性格在他书法中也有相应的表现,促成了他书法森严整饬、细瘦健挺、险绝峻拔、中宫紧抱等典型风格特征的形成。对此,你怎么看?

曹:虽然说性格决定命运,先天的性格固然会影响一个人的艺术风貌,但是后天的教育、工作经历也会改变一个人,我用书法改变了很多人,就是明证,但是改变人的思想更多地是要通过文学。我认为读书更重要,所以我提出,“读书明理,练字修身”。

【作者:梁瑞平】 【编辑:肖彪】
关键词:曹隽平 书法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