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 | 一个工坊里的“刀光火影”

相链区块链

刀匠黄钊漪正在锻打刀具。  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黄启晴摄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聂映荣 黄启晴 实习生 尹海婷)望城区雷锋街道坪山村,三伏天的日头,从东边的山口,一路爬到了工坊屋顶正上方。屋内不时响起“叮叮当当”的声音,刀匠黄钊漪正在锻打刀具。炉膛温度高达1200℃,炉光映红汗脸,他夹出刀胚再次锻打之时,铁屑火光溅起。

和传统铁匠铺不同,这个工坊有20多种现代设备,依据年轻一代的喜好创新工艺;和机制刀具厂不同,这个工坊大多数时候只有他一人守在这里,坚持手工定制。孤独,却又火热。

10多种不同“秉性”的钢材,被他制成外表精致的各色刀具——中式、西式、日式。

10多种不同“秉性”的钢材,被他制成外表精致的各色刀具——中式、西式、日式。这些从长沙村落的“刀光火影”里炼成的刀具,数量不多,却被销售到了全国各地甚至国外。

黄钊漪不断地调整炉内的火焰,以把控温度。

在黄钊漪和姑姑的“叮叮姑侄厨刀工坊”里,挂着厨刀的样式。

刀胚的材料正在炉膛里煅烧,炉膛温度高达1200℃。

因为融合了不同类型的钢材,需要在煅烧的同时加入助焊的硼砂。

炉膛温度高达1200℃,炉光映红汗脸,他夹出刀胚再次锻打,铁屑火光溅起。

屋外是一片竹林、一方水塘为伴,两片菜地相随,一座普通的二层房屋,这是叮叮姑侄厨刀工坊。

夹钢工序完成后,黄钊漪将再次烧红的刀胚取出进行锻压。不同于传统的用铁锤捶打,他借助了力度更强且可控力的现代液压机、气锤。

他手持铁夹,将刀胚放在液压机下,脚踩控制器,让液压机一次次有节奏地压下。

刀胚形状越来越完善,但并不够!黄钊漪不仅用卡尺量好长度、宽度,还用精细的带表外卡规量着不同部位的厚度。

刀胚成型后,退火、冷锻、正火、淬火、回火、打孔、打磨、抛光、装柄、开锋……这4把刀后续的一系列工序,黄钊漪还要忙活三四天。

平均下来,每把刀,他需要耗费一到两天的时间。

不少客户以为黄钊漪是老铁匠,实际上他是一名“半路出家”的刀匠,曾做过焊工。

论及制刀的全过程,黄钊漪说,自己最喜欢的是操作气锤锻打的环节。

如今,更让他有成就感的是,自己所制的刀,不仅被卖到了全国各地,还被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的顾客购买了。

【作者:黄启晴】 【编辑:肖彪】
关键词:热镜头 工坊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