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力度”提升民生“温度”丨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俊 刘攀
决定原文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长沙作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衡量发展、推进改革的新标尺。
倾心关爱“一老一小”、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切实兜牢民生底线……近年来,长沙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社会事业改革持续纵深推进,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今年,长沙把民生实事项目作为回应群众期盼、优化公共服务、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集中力量抓好办好群众可感可及的20件34项重点民生实事,一项项民生新政在长沙落地见效,一件件民生实事在长沙落地生根,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正次第展开。
关爱“一老一小”,托起“朝夕美好”
“一老”,是一座城市的温度。
8月21日11时30分,记者走进长沙县湘龙街道爱夕银铃餐厅,食堂已经坐满了人,有人堂食,也有人带着饭盒来打饭。餐厅以自助餐的形式,每餐提供10余种菜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以及不同群体提供9至12元不等的餐价。
“这里菜品多,价格实惠,我已经连续吃了3天。”68岁的顾国文是周边社区居民,当天午饭的四菜一汤只花了10元。
“一开始,这个食堂是想解决社区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爱夕银铃餐厅负责人董宇辉告诉记者,如今食堂成为方便社区居民和周边上班族、游客常来打卡的食堂,“饭搭子”越来越多了。
长沙是首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长沙民政部门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着力优化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让全市160万名老年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一小”,是一个国家的未来。
13岁的丽丽(化名)住在长沙市儿童福利院已有9年。原本体弱,加之季节更替,导致她肺部感染严重,住进了医院治疗。出院的日子,她早早就做好准备等着梁波来接她回家。
14岁的小宜(化名)和丽丽同一天出院,看到梁叔叔来接,原本不愿意下床的她也乖巧起来,跟着梁波一起走出了病房。
2012年,梁波从部队转业,进入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工作,2023年来到长沙市儿童福利院。12年来,接送孩子们看病、住院、上下学、外出活动是梁波每天的工作日常。
作为长沙首家专业大型儿童福利机构,长沙市儿童福利院承担着全市近300名孤残儿童的养育职能。长沙民政部门强化福利保障,着力兜牢兜实2万余名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同时积极主动履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牵头职责。
创新救助政策,点亮希望之光
7月2日,家住开福区望麓园街道的周志与家人庆祝自己42岁的生日,突然,他发现自己吃饭时完全吞咽不下去,脖子内部有肿块,经医院确诊为转移性鳞癌晚期。
“之前,我靠打零工维持一家的生活。现在,每做一次化疗要花一到两万元,还要负担儿子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周志说。
一天,周志看到了社区分发的关于社会救助政策的宣传手册。由于行动不便,周志通过宣传册上的电话与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工作人员上门为其办理低保申请。
“目前申请社会救助有‘救助通’线上申请、社区线下申请两个途径。”望麓园街道救助专干周蓓芳说,按照救助标准化流程,若审批通过,20工作日内周志可完成低保申请,预计在9月开始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除了社会救助“标准化”,长沙还积极开发智能终端,实现救助管理“掌上办”,推动互联互通,实现救助服务“跨区办”,扩大信息共享,实现救助数据“直通车”,拓展服务事项,实现救助业务“大融合”,为全市大民政、大救助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构建了一个“树状”整体架构。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亮表示,长沙民政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用好“业务、建设、管理、服务”全面标准化这个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好工具,厚植“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情怀,以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为目标,以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突破点,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效,持续推进“访民问暖”“星城怡养”等专项行动,全面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厚植基本民生保障温暖底色,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社保卡更便民,促服务更多样
“以前办业务要专门跑一趟社保大厅,现在下楼就能办,省时省事!”7月30日,在开福区人社服务微网点窗口,刚刚办理好养老认证业务的李女士对这项便民举措赞不绝口。
当天,长沙市首个“社银合作”微网点在农业银行金霞支行揭牌。在该网点可办理查询、认证、激活等7项人社业务,后期还将逐步拓展到42项业务,不断满足群众社保业务“就近可办”“多点可办”的需求,打通人社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接下来,长沙各级人社部门将持续扩大“就近办”服务圈,打造以人社自主经办服务为主体、银行合作经办服务为补充的网点化服务格局,构建服务畅通、业务贯通、管理联通的人社服务新模式。
看病买药、乘坐公交、借还图书、逛展馆和景区……多种公共服务和政务事项,在长沙,刷社保卡都能办。
自今年2月1日起,市民凭实体居民社保卡,或在智慧人社APP、长沙人社APP、微信小程序、支付宝等渠道打开电子居民社保卡出示二维码,就可以在湖南图书馆的本馆、少儿馆、11个分馆轻松借还图书。截至目前,全省14个市州、1316条交通线路,长沙地铁1—6号线均已实现“一卡通乘”。
8月9日,游客张女士通过刷社保卡,顺利进入雷锋纪念馆参观。目前,该馆优化了社保卡在进出闸机、自助设备、业务经办窗口、预约系统等环节的用卡环境,已全面支持市民游客刷身份证、二代社保卡、三代社保卡和电子社保卡进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市人社部门着力推动人社数字化改革,全力推进居民服务“一卡通”,今后还将不断开发新的应用场景,切实将社保卡打造为百姓的“身边卡”“便捷卡”“暖心卡”。
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在雨花区社区就业微市场,“全职妈妈”杨女士重新融入了社会;饭后散步的十多分钟,水电工陈师傅在湖南湘江新区零工市场找到了合适的兼职工作;大学毕业生小周在湖南米粉街“嗍碗粉”,顺便就在这里的“求职便利店”找到了意向岗位……通过系列创新社区就业微市场和零工市场建设举措,将就业岗位直接送到居民家门口。
“张姐,我已通过试用期,正式入职了,多亏您的帮助!”近日,家住长沙县泉塘街道小塘路社区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凌佳晖给泉塘街道就业服务专员张菁菁打来电话,为她牵线搭桥成功解决了就业难题一事表达感激。原来,凌佳晖在社区登记了自己的就业意向后,张菁菁不仅指导他制作简历,还帮他联系企业,倾力协助其找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民心安。坚持把群众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市人社部门改变传统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以创新求突破,向改革要动力。
2023年以来,为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服务力量,长沙各区县(市)组建了一支由300多人组成的专业就业服务专员队伍。他们深入全市各社区(村)、零工市场、社区就业微市场,协助开展就业服务,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提供精细化服务。
“保障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春山表示,人社部门是重要的民生部门,民生连着民心。今后市人社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的总要求,深刻理解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着力加快社保体系建设,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把民之所盼作为政之所向,把民之所需作为政之所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民生保障筑牢幸福基石。
数据点击
2024年,将新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00家、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50家、老年助餐服务场所55个;新增2862张家庭养老床位、提供不少于5724人的上门服务。
2024年,将积极推进儿童福利机构“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质量提升年行动,发挥市儿童福利院综合服务功能,建好全省孤残儿童护理康复实训基地,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提质改造村级儿童之家35家。
202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5.67万人,累计发放人才奖补资金24.87亿元。全市投入就业资金4.74亿元,发放创业扶持资金2529万元,为企业减少社保费10.58亿元,缓缴社保费超5亿元,发放稳岗扩岗资金4亿元、惠及企业7万余家。
2024年,聚焦实现更高质量充分就业,紧盯“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两项核心指标,全面提升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质效,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2023年,长沙发放救助资金10亿余元,有力保障11.67万名低保、特困群众基本生活。2024年,将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水平。
2024年,确保“两项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100%,确保年度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在90%和95%以上。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