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不等于“北极变热” 但北极熊确实处境艰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8日讯 据科技日报报道,欧洲被热浪侵袭,北极熊成为令人心碎的热门。
“32℃的北极圈,无家可归的北极熊面临着灭顶之灾”持续刷屏。极地变暖、海冰融化被视为“元凶”。但同时,另一篇提出“北极熊的数量稳中有升,今年夏天并不难熬”的文章声称“北极圈很大,北极熊活得很好”。
北极究竟热不热?北极熊生存状况如何?带着一串问号,记者采访了曾先后16次前往北极科考的中国海洋大学赵进平教授。
未必异常,是否变暖要“秋后算账”
“热”是近期北半球的关键词,从欧洲到北美,各地异常高温的新闻屡见不鲜。据报道,“北极圈气温高达32度”的新闻主角是挪威北部一个位于北极圈内的叫 Banak的气象站,以往此地20多度的夏天在今年突破30度。
但赵进平认为,最近北极异常温暖现象主要发生在周边陆地,是西风急流南北振幅增大、暖空气北上的结果。夏天的挪威原来在冷暖空气的锋面以北,一般在零上20多度。今年锋面北移,以往被冷空气覆盖的挪威北部成为暖空气的覆盖区,故而温度较往年更高。
“但北极圈内陆地气温偏高不等于北极变热。”赵进平强调,最近20年,北冰洋的夏天有冰雪覆盖的地区的表面温度保持在-4ºC度到0ºC之间,被称为“无核夏天”。目前,没有证据证明今年夏天北极冰雪覆盖区的整体气温升高,今年北极海冰的覆盖范围也没有低于2012年的极小值。“冰层起着平衡气温的作用,海冰没有异常减少,海冰覆盖区气温一般不会突然升高。”赵进平说。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变暖的速度是其他地区的2.5倍,被称作“北极放大”现象。有人将今年的北极地区高温归因于北极放大。赵进平说,“科学研究表明,北极放大现象主要发生在秋冬春三季,夏季北冰洋的海冰覆盖区没有明显的放大效应。”
除了陆地气温升高之外,赵进平说,在无冰区域气温也可以有比较明显的上升。由于海冰覆盖范围越来越小,如果陆地和无冰海域的气温高于往年,北极整体气温就会升高。要等到夏天过去,通过评估所有数据,回顾夏季气温升高的范围、区域、时间,才能明确今夏增暖的整体情况。
缺少食物,北极熊生存状况堪忧
近日流传的影像中,北极熊瘦骨嶙峋,在浮冰上艰难行走。几幅照片由德国摄影师拍于2015年8月,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浮冰加速融化,北极熊找不到食物,越来越多被饿死。北极熊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是易危物种,相关报道认为易危不是濒危,北极熊还不如美洲豹受保护程度高。
“据估计,上世纪60年代,北极熊的数量在8,000到10,000只,到2015年,这个数字达到 22,000 到31,000只。除去观测精度和计算方法造成的差异,这些数据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过程中,北极有了更高的生产力,确有北极熊种群数量增加的时期。”赵进平说,“但是,北极熊现在的生存状况极其糟糕。过去北极的冰很多,海冰边缘有几十公里宽的融化带,海豹集中在这个区域生活,以海豹为食的北极熊也生活在这里,北极熊很容易解决温饱问题。但随着多年冰融化得厉害,海豹可以到处觅食、越来越分散,北极熊捕食海豹变得困难重重。据报道,过去一只北极熊跟踪并捕捉一只海豹只需几天,现在为了一只海豹,北极熊平均要花费半个月以上的时间。”
据统计,北冰洋海冰的总面积已经减少了一半,体积不足原来的四分之一。2012年创下北冰洋海冰覆盖范围的极小值。没有食物,北极熊没法在夏季和初秋积累足够的脂肪,近年来北极熊种群减少的报道很多,高分辨率卫星经常在北冰洋上发现它们的尸体,这在过去是罕见的。“关于北极熊数量增多的报道大多是依据居民区附近见到的北极熊数目统计得到的,但更多的北极熊到居民区觅食恰恰说明北极熊因生存困难而冒险。关于北极熊的种群数量需要更多的观测与研究。”赵进平说。
变暖难逆,人类要为减排行动起来
国际北极研究中心的大气科学家张向东教授表示,他们计算了全球的平均气温,发现全球变暖的速度继续维持在每十年增加0.112度。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树木等,造成大气层二氧化碳含量持续上升,比人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低得多的动物,成为气候变暖的受害者。
现在,这把火烧到了极地。赵进平表示,上世纪末讨论全球变暖时,北极没有显性变暖的表现,人们认为全球变暖主要在中低纬度。但全球增暖到一定程度时,北极的开关启动了,冰面减少变薄,变暖越来越明显。“毫无疑问,北极变暖是全球变暖的一个结果,从低纬度到中高纬度逐渐显现。”
北极变暖后,中低纬度地区受其影响会变暖还是变冷,是科学家关心的问题。
北极变暖如果让中低纬度更暖,就是正反馈,全球变暖将进一步加速。如果北极融化的冰能让中低纬度变冷,则是负反馈,也是人们希望看到的。
“不过科学家目前还没有发现有可能导致负反馈的因素,而正反馈因素是明显存在的,这个意义上说,全球变暖会继续下去。”赵进平表示,“但是,地球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系统,其变化和反馈无法用简单的理论解释。气候变化经常向人们未能预期的方向发展,地球科学只能尽力了解和预测地球上发生的变化,引导人们适应气候变化。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减排,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促进气候和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