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好笑事只会说“哈哈哈”,七成受访者感觉语言越来越贫乏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21日讯 据中青报报道,网络环境下,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网络用语表达思想情感。网络用语虽然有时幽默活泼,但也存在缺乏文化内涵的问题。很多习惯于使用网络用语的年轻人,语言越来越贫乏,偶尔说句成语都觉得不习惯。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ww.wenjuan.com),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了。受访者认为年轻人语言贫乏的表现是基本不会说诗句(61.9%)和不会用复杂的修辞手法(57.6%)。

  76.5%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了

  “无论是描述什么东西还是事件,我都是用同样的方式去表达。”福州市中学老师蔡筱佳(化名)感觉自己的一套语言系统已经形成了,很难再去重新创造新的表达形式。“随着媒介的更新,有时我们不再需要用文字去描述,比如看到美景,你会把它拍下来,这让人更不会去思考怎样创造新的表达方式”。

  “现在大家夸人,习惯用一套固定的句式,或者用很多夸张的语气词。”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的丁歆(化名)说,汉语中有丰富的词汇供人们表情达意,可现在很多都被简化,比如大家遇到好笑的事情只会说“哈哈哈”。

  调查中,76.5%的受访者坦言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受访者认为最明显的表现是基本不会说诗句(61.9%)和基本不会用复杂的修辞手法(57.6%)。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大学生梁杰(化名)坦言,他平常基本不会说成语、诗句,也不会用一些修辞,而是不自觉地复制别人说的话。表达意思只会用一种方式。“有时候脑子里想一件事情,无法很利索地说出来”。

  75.2%受访者建议年轻人训练语言逻辑

  蔡筱佳认为,语言贫乏是一个思维惰性的问题,“常常思考应该怎么去表达,自觉去积累和运用的人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丁歆认为,年轻人语言贫乏跟互联网时代的氛围和流行文化的传播语境有关系。

  年轻人出现语言贫乏的问题,70.9%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互联网时代要求更加直接和简洁的表达,65.4%的受访者归因于同质化表达、全民复制的网络氛围。

  梁杰说,我国传统的教育中,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很少,这会导致很多人成年后更加“不善言辞”。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申小龙认为,网络语言在丰富我们的语言,创生了大量的流行词、新词语、新句式、新修辞,网络词语的长期、广泛使用将会对我们的语言乃至社会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网络语言的流行也在简化我们的语言。“一个新词语的迅速流行和人们‘不假思索’地使用,会钝化我们的感受,让我们产生一种惰性,不敢面对真实的内心,以自我的‘遁形’加入盛大的语言‘假面舞会’。我们要警惕流行一时的网络语言替换和遮蔽我们对生活的不同感受”。

  改善年轻人语言贫乏的问题,75.2%的受访者建议年轻人独立思考,训练自己的语言逻辑,59.7%的受访者建议创造鼓励多元化表达的平台和氛围,57.1%的受访者建议多读经典,提高个人的文化水平。

  蔡筱佳觉得,应该提出“什么是好的语言”这个问题,如果知道好语言的标准,那人们就会尽力地通过各种途径去达到这个标准。

  “一个直面自己内心感受的人,他的语言一定生机勃勃,充满差异化的表达,充满创造活力。”申小龙认为,没有不好的语言,只有不适合特定语境的语言。适合不适合,不是个人的判断,而是集体心理的认可。“生活在这样一个新词语大量流行的时代,在积极吸纳新的表达方式的同时,我们要努力用差异化的语言表达独特的感受,以真正获得自身的存在感”。

  “你没有办法控制人们在网络上说话的方法,因为这些是最能代表时代的表达方式,你要去更改,就等于是要改掉整个互联网文化传播的特色和传播方式。”丁歆认为,如果网络用语已经进入个人的语言系统,导致对以往表达方式的遗忘,就需要培养阅读习惯来丰富自己的语言。“可以在日常的娱乐休闲中,选择自己惯用的表达方式,但是心里应该要知道标准的、更高水平的语言是什么样子的”。

  “首先要尊重年轻人的创新表达方式,重视网络用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促进,理解流行词语无可替代的表达功能。在这个基础上要鼓励年轻人‘修辞立其诚’(语出《周易·乾·文言》,意为建立言辞以表现自己的美好品德——编者注)。”申小龙说,整个社会和相应的语言系统会在发展中做出选择,大浪淘沙后留存下来的语词,是生命力更强的语词。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4.1%,高中学历的占20.9%,本科学历的占72.0%,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3.0%。00后占2.0%,90后占24.1%,80后占54.8%,70后占13.9%,60后占4.6%。

【作者:】 【编辑:刘树源】
关键词:语言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