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绿心,期待做好保值增值大文章 丨新起点上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观察②

相链区块链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雅惠 黄利飞

  长株潭三市交汇处,528.32平方公里的一片生态绿心,是“钢筋铁骨”城市建筑群中一抹清新独特的亮色,也是全国探索最早、世界面积最大的城市群绿心。暑热未退,走进生态绿心深处,山川竞绿,草木葱茏,清爽宜人。

  2011年3月,习近平视察湖南时指出,“建立生态绿心,是保值增值的,是长株潭与其他城市群的一个重要区别”“湖南保护好这个生态绿心,50年后将在全国、全世界都有重要影响。”

  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长株潭一体化必须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8月初,记者深入长株潭生态绿心采访发现,绿心不绿、布局散乱等问题不容忽视,保护好绿心与发挥好绿心生态价值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亟需做好绿心保值增值文章,让绿心常绿、绿心更绿。

长株潭绿心石燕湖景观。

  1、世界最大都市圈绿心,为长株潭树立一道坚实生态屏障

  开车途经G4(京港澳高速)长沙段,稍加留意,就能看到雨花区段路边立有一块巨大指示牌,“禁止开发区”——五个大字分外醒目。这里正是长株潭绿心范围,生态保护是其核心要义。

  从地图上看,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互为倚靠,组成一个牢固的三角形,是湖南人口最密集、城镇化率推进最快地区。三市交界区域涉及11个区(县、市,含湘江新区)、8个国家和省级园区、23个乡镇(街道),共生活有35.85万人。

  2005年省政府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3-2020)》,长株潭“绿心”概念首次正式提出。2011年,《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简称《总规》)获得批复。出于保障城市群生态安全的初衷,湖南将三市交界区域中520多平方公里范围划定为生态绿心。

  2013年3月1日,《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简称《条例》)应运而生,以立法形式将绿心区域整体置于法律保护之下。

  “深绿色的区域是禁开区,浅绿色区域是限开区,其他不同颜色的斑块区域属于控制建设区。”日前,省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事务中心生态绿心部相关负责人指着规划图告诉记者,绿心实行空间管控分区,禁开区、限开区总面积占整个绿心的88%。

湘江环绕绿心串联长株潭3市。

长株潭绿心空间管制分区图。

  《总规》出台后,经过全面摸底,长株潭绿心范围内需要退出200多个违法违规建设项目、500多个工业项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曾指出相关问题。

  省委、省政府坚决扛起保护生态绿心的政治责任,坚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分类施策,推动问题整改。至2020年初,区域内所有工业项目全部停止生产、拆除主要生产设备;违建项目全部退出,并完成生态修复。

  在顶层设计之下,生态绿心保护机制初步建立。项目准入前置审批成为刚性约束;从2020年起,每年从省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资金里安排4000万元,作为长株潭绿心生态定额补偿资金,且三市相继建立了绿心生态补偿机制;借助“天眼”卫星监测系统,构建“天空地网”监管体系,助推了绿心保护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规范化。

  “长株潭生态绿心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大型城市群绿心,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群绿心。”省国土资源规划院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鹏翱介绍,避免绿心在城市发展中被“蚕食”,绿心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有效恢复,为人口总量已接近1200万的长株潭树立起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据监测分析,绿心地区森林为全社会提供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达10多亿元。

  “试想一下,如果不设立绿心并坚持保护,过去十年的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长株潭共享的生态空间难免会变成‘水泥森林’。”刘鹏翱说,“摊大饼”带来的“城市病”,国内外都有现实案例。正是绿心的存在,让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始终贯彻绿色发展和生态先行理念,实现“绿色融城”有了抓手,为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绿心不够“绿”,三市向绿心伸手要地仍有冲动

  8月初,记者从长沙市中心城区沿芙蓉路一路向南,约30分钟后进入绿心地区。

  在绿心核心区域,长沙石燕湖群山环抱、碧水如玉;株洲九郎山层峦叠嶂、翠林绵延;湘潭盘龙大观园莲叶接天、微波拂水,尽是旖旎风光。

  长株潭绿心,有多“绿”?省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事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绿心生态空间占比达77.14%,其中林地占50.97%,陆地水域10.79%,耕地、园地、草地、湿地共占15.37%。

  “自然资源丰富,山水林田湖草沙(洲)要素俱全,生物多样性齐备。”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事务中心生态绿心部相关负责人说,绿心与湘江,构成长株潭都市圈最显著的“一江一心”山水特征。

  然而,绿心还不够“绿”。全省森林覆盖率为59%,绿心森林覆盖率为49.99%;林质、林相和活立木蓄积量等,还不及全省平均水平。

  “这与绿心地区的林地占比面积、公园联接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刘鹏翱在《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范围图》上比划给记者看,横从湘潭九华到长沙浏阳镇头,竖从长沙雨花到株洲天元,绿心初步形成了“十字”青山绿脊为主体的城市群森林体系。

长株潭绿心规划区域图。

  凑近细看却能发现,生态公园之间部分欠缺生态廊道连接,没有“串珠成链”;另有民房散建、道路横亘,也一定程度“扰乱”绿心布局。

  为全面提升绿心地区生态品质,近年来,长株潭三市优先将资金、政策、改革试点等向绿心地区汇集,仅2021至2022年,人工造林6540亩、封山育林45460亩、退化林修复2000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30340亩。长株潭生态联保共治,计划将三市建成区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等,通过山水廊道串连成“绿色项链”。

  “绿心的‘绿’,不仅是森林覆盖率等看得到的指标,更是大家的绿心保护意识、绿色发展理念。”省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事务中心生态绿心部相关负责人说。

  依据绿心条例,在禁止开发区内,除生态建设、景观保护建设、必要的公共设施建设和当地农村居民住宅建设外,不得进行其他项目建设;在限制开发区内,除前面允许的建设活动外,还可以进行土地整理、村镇建设和适当的旅游休闲设施建设;在控制建设区内,禁止工业和其他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建设项目。

  而现实情况是,想在绿心范围内“开口子”建项目的,不在少数。

  湘潭市岳塘区昭山镇玉屏村,坐落于石燕湖风景区南门脚下,计划修建一个停车场和游客接待中心。项目设计占地32亩,但其中22亩在绿心禁开区。“绿心保护现在从严管理,不轻易准入项目,批不到地,没办法搞。”玉屏村有村民觉得遗憾。

九郎山区域地形地貌模型。

  一边,发展无可用之地;另一边,大片工业用地被闲置。

  绿心工业退出后,多个园区留下了大片工业用地。记者走访发现,有的园区除个别厂房作为仓库使用,大部分工业用地至今闲置无用。

  “企业退出后,土地性质仍是工业用地,只能用于工业项目,但绿心范围内又禁止工业项目,这是个矛盾。”这些园区期待,矛盾能够早日得到化解。

  3、绿心生态价值实现和转换机制尚未有效形成,“两山”转化还需畅通通道

  “绿心,就是我们村的致富芯。”8月3日,记者来到湘潭昭山镇七星村,碧海蓝天农庄老板尹真连声称赞。

  七星村坐落在长株潭绿心禁开区,被原昭山示范区选定作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请来中国乡建院作指导,七星村完善了基础设施、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进行河道清淤、景观设计、民居改造等;招商引资打造向日葵花海、樱花园、农耕乐园、鲜花园、菌业园和茶叶园,一年四季有“看点”。

  绿心名气渐涨,七星村的知名度日增。近3年,七星村年均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逾35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万元增至3.5万元。尹真开办的农家乐,年营业额从原先约7万元飙升至200万元。

七星村全景。

  在同属绿心禁开区的跳马镇团然村,村民们却很焦虑。

  按照《总规》清退工业后,团然村6600多户籍人口几乎全部从事花卉苗木产业,形成集生产、供应、销售“一条龙”的成熟产业链。2020年之前,依靠花卉苗木产业,村民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而2021年以来花卉苗木市场剧变,需求锐减,村民人均年收入减少到1万元左右。

  团然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黄树根向记者介绍,从当前形势看,稳定村民收入需要“多条腿走路”。但村子地处绿心禁开区,不能发展工业,而发展文旅产业需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面临一些限制。

  显然,对于35.85万长株潭绿心原住民,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化通道,需求迫切。

  如何让绿心生态价值释放、增值?我省创新探索建设绿心中央公园,作为践行“两山理论”的湖南样板。遵循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提出的“统筹好绿心地区保护与发展”要求,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组织编制了《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总体设计》,将全部绿心和绿心范围外74.47平方公里进行统筹规划,最终形成“一核、两带、四片、七组团”的空间结构。

  根据设计,长株潭绿心将构建41个公园集群、打造山水人文24景,实现公园增值;构建3类7链绿色产业体系、打造10个特色小镇与24个特色村庄,实现价值转换。

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规划图。

  目前,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首期重点打造的长沙奥体中心公园、花卉园艺博览园、国际峰会中心以及神农百草园4个片区,陆续进入建设阶段。其中,奥体中心公园定位为国际赛事名城、可持续宜居城区;花卉园艺博览园定位为永不落幕的世界级花卉园艺博览园;国际峰会中心定位为国际交往会客厅、旅游度假区;神农百草园定位为植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示范基地、自然科普与山水生态休闲基地。

  “如果花卉园艺博览园运营成功,将给湖南花卉苗木市场打开新的市场,也能带动我们村的发展。”黄树根说,团然村的村民翘首以盼。

  “实现绿心保值增值,眼下面临诸多困难和压力,但我们确信前景光明。”株洲石峰区绿心保护事务中心负责人坚信“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

  【他山之石】

  1、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2017年,成都市跨越龙泉山建设东部新城,城市空间格局由原来的“两山夹一城”转变为“一山连两翼”,龙泉山由此成为成都市双城之间的城市绿心。规划策略和定位上,按照“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理念,以“分区管控、增绿增景、减人减房、筑基提质”为策略,实现生态保育、休闲旅游、体育健身、文化展示、高端服务、对外交往六大功能。建设实施方面,成立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加快推进规划建设;积极争取重大项目,如成功落户国家储备林项目、优选296种乡土植物编制形成《龙泉山适生植物名录》等;强化建设项目从立项阶段全过程参与,全面摸底森林公园内的产业项目并对其全过程监管把控;强化公众参与,创新开展“包山头”植树履责活动,连续5年组织300多家单位干部职工植树履责造林近2.4万亩;举办赛事活动,如举办龙泉山自然观察节、山地马拉松、音乐节等,营造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

  2、重庆市广阳岛

  广阳岛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江心绿岛,重庆市将其定位为“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2017年前,广阳岛曾因规划房地产项目,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2019年10月,广阳岛启动生态修复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轻梳理”优先于“浅介入”,“浅介入”优先于“微创修复”,“微创修复”优先于“系统修复”;结合“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六大策略,按照“多用自然的方法,少用人工的方法;多用生态的方法,少用工程的方法;多用柔性的方法,少用硬性的方法”,分区分类分项修复。

【作者:】 【编辑:李卓卓】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